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述了我国土地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耕地面积减少、土地侵蚀加剧、土壤肥力减退、土壤沙化、旱涝灾害频繁等问题,提出了依法管理土地,实行有偿使用,减少耕地占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减轻对土地资源的压力;加强科学管理,严格控制采伐量,搞好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挖掘现有耕地潜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等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和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土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沿海地区显得日益突出。本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对日照市东港区土地利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土地资源使用是否合理是确保我国新时期乡镇土地规划有效管理的重要前提。在我国经济呈中高速增长、现代建筑规模与数量不断扩增的背景下,土地耕地面积总量逐年下降,耕地用地也慢慢被城市用地代替,使得我国乡镇土地资源减少。尤其是从21世纪开始,非法用地、滥用耕地现象屡见不鲜。鉴于此,针对新时期乡镇土地规划管理的现状与有效策略进行有效探究,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区域差异及影响因子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区域差异及影响因子的实证分析宋学明赵建华目前,粮食问题仍是中国最大问题之一。然而,基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土地非农化数量随之增加所造成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尽管人口增长率下降,但绝对数量却不断增加而使得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以及可供开...  相似文献   

5.
一、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特点 位于贵州省中部的安顺地区土地总面积9268.6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5.26%。在土地总面积中,山地占60.62%,丘陵占27.3%,耕地仅占12.08%。据统计,1996年初安顺地区实有耕地面积1748576亩,年内增加耕地面积2033亩(其中开荒面积1577亩),当年减少耕地面积1493亩,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749116亩。耕  相似文献   

6.
乌鲁木齐市耕地面积变化态势及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耕地资源是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土地资源,保护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易的责任和义务。当前国内外对耕地保护的研究大多仅停留在时间上的比较以及定量的分析,很少对指标因素和时间进行横纵向比较。[方法]文章基于乌鲁木齐市2004~2013年耕地面积,从全市人口、经济、政策投资及科技与城建等4个大类出发,选取18个指标,分析了乌鲁木齐市耕地面积的变化态势和规律。采用主成分和多元回归的分析方法,揭示了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机制;采用相应的指标体系构建耕地面积变化驱动模型。[结果]研究表明:近10年乌鲁木齐市耕地面积呈减少-增多-减少趋势,而GDP、居民储蓄存款、市区总人口及财政支出是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结论]鉴于此,该研究为乌鲁木齐市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土地利用规划以及耕地资源的科学利用提供决策依据,为实现当地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耕地保护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中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耕地面积占河南全省耕地总面积的45. 5%,是河南省小麦和玉米主产区,文章研究中原区的耕地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期对促进中原区耕地保护提供借鉴。[方法]该研究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比较分析、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当前中原区耕地数量分布、耕地质量等耕地资源状况,以及耕地占补平衡、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与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确权等耕地保护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中原区耕地面积持续减少,未来耕地面积减少之势难逆转;耕地保护力度不够,非法占用耕地问题时有发生;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耕地占补平衡落实难度加大;耕地重用轻管问题仍然突出,农田质量较低;耕地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结论]该研究针对上述问题研究提出了强化耕地管护,确保耕地面积基本稳定;强化耕地建设,提升耕地生产能力;创新土地管理与保护机制等加强耕地资源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土地抛荒的现状与特征  我国人口众多 ,耕地资源十分稀缺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一直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但是在土地承包经营的现阶段 ,却频频出现了土地抛荒的现象。据统计 ,从 1 996年到 2 0 0 0年 ,全国耕地面积累计减少大约 3 0 0 0万亩 ,平均每年减少 60 0万亩 ,其中土地抛荒是耕地面积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抛荒土地的分布看 ,具有如下特征 :抛荒耕地多处于交通不便的地区 ,尤其是广大山区 ,路途远 ,播种难 ;抛荒耕地多处于自然条件差的地区 ,气候恶劣 ,灾情易发 ;抛荒耕地多处于耕地质量差的坡地 ,水…  相似文献   

9.
基于环渤海地区1985年和2008年的1∶10万土地利用现状矢量图库,在GIS技术与模型方法支持下,定量分析了环渤海地区耕地变化的动态特征.进一步利用重心模型法,计算了研究期内耕地面积重心及其变化.结果表明:1985~2008年,环渤海地区耕地面积减少139.15万hm2,年均减少6.05万hm2;耕地面积重心向东移动0.097°、向北移动0.011°,重心总体向东北移动8.39km;1985~2008年环渤海地区耕地变化不仅表现为面积减少,而且表现耕地质量的下降,快速城镇化对耕地面积及其空间变化的影响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10.
采用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技术对密云县土地资源进行遥感调查,绘制了1994、1998年和2002年密云县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变化图,得到密云县1994-1998年、1998-2002年土地变化情况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并简要分析了这8年间密云县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从1994-2002年,密云县土地利用变化呈现出林地面积持续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密云水库面积明显减少的特点.分析结果可以为密云县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综观建国四十多年来,山西耕地面积发展变化轨迹,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1949—1959年,是山西耕地面积经历从速增到速减的阶段。山西耕地面积由1949年的6235.44万亩增加到1954年的7031.85万亩,成为建国以来我省耕地面积的最高年份。之后到1959年全省耕地面积减少到6165.90万亩,与1949年的耕地面积相比,减少了69.54万亩。1960—1970年,为山西耕地面积缓减阶段。这10年中,全省耕地面积由1960年的6197.21万亩减少到  相似文献   

12.
数据     
正我国耕地面积为20.25亿亩日前公布的《2015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依据全国土地利用数据预报结果 ,截至2015年末,全国耕地面积为20.25亿亩,全国因建设占用、灾毁、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等原因减少耕地面积450万亩,通过土地整治、农业结构调整等增加耕地面积351万亩,年内净减少耕地面积99万亩;全国建设用地总面积为5.78亿亩,新增建设用地760万亩。  相似文献   

13.
综合信息     
土地管理方式将改革 据国土资源部信息,由于多年来我国实行5级政府管理土地、分级限额审批用地,导致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人地矛盾越来越尖锐。1986年至1995年10年间,全国农业结构调整和灾害损毁耕地7000多万亩,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2960万亩。为尽快扭转这种局面,朱镕基总理向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交议案。提请审议土地管理修订草案。修改重点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安排,强化对农用地、特别是耕地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数说     
正我国耕地面积为20.25亿亩4月21日公布的《2015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依据全国土地利用数据预报结果,截至2015年末,全国耕地面积为20.25亿亩,全国因建设占用、灾毁、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等原因减少耕地面积450万亩,通过土地整治、农业结构调整等增加耕地面积351万亩,年内净减少耕地面积99万亩;全国建设用地总面积为5.78亿亩,新增建设用地760万亩。  相似文献   

15.
利用GIS技术对耕地面积与土地资源匹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土地利用现状概查,掌握了全国以至到县的耕地面积数据,但是不了解耕地质量及不同质量耕地的具体分布状况;在土地资源研究中,掌握了土地的自然属性,并能划分出不同的农业生态单元,但不了解不同质量的农业生态单元中耕地的面积.在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生产潜力/人口承载力时必须解决这一矛盾,为解决这个矛盾,在掌握土地资源质量区域分布与耕地面积的区域数量的基础上,从耕地的土地资源分析着手来加以解决.提出用土地资源分析管理,并采用计算机和GIS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将耕地(分水田、水浇地,旱地)分配到不同质量的农业生态单元中去,从而得到耕地的质量及分布状况的定量数据。  相似文献   

16.
浅议红壤荒山荒地开发的潜力与途径蔡浔之一、红壤荒山荒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我省红壤丘陵面积占全省面积的46%,其中可开垦的荒山荒地面积有4477万亩,比目前我省总耕地面积3515万亩还多近1000万亩。充分开发利用这一可观的土地资源,不仅是解决当前我省...  相似文献   

17.
农业生产是采取粗放经营的方式,还是集约经营的方式?这不仅是农业土地利用方法的选择,而且是农业扩大再生产战略途径的选择问题。以集约化经营作为农村经济新发展的根本出路,既是国内外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符合辽宁省情。第一,我省土地面积有限,耕地资源逐年减少;由于人口不断增长,社会对农产品的需要量继续增长。要解决这个矛盾,只有实行农业集约化经营。辽宁省土地总面积21,86l万亩。耕地面积1957年时为7,244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3.1%,平均每个农业人口占有耕地4.79亩;1986年全省耕地面积减少为5,294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4.2%,平均每个农业人口占耕地2.39亩。近30年时间,平均每年净减少耕地65万亩,平均每个农业人口占地减少了一半。全省主要消费品中农产品销售量大幅度增长,1986年与1952年对比粮食增长1.5倍,食油增长1倍,猪肉增长6倍,水产品增长2.3倍。据统计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耕地是极其稀缺的自然资源之一,绿洲耕地资源是绿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资源对绿洲区社会经济生态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绿洲区典型城市酒泉市1997—2016年的耕地面积有关数据为基础,剖析影响酒泉市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方法]主成分分析法和STIRPAT模型。[结果](1)1997—2016年酒泉市耕地面积整体呈波动式减少趋势; (2)由主成分分析表明,酒泉市耕地面积变化与城镇化水平(城镇化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公路里程、社会消费品总额、地区生产总值等)、农业产值(粮食作物总产量)存在较大相关性; (3)STIRPAT模型分析结果表明, 1997—2016年酒泉市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城镇化率、人均GDP及公路里程; 随着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对酒泉市耕地面积的增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由于绿洲农业粗放式发展方式的广泛应用,人均GDP的增长是以牺牲更多宝贵的土地资源为代价的,导致绿洲农业面积的耕地面积进一步减少; 公路里程与耕地面积呈负相关。随着公路里程的增加,耕地面积减少,符合预期。[结论]研究认为可通过提高城镇化率、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转变绿洲区农业发展方式、增加技术投入等方面遏制绿洲区耕地面积进一步减少。  相似文献   

19.
宜昌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湖北省宜昌市土地利用现状及1996~2004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发现宜昌市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主要是耕地面积的减少和建设用地面积的不断增多;利用相关分析方法对宜昌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城市化水平、GDP、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政府政策等社会经济因素与建设用地面积具有明显正相关,与耕地面积具有明显负相关;说明社会经济因素是宜昌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20.
正土地综合整治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土地复垦与土地整理来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而对于云南、贵州等这类山地多平原少,地形地貌复杂的地区,如何更好地发挥土地整治对耕地保护的促进作用,还需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探索。云贵两省耕地利用的现状特征云南和贵州两省地处云贵高原,属于低纬度高原山区,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较小,而山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较大,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复杂的自然地理条件赋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