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組成部分。农业和工业是国民经济中两大物质生产部門。农业,就其广义来說,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漁业和副业;就其狹义来說,是指种植业而言。种植业和畜牧业又是农业內部两个极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們之間是互相联系而又互相促进的。种植业是发展畜牧业的基础。粮食作物的增产为畜牧业提供了較多的飼料,沒有种植业的发展,就沒有畜牧业的发展。而畜牧业的发展,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动力、肥料和資金,这样又会促进种植业的迅速发展。要实現农业的稳产高产,必须实行农牧并举,以农养牧,以牧促农。畜牧业不仅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国民经济是一个統一的整体,作为这一整体的組成部分的各生产部門之間,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只有畜牧业同其他各业一样,高速度地、按比例地发展,才能使农  相似文献   

2.
按照目前我国的产业划分法,第三产业是指除了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畜牧业、渔业、林业)和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以外的其它各业。它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饮食、金融保险、咨询信息及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政府机关、军队、社团等)。  相似文献   

3.
农业机械工业是生产农业机械,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农村副业与渔业提供生产和加工设备的产业。它直接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装备及生产手段,对加快我国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具有关键性作用。本文立足我国农村的现实,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对农机的需求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农业的多功能性为农业结构调整奠定天然基础。以农业多功能性为背景,首先,对长三角地区农业结构状况进行了研究和评价;然后,通过对比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产值与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年均变化情况来分析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经济效应,并用灰色关联模型所计算出的农村家庭经营性收入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产值的关联度来验证;最后,建立了家庭经营性收入年增长率预期模型。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绍兴茶叶、林业、牧业、渔业等四种特色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及其对农民收入增长的拉动作用,并对四种特色农业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以下关于绍兴特色农业与农民收入增长的研究结果。首先,茶叶是绍兴特色农业竞争力最强的产业,林业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牧业的竞争力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渔业竞争力最弱,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次,茶叶、林业、牧业、渔业对绍兴农民收入的增长均具有拉动作用,但林业的拉动最为显著,其他相对较小。再次,除了渔业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回归系数显著性相对较弱以外,茶叶、林业、牧业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回归系数均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汉代农业商品生产取得了明显的发展 ,从事农业商品生产的有专业户、田庄主和小农。专业农户农业商品生产所涉及的领域包括畜牧业、渔业、林业和园圃业等各业 ;田庄主不只是“自给自足” ,而且也广泛地进行农业商品生产 ;根据与市场联系的具体情况 ,小农可分为自给型、半自给型和交换型三种 ,而这几种农户都有商品性的生产。汉代农业商品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市场的繁荣 ,但当时的农业商品生产又有明显的不平衡性、地域性和分散性 ,农业商品率约为 30 %。  相似文献   

7.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科学化,是当前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基础。在农业迈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这一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就我国而言,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农民生活尽快达到小康水平,以及实现农业现代化,都离不开农村产业结构的良性循环与科学调整。从宏观分析,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包括: (1)按生态学生物金字塔规律(即十分之一定律),并参照这一规律在自然界平衡生态的作用机理,以及该规律参与经济再生产的连锁反应,有计划按比例地组装与调整广义的农业生产的食物链结构,全面调整并不断理顺种植业、林业—第一营养级位,畜牧业、渔业—第二营养级位,乃至人—最高营养级位在、生产与消费中的共生、互利、互补、互制关  相似文献   

8.
一、新疆实施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自1978年以来,新疆农业得以全面发展.1996年农业总产值比1978年增长了337.4%,其中畜牧业产值增长了194%;种植业产值增长了324.9%;林业产值增长了163.6%;渔业产值增长了868.6%.农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促进了新疆经济实力的提高.但就目前而言,新疆农村经济发展表现出以下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7月18日据国家统计局消息:2006年上半年,我国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1443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比2005年同期快0.9个百分点,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88亿元,同比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46800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36355亿元,增长9.4%。7月19日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000个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价格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上半年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指农产品生产者直接出售其产品时的价格)比2005年同期下降1.0%,种植业、林业和渔业产品价格分别上涨4.9%、10.5%和3.8%,畜牧业产品价格下降11.5%。7月20日据国家统…  相似文献   

10.
松山区是赤峰市最大的农牧业生产区,近几年农业发展迅速。在收入增长中,该区农民人均收入增长较快的主要是家庭经营性收入中的第一产业收入增长和工资性收入增长。其中第一产业收入增长以农业和畜牧业收入增长为主;工资性收入中外出从业劳动收入增长最为明显。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它的生产受天气因素的限制很大,因此仅靠家庭经营性收入是不够稳定的。工资性收入比例较高的农户抗农业风险的能力就强,其收入增长会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1.
黄玛兰  李晓云 《经济地理》2019,39(6):172-182
文章采用1981—2015年的省域面板数据,在分析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变动趋势的基础上,利用线性混合模型探究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及其价格上涨对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与1981年相比,2015年中国省域粮食作物、棉花种植比例整体呈下降趋势;蔬菜、油料种植比例整体呈增长趋势;大豆种植比例在大多数省份呈下降趋势,少数省份呈上升趋势;在粮食作物内部,小麦种植比例整体呈下降趋势,玉米则呈增长趋势,水稻种植比例在部分省份呈下降趋势。②农业劳动力转移及其价格上涨对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省际差异性。农业劳动力转移会促进大宗粮食作物种植比例的增加,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经济发达地区及大型农产品集散区的经济作物(蔬菜)种植比例增加。农业劳动力价格上涨有利于促进经济作物种植比例的增加,尤其是蔬菜种植比例,但不利于传统粮棉作物种植比例的增加,尤其是棉花种植比例。③除此之外,工业化水平、农业机械化率、人均耕地面积、农业补贴、化肥、灾害率均对作物种植比例的形成及变动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一 河北省农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有了长足进步,成绩有目共睹,但与全国水平相比,在结构方面仍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1.单一的结构有了改善,但种植业比重高于全国的局面没有改变。种植业和畜牧业所占比重此消彼长,林业、渔业仍占较少比重是河北农业结构的主要特点。1980年河北种植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比全国高7.03个百分点,1993年高7.28个百分点,河北与全国种植业比重下降幅度大致相同。但1985年和1990年河北比全国分别高出9.65和8.88个百分点,说明其间河北种植业比重的下降幅度低于全国。而同期河北畜牧业比重增长幅度高于全国,林业差别不大,渔业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我国公共农业RD投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并从全球各地区、金砖国家及新兴国家层面进行了国际比较。结果表明,我国公共农业RD投资增长迅猛,投资总额位居金砖国家及新兴国家之首,但投资稳定性不容乐观且投资强度明显不足;公共农业RD投资以政府部门为主,重点扶持农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政府应提高公共农业RD投资强度,确保投资稳定性,使资金适量向林业、畜牧业及渔业倾斜,同时鼓励私人部门对公共农业RD进行投资。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主要是以生产粮食为基础,而以农业为基础的畜牧业发展速度缓慢,畜牧产品深加工业发展更是滞缓。据调查显示,我国畜牧业产值约占农业产值的35-40%,而世界发达国家的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例则达到60-70%,按照世界  相似文献   

15.
<正> 1980年11月在广西南宁召开的全国林业经济理论讨论会上,对森林生态经济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提出开展森林生态经济研究,建立森林生态经济学的建议。森林生态经济学是生态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新学科的建立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一生态平衡是发展农业的基础《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过去我们狠抓粮食生产是对的,但是忽视和损害了经济作物、林业、畜牧业、渔业,没有注意保持生态平衡,这是一个很大的教训。”这一教训至今还没有引起普遍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一、产业结构升级的状况(一)一、二、三产业的相互比例关系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从不发达走向发达,必然要遵循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即第一产业(含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大逐渐缩小,第二产业(含工业、建筑业)由小变大再变小,第三产业(即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以外的所有行业)由小不断变大,最终成为最庞大的产业。这种变化过程,就是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建国40多年来,吉林省一、二、三产业一直遵循上述规律变化和发展着。1952年,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分别为50.5:20.9∶28.6。到1978年,第二产业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达到最高峰,为52.%。 1979年以后,第二产业所占比例开始下降,第三产业的比例开始上升,到1985年达到23.7%。 1994年,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分别为26.8∶44.5∶28.7。 1994年与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分别下降了2.5和7.9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则上升了10.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为了加快畜牧业发展步伐,满足人民对畜产品的需要,晋中地区在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同时,在全区畜牧业12340个核算单位中初步建立了牧业生产责任制。其中承包到组的占37%,承包到户到劳的占40.2%,牲畜作价固定到户的占2.5%。实践证明:这几种畜牲业生产责任制是适应当前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利于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从而调动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目前,全区大牲畜存栏比年初增加1,925头,增长0.8%,羊存栏比年初增加12,932只,增长11.1%,肥猪出栏头数比去年同期增长26.4%。其它畜禽也都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刘朋 《经济师》2011,(10):25-26
应用空间偏离—份额分析模型,分析贵州农业内部各产业的实际竞争力。贵州农业相比邻近区域体现出一定的竞争优势。贵州种植业和林业竞争力在“十一五”时期实现了劣势的转变,对邻近区域的同产业体现出一定的竞争优势;畜牧业竞争优势持续稳定,是贵州农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渔业竞争优势明显,同时体现出较强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是贵州农业中最具竞争力的产业。  相似文献   

19.
农 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如何进一步稳定和加强这种基础地位 ,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农业结构调整是当前中国农业的重点与难点 ,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健康发展的有力措施。一、中国农业结构调整具有必然性(一 )简单的历史回顾中国的农业 ,在历史上逐步形成了以种植为主 ,养殖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结构。中国奴隶社会生产活动的基本方式是井田制。这是一种典型的以种植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家庭劳动方式 ,仍然以种植业为主 ,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产品加工等都是作为种植业的附属或派生部门 ,一律称之为副业。种植业和副业并存 ,是封建社会农业结构的基本特征。即使中国进入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农产品商品化也没有改变农村中的自给自足现象 ,也没有从根本上动摇种植业的主体地位和副业的从属地位。相反 ,农民把这两者的结合作为抵御帝国主义原料掠夺和城市工业对农村资源控制的一种有力措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 ,农业结构仍以种植业为主体 ,林、牧、副、渔只是作为家庭附属活动的部分 ,所占比重很小。据统计 ,1949~ 195 2年 ,农业总产值各行业比重变化甚微。种植业 ,1949年占...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现一体化经营的生产经营组织方式.本文基于全国农业产业化统计数据,首先结合我国农业产业化各行业的发展现状,采用R/S分析法对我国农业产业化中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水产业进行了产业化发展趋势判断,得出种植业的产值所占比重在未来将减少,畜牧业产值比重将持久增长的结论,表明全国农业产业化的产业发展经营规模逐渐扩大、产业化领域逐步拓宽,发展态势良好.然后利用因子分析法对产业化发展体系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合作组织规模、龙头企业数量、经济实力是影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并对全国内地30个省(区、市)(西藏除外)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排名,提出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