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至2007年5月24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上升到7.6525,累计升值7.35%.而中国对美的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先前很多学者对中美贸易间汇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将在之前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中美贸易间如比较优势、产业结构、国内贸易结构等多方面分析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中美之间贸易不平衡加剧的原因,并指出2007年以采一些新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有效汇率微幅升值自2005年7月20日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了7.07%,但兑一篮子货币的贸易加权汇率却只累计升值了3.7%,且升幅主要集中在2005年度。在2005年7月20日人民币汇改至年底期间,人民币贸易加权汇率升值幅度高达3.3%,2006年仅升值了0.1%,2007年以来只微幅升值了0.2%。究其原因,美元疲软下跌迫使非美货币反弹走高,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升幅受限(见表1、表2)。  相似文献   

3.
出口企业如何运用国际结算方式规避本币升值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5年7月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幅度逐渐加快。2005年、2006年人民币对美元分别升值2.56%、3.35%,截至2007年12月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7.4094.升值近5%,预计人民币升值速度还将加快,2008年底将达到6.78的水平。与此相关的国际背景是,继美国之后,欧盟也加入了要求人民币尽快升值之列。  相似文献   

4.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至今,人民币汇率呈总体升值的趋势,本文主要就中国进出口贸易及国际投资受人民币升值影响的程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新观点     
《云南金融》2009,(5):12-12
美国财政部:没有发现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贸易伙伴操纵汇率以获取不公平贸易优势。中国正采取措施加强汇率的灵活性,在2008年6月至2009年2月底间,人民币实际升值了16.6%。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恶化,大多数新兴经济体货币急剧贬值,而人民币对美元还有所升值。  相似文献   

6.
《南方金融》2008,(4):1
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07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13.3%。进入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步伐加快。一季度升值幅度4.16%,是1994年中国外汇市场建立以来季度最大升幅。4月10日,人民币汇率突破"7"这个关口,步入"6时代"。  相似文献   

7.
金融分析     
《安徽农村金融》2008,(5):82-83
人民币汇率“破七”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4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一举突破具有象征意义的7.0关口,自此迈入“六时代”。自2007年以来,人民币升值速度不断加快,今年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达到4.47%。这无疑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外汇》2007,(4):52-59
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3月8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首度突破7.74关口,以7.7386再创汇改以来新高。这是进入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第15次创出汇改以来新高,意味着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经达到4.78%,2007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值G超过700个基点,伴随着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强,中国的企业、银行是否已经提高了适应汇率浮动和应对汇率变动的能力,他们究竟将以怎样的姿态来面对这场悄悄到来的深刻变革,金融外汇监管部门如何面对新形势,处理好促进涉外经济与加强监管的关系,在进一步推进贸易便利化的同时提升外汇监管效率,本期就此特组织专题报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韩伟赵欣 《金融研究》2008,(5):I0058-I0061
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截至2008年3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接近7.0元整数关口,达到7.0190,汇改以来累计升值幅度达到13.6%,2008年一季度升值幅度接近3%;同时,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加大,由0.3%扩大到0.5%。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及波动幅度的扩大,增加了外贸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汇率避险工具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为了解汇率避险工具的发展情况,帮助企业正确认识和应对汇率风险,莱芜市中心支局对部分银行和企业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0.
赵胜利  韩雪峰 《时代金融》2013,(30):128+142
自2005年7月21日起人民币启动新一轮的汇率改革方案,其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第一,改革汇率生成机制,人民币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第二、适度释放人民币升值压力,即人民币作小幅升值,当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1%。从汇改开始到2013年6月3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从8.1100升值到6.1806,升值了31.22%。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尤其是进出口贸易方面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USD/CNY汇率从8.27一路呈单边下跌趋势,截至2008年8月22日,USD/CNY中间价收盘6.83,人民币累计升值达到21%。人民币升值给国内外贸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选择硬货币作为结算货币成为众多企业规避贸易中面临汇率风险的重要选择。欧元、日元、澳元等货币一段时间显得较为坚挺,EUR/CNY在2006-2007年甚至2008年上半年一直维持一种震荡上行的趋势。这种趋势误导了部分出口企业,认为将结算货币简单从美元转换成欧元、日元、澳元等货币即可规避汇率风险。  相似文献   

12.
2007年贸易融资产品创新回顾 市场遭遇了近年来最为剧烈的变化 2007年,商业银行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业务的市场环境遭遇了近年来最为剧烈变化。一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继续升值,截至12月3日,已经突破7.4元/美元大关,达到7.39,和年初(7.80)相比升值幅度超过5%;  相似文献   

13.
2014年3季度,人民币汇率市场运行特征表现,为中间价稳定、市场价升值。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日均值为6.1568,季初和季末的中间价也停留在6.1525附近。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在7-9月震荡下行,结束自今年1月以来连续五个月的大幅反弹,人民币对美元在第三季度温和升值,市场汇率从6.2050降至6.1395,人民币升值幅度约为1%,期间最高、最低价分别为6.2171和6.1270。  相似文献   

14.
盛松成 《银行家》2014,(1):28-31
正在2005年7月21日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前,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8.2765,截至2013年11月末,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6.1325,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35%。同期,国际清算银行计算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名义有效汇率为一国货币与其贸易伙伴国货币双边名义汇率的加权平均数)由88.1上升至113.4,升值28.8%。在人民币升值的这段时间内,国内CPI年均上涨3.1%,人民币呈现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现象。理性全面看待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汇率变动博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人民币升值问题炒得炙手可热。美国、日本、欧盟方面都认为,中国应该改变现行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人民币应该升值,以避免全球贸易失衡。作为回应,7月21日19时中国人民银行分布公告称,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升值2%。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实行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稳步升值.截至2007年3月31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达到1美元兑人民币7.7342元,意味着自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6.55%.  相似文献   

17.
自2005年7月汇率制度改革至2009年2月,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升值21%。2007-2008年间中国沿海数以万计的出口企业倒闭,大量工人失业,经济现象显示人民币很可能已经升值过度.然而多数研究文献的计算结果却指出人民币升值还未到位。本文通过计算人民币基本均衡汇率和汇率失调表明,截至2008年底,人民币已升值过度。  相似文献   

18.
张乔剑 《中国外资》2013,(16):37-37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一直保持不变,对于中国进出口贸易来说人民币升值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本文针对人民币长期升值这一现象,对其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9.
要闻回放     
2007年人民币汇率11次创出新高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月6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7595元,这意味着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接近4.52%。2007年以来短短1个多月中,人民币汇率已经11次创出汇改以来新高.按照2006年12月29日的汇率中间价计算,新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已累计升值了492个基点。(来源:新华网)  相似文献   

20.
自2005年7月21日汇率改革以来,截至2007年3月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4.78%,对日元汇率累计升值9.92%,对欧元汇率累计贬值1.29%。理论上讲,人民币升值会直接给江苏省对外贸易造成一定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江苏地方的消费和投资以及政府投资等项目。本文主要分析人民币升值给江苏外贸带来的影响,然后对外贸实际变化与理论预测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最终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