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外买家在美国买房的每1美元中,就有24美分出自中国人. 中国人的购买力之强让世界震惊,早已不是新闻. 从几年前的排队购买奢侈品,到抢购限量版汽车,再到足球世界中招揽国际大牌外援与教练,中国人“不差钱”的形象深入人心. 这不,近几年不少国家房价不断攀升,也被算在了中国人的头上.更有甚者喊出了“有中国人的地方房价就上涨”的论断.可事实如何呢?  相似文献   

2.
十几年前有一个德国人,对技术有着偏执狂的追求,经过多年研究,终于发明了一种技术.不久,这个技术被美国人发现了.美国人以高价买该技术,并把这个技术包装成很好的产品.不久,这个产品被中国人发现了,中国人高价买进这个产品.  相似文献   

3.
王卫东 《经济纵横》2009,(10):76-78
有个人发表了一些观点,这些观点震撼了很多人,包括我国的精英,甚至可以认为他的观点就是为了震动中国的精英而来。这个人是美国人,他想说的是中国被美国的阴谋击中了,而我们中国人自己还被蒙在鼓里。于是我们中国人用"阴谋论"的说法来探讨他的观点。这个人被请上了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对话》,在他的言论下,全场的人鸦雀无声、全神贯注。有位小伙子听完了用脊梁骨冒凉气的口气告诉大家他感觉很恐怖。然后我们几位或政府、或非政府组织的代言人产生了歧义,大家有了不同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现在在互联网上,你要是在社交网站上表态说,支持新技术货币比特币之流的话,一定会被网友当作囤比特币的不良买家,而如果你直接反对这种货币的话,也可能会招致一些崇尚新兴科技或者是爱好新兴事物的人嘲笑固执、死板和墨守成规.  相似文献   

5.
《经济导刊》2007,(4):15-15
今年是猪年,中国人的看法,猪年将给人们带来财富和好运.不过中国人以存钱闻名,并没有放纵消费的意识.中国人账户里的钱比自己投资出去的钱多,这就导致如今中国人固定账户里有大量节余,据说,去年,中国人存在银行里的钱相当于GDP总量的8%.  相似文献   

6.
以前我们看书总是在一个人的时候,看到精彩之处心情兴奋却无人分享,总是觉得缺少点什么.其实,这个时候,你可以到网站虚拟城市来,这里有很多或许有很多与你读同一本书的人,甚至和你看到同一个精彩之处的人.虽然,这个人可能在天涯或者海角,但你们其实是在同一个虚拟城市里的.  相似文献   

7.
265网总裁蔡文胜说,265的目标是让不会打字的人上网. 这个来自福建的帅哥被人称为互联网界的枭雄,就连当年陈一舟DUDU网站的域名都是从他那里买来的.不过蔡文胜已经很久没有注册域名了,现在他在做一个上网导航网站.蔡说,中国人口中还有占大多数的农村人口没有上网,他的目标就是帮助这一大批不会打字的人应用互联网的各种功能.  相似文献   

8.
有一个网站可以在全世界192个国家、30000座城市提供25万套房间,一个晚上就有4万人在这里租到房子.通过网络选房间付房款,而给他们提供床位的是个人而不是连锁酒店.这家网站就是位于旧金山的Airbnb,主人和客人都是通过它来配对.自从2008年上线以来,共有400万人使用过这个网站,201 2年就有250万.这家网站是新兴的"共享经济学"的突出代表,现在人们正通过网站的协调,直接把床位、汽车以及其他资产出租给别人.  相似文献   

9.
豪门集团公司总裁陈世增三进白宫的事,已经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轰动并受到很高评价。美国人说陈世增是“了不起的英雄”。中国人称赞他“敲开了白宫大门”,“给中国人民争了气,给国家办了件大好事”,“为中国有这样有作为的企业家而感到欣慰和自豪”。 但是,惯于寻根求底的中国人,并没有满足了解这些出神入化的场面。从美利坚传到亚细亚的这股“豪门热”尚未降温,他们就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中国企业家这么多,克林顿总统为什么唯独会见陈世增?中国企业家要走上国际舞台,从陈世增的这次实践中应得到哪些启发?这个问题既发人深思,又吊人胃口,很有探讨价值。笔者根据占有的有限资料,谈一谈对这个问题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0.
常常有评论认为,由于中国人的族群中心主义,在非洲的中国人"自我封闭",与当地社会缺乏互动.这样的评论突出了中国人"自我封闭"的特殊性,却没有把在非洲的中国人与其他外来族群相比.我们认为,由于中国经济的半外围特征,当代中国人在非洲并不具有同质性,因此不能一言概之.利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数据,本文分析了中国人在非洲的居住、社会化和语言习得情况,并区分了中国人的两种流动:合同流动和自我流动.除了流动的方式外,影响中国人"本地化"的因素还包括当地政治环境、移民的早晚、语言障碍以及企业规章制度等.我们认为,大多数在非中国人不是自我封闭的,而且与其他在非的亚洲和白人移民相比,本地化程度并不低.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自从在地球上挺直了胸膛,便有了五光十色的富贵梦。五六十年代,中国人的梦托给了"老三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七八十年代,这梦又托给了"新三件":彩电、冰箱、洗衣机;进入90年代,随着腰包的鼓胀,更多的中国人试探地做起了诱人的轿车梦。特别是1994年国家在《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中宣布,鼓励私人购买汽车后,更多的人都梦想着有朝一日拥有属于自己的轿车。然而这是个很难圆的梦:轿车少则八九万、多则几十万、上百万,令人咋舌的车价,令大多数中国人望而却步。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发达国家甚至某些不发达国家的国民,都一个接一个地圆了自己民族的轿车梦,全世界平均每千人拥有量已达78辆;美国、法国、比利时、荷兰、意大利等国平均2-3人就有一辆小轿车;而我们11亿人的中国,每千人仅拥有轿车0.5辆,在全世界140多个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一。  相似文献   

12.
追梦者     
杨旭民 《经济改革》2013,(11):12-12
中国梦,中国人的梦。习总书记说过,"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也就是说,每一个中国人,无论职业、年龄和性别,只要努力实现属于自己的梦想,其实就是在为实现中国梦贡献着力量。8年前,内蒙古企业家赵永亮在一片方圆十几里的沙滩上开始了一个庞大的新村建设计划,来自全国12个省市的3万余人陆续成为这里的新移民。他说,"当我有一天离开这个世界,身后是一片我亲手打造的绿洲,绿洲上生活着满面笑容的人们,此生足矣!"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业务、无线业务与线下活动,三种模式成为婚恋网收入的主要来源.开发更多适用的线上产品仍是婚恋网站的竞争方向 一些有商业头脑的人推测:有男人和女人的地方就有婚姻,中国这么多人,从每一个要结婚的女人那里挣一块钱就不得了.于是21世纪有一群人,开始做起了专业媒婆的生意.  相似文献   

14.
这个阶层以强大的经济影响力隆重登场。 据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资料,从1993年到2002年,登记的私营企业缴纳的工商税收由10.5亿元增加到945.6亿元,10年增长了89.1倍。 1996年至2001年五年间,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规模翻了近两番,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减员情况下,净增从业人员2368.2万人。 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当代中国,还没有哪一个社会阶层有如此大的社会贡献。 富人成为普通中国人的荣耀与梦想。党和国家也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个别学者提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没有价值,而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是有价值的观点进行辨析,指出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社会,劳动都是没有价值的.而有些学者提出“中国人为什么勤劳而不致富”,不是出于对中国人的劳动有没有价值的关心,而是在有意识地散布中国人的劳动不能创造财富或中国人的辛勤劳动不能使中国人富裕起来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16.
有话没得说     
徐敏 《经济改革》2014,(7):82-83
张艺谋曾导演过一部城市荒诞轻喜剧《有话好好说》,看了让人五味杂陈,其故事起因在生活中虽比比皆是,但处理方式则各有不同。原本一个不是个事的事儿,往往被折腾得五麻六道,甚至让人动念杀心,所谓的和为贵在这个社会现实中被蹂躏得稀里哗啦,亦被荒唐肢解得面目全非。剧中有句中国式台词,让中国人自己都拐不过弯来:"这电脑抡哪儿了?抡电线杆上了?找电线杆子赔去……是我抢的包。  相似文献   

17.
记者:各大企业如何避免低层次竞争而把电子支付市场这个蛋糕做大? 朱子刚:目前中国的电子商务还处于一个非常低级的阶段,特别是BtoC领域.这就像20世纪80年代的百货商店,不仅仅服务不好,想买什么还不一定能买到.如果现在的商店还这样早就倒闭了.现在很多电子商务都停留在这个阶段,只要做出一个网站,这个网站能够接受订单、能够发货就是电子商务.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上可能没有哪一个民族比中国人更明白“关系、人脉”的重要性,比中国人有更高的关系编织技巧,比中国人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建构经营关系。林语堂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假设一个人被警察抓了,作为西方人,第一个反应就是找律师;作为中国人,第一个反应就是找关系。从这句话看,关系行为几乎是我们中国人的本能。在中国,无论是平民百姓、文弱书生还是巨商富豪、达官贵人都知道“关系、人脉”的重要,都不能缺少编织社会关系的技巧,  相似文献   

19.
《时代经贸》2013,(1):69-71
在电子商务盛行的今天,58同城的盈利模式已经成为各界人士关心的话题,纵观其成长历程我们会发现,贴近生活寻找商业机会,是其营销的成功之道。58同城CEO姚劲波经常在自己的网站出卖二手物品,有时遇到合适的买家还会与对方进行线下交易,被认出后第一句话总是会问"58同城好不好用?"2005年底,以美国Craigslist分类信息网站为原型的58同城成立,如今已成为仅次于Craigslist、全球排名第二的分类信息网站。这个"神奇"的网站巨额的广告投放令人咂舌,地铁、公交、电视上无处不见它的身影。  相似文献   

20.
货比三家是中国人购物的普遍心态,而口碑相传是众多消费类商家最希望达到的效果.面对在潜力巨大的中国消费市场,很多人希望通过互联网把这个市场和众多的消费者整合在一起.消费点评类网站就是这种整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