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器图谱》是元代著名农学著作《王祯农书》中最有开创意义的部分。在这一部分中,不仅农书的文和图与农学直接相关,而且每图之末所附的诗歌也包含了丰富的农学信息,尤其是在农器发展趋向和农器推广方面具有重要的农学意义,是农书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农书考》中滑浩《野菜谱》条的补正张如安(宁波师范学院中文系)日本学者天野元之助著《中国古农书考》(彭世奖、林广信译)收有明·滑浩《野菜谱》一卷,认为“全书收载野菜六十种,除省略了王磐《野菜谱》的绘图以及排列次序有所变更外,正文完全是王磐的文字...  相似文献   

3.
本文又续编了笔者阅续王毓瑚先生《中国农学书录》一书所作的札记八则,即分别对其所著录的《补茶经》、《北苑茶录》、《茶山节对》、《壑源茶录》、《宣和北苑贡茶录》、《范村菊谱》、《艺菊须知》、《橡茧图说》等八种农书的提要作出了一些补述或修订。  相似文献   

4.
《王祯农书》几处标注之我见周昕(山东济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所)《王祯农书》原无断句。近年王毓瑚先生作了校注,无疑对阅读、研究带来许多方便。但有几处标注,似觉尚欠确当。对于王毓瑚先生的校本,笔者并未做全面考究,只是随时翻阅中发现几例,这里提出来与师友共商...  相似文献   

5.
过去学界对元代王祯《农书》描绘的飏扇存在误读,缪启愉先生认为插图所绘是飏扇的剖面图,李约瑟认为王祯只绘出了闭式的扬谷机。事实上《农书》两大版本系统最早的两个版本绘出的就是一具开式的卧轴飏扇。前人误读的原因一是对《农书》的版本渊源没有理清,二是对《农书》运用的绘图方法没有理解。此外,《农书》最早版本中飏扇并未出现圆筒状鼓风结构,因此不可将发明有这一结构的飏扇年代推前至元代。目前最早出现这种结构的风扇车见于明代画家杜堇创作于15世纪晚期的一幅画。  相似文献   

6.
《王祯农书》(亦作《农书》),是我国古代农书中价值较高的一部。作者王祯,字伯善,元腹里东平(今山东东平)人,为当时名儒。王祯生前曾游宦于南北,对南方和北方农业生产条件、技术的异同颇为注意。为官期间,勤向当地人民传授农业生产技术,并开始撰写这部长达十三万余言和有二百八十余幅农用器物插图的农书。关于这部农书的成书年代,通常见诸有关著述及工具书中,均以《农书》中作者自序的  相似文献   

7.
评《〈授时通考〉校注》游修龄马宗申校注、姜义安参校的《授时通考》校注本共四册,由农业出版社于最近出齐了,初初翻检之下,围绕校注和有关事项产生了一些读后感,现分述如次。《授时通考》是我国历史上四大综合性农书中的最后一部农书。成书于乾隆七年(1742),...  相似文献   

8.
《会津农书》是日本江户前期的农业技术著作。成书于1684年(贞享元年),大约与我国的《补农书》同时问世。日本历史上,晚至十七世纪初期,才出现农书类的著作,因此,《会津农书》作为一部早期的大型的综合性农书而受到广泛的注意,成为农学史和经济史研究中的重要资料参考书。近年来,学者们对它作了不少整理、校释和研究。小野武夫氏在  相似文献   

9.
《齐民要术》(下简称《要术》)10卷,后魏贾思勰撰。《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不仅是农学史上的名著,而且也是研究中古汉语不可多得的优质语料。目前,《要术》较好的注本为缪启愉先生所著的《齐民要术校释》(下简称《校释》),译注本有石声汉先生所著的《齐民要术今释》(下简称《今  相似文献   

10.
<正>王毓瑚氏《中国农学书录》(农业出版社,1964年)温雅翔实,与天野元之助《中国古农书考》、胡道静《稀见古农书录》、石声汉《中国古代农书评介》堪称传统农学入门必读之四大名著,嘉惠后学多矣,  相似文献   

11.
从大型农书体系的比较试论《农政全书》的特色和成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历代农书有书目可查的逾五百种。其中流传至今的约二百五十余种。在为数众多的农书中,篇幅宏大、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大型综合农书,是众所周知的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元·王祯《农书》及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再,就是清代官修的《授时通考》。凡是大型综合农书,必须搜集大量前人的文献,予以归纳整理,在此基础上,加入作者本人的心得见解,编纂而成。前人文献是很多的,编纂者是按照他自己的思想观点,剪裁取舍,所以尽管文献来源相同,各人的选择标准不同,再加上各人自己的观点材料,最终便形成作者自己的体系。大型综合农书的体系首先反映在全书的纲目结构上,具体内容是按纲目结构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笔者阅读王毓瑚教授《中国农学书录》一书所作的一部分札记的续编,共辑小札八则,即按王氏著录的《魏王花木志》、《伯乐相马经》、《栽植经》、《山居要术》、《百花谱》、《平泉山居草木记》、《越中牡丹花品》、《范尚书牡丹谱》、《相马经》等八种农书的条目,分别着重从书名、撰者等方面进行了补充考证,校订了王氏所撰提要中的一些阙疑和讹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可看作是《试论古农具图谱的范围及沿革》(见《中国农史》1988年第1期)的续编。历史文献中古农具图谱,其渊源主要有《耕织图》和《王祯农书》,并以此二源形成了两个体系。这两个体系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形成了古农具图谱的历史局面。它们所依据的主要文献《耕织图》、《王祯农书》以及《便民图纂》、《农政全书》、《授时通考》、《天工开物》等含古农具图谱较多的古籍的版本各有流源。  相似文献   

14.
对《沈氏农书》中一段文字的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氏农书》“运田地法”载:“长年每一名,工银五两;吃米五石五斗,平价五两五钱;盘费一两;农具三钱;柴酒一两二钱;通计十三两。计管地四亩,包价值四两;种田八亩,除租额外,上好盈米八石,平价算银八两”。此段文字,是研究明代后期湖州地区农业经济史的重要史料,常为农史界和经济史界学人所引用。陈恒力先生和王达先生在《补农书研究》和《补农书校释》(增订本)中对这段文字的含义作过解释,而且这个解释已为许多引用者所接受。我原先也赞同这个解释,但是近来重读《沈氏农书》时,感到陈、王两先生对此段文字的解释中,有些地方似有可商榷的地方,因此写成这篇札记,以求教于王先生和其他专家。  相似文献   

15.
一般认为,《齐民要术》中引用的《食经》即崔浩所著的《崔氏食经》。缪启愉先生在对《齐民要术》进行整理研究后则认为,《要术》所引《食经》的作者并非崔浩,而是南方人士。其从文本出发判定《食经》作者,确实对传统观点构成巨大挑战。不过,仔细推敲《要术》所引《食经》的文本,特别将其与唐宋类书中保存的《食经》片段进行比对却可发现,《要术》所引《食经》的作者当是北方士族。而且更多证据显示,《要术》所引《食经》的作者即为崔浩。  相似文献   

16.
陈旉,生于北宋熙宁九年(1076),自号“如是庵全真子”、“西山隐居全真子”。是一位隐士据《陈旉农书》(以下简称《农书》)前后序言推测,他的原籍很可能是江苏,曾隐居于扬州西山。其所著《农书》成书于南宋绍兴十九(1149),那时他已届七十四岁高龄。该书是他“躬耕西山”和游历各地所见的经(马介)总结,内容十分丰富,见解精辟、新颖。通俗易懂,实用性很强,是该书的最大特点。《农书》共分三卷,上卷讲农作,论述土地经营与栽培,是全书的主体;中卷讲牛,论述耕牛之经济地位、饲养管理,以及牛病防治;下卷讲蚕桑,论述蚕桑的培育和管理等。三者既各成体系,又相互联系,顺理成章。它不仅叙述各项生产技术,并对其中所出现的向题与原理,也都有较完善的概述,从而构成一部综述性农书。已故的万国鼎教授在对该书的评  相似文献   

17.
宋·温革《分门琐碎录》明钞本为稀见古农书;研究分析表明,著名的《种树书》,以及《种艺必用》、《种艺必用补道》的主要资料均系引录自该书;因此,该书的发现对中国农学史的研究,当有重要的意义。全书论述以农业技术为主,这是难能可贵的。其中种艺篇所占的篇幅最多,下列竹、木、花、果、菜五章,内容丰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陈旉农书》,由南宋江苏仪征县县令洪兴祖以政府名义刻版发行并撰写了《题后》,他对陈旉及其农书推崇备至迥旰?1154),洪兴祖遭到秦桧弹劾,陈旉立即补写《后记》,怒斥洪兴祖臆改原稿,错误百出,故取出家藏副本,恢复原貌,待机再版,发泄了作者的愤懑。近半个世纪以来,许多国内外学者从各个方面对《农书》作过深入的探讨,但均未有涉及《后记》之研究。笔者1984年撰写了《关于陈旉<农书>两个问题商榷》,对《后记》曾提出怀疑,由于过略,未能尽言,故现从五个方面分析《后记》之言不足信和产生《后记》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19.
《汜胜之书》是中国西汉时期著名的农书,作者汜胜之,西汉成帝(公元前32-前7年)时人。据《晋书·食货志》载:晋元帝诏书曰:"昔汉遣轻车使者汜胜之督三辅种麦,而关中逐穰",后升御史。正是汜胜之"督三辅种麦"的实践经验,他才写出《汜胜之书》而闻名于后世。《汜胜之书》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农书,标志着中国古代农书的第一个高峰。它总结了两千多年前,关中地区及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广大农民长期以来农业生产经验。此书作为农书,对农业技术的重视与强调是不言而喻的。主要是米(粟)、黍、稗、大豆、小豆、宿麦(小麦)、旋麦(春小麦…  相似文献   

20.
《耕织图》版本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克之 《中国农史》2001,20(4):103-104
《耕织图》宋以后各朝均有刊印,但基本上是以宋楼的《耕织图》为祖本,相传不断,虽然各朝均有《耕织图》类似的作品出现,影响广而大者,当属清康熙焦秉贞绘《耕织图》,其原因是距今较近,再者颇具艺术性。清代焦氏耕织图之后,又有雍正耕织图,乾隆耕织图,各图均有康熙、雍正、乾隆的题诗,印刷方式有多种,木刻雕印,木印填色,石印等。由于版本甚多,故大小不一,但一般为焦氏的原大或缩印本。焦秉贞绘耕织图,受于皇命,康熙二十八年(1689)圣祖南巡,得见楼耕织图,遂命宫庭画师焦秉贞据以重写。康熙之举告诉我们关于耕织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