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DEA的方法,先测算出1986—2003年各省域经济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TFP增长,然后实证研究人力资本、国际进出口及FDI对三者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和出口对技术效率的提高有正向作用,进口负向影响技术效率,FDI的影响不显著。出口对技术进步和TFP增长有轻微的负向影响,进口对二者具有小幅度的正向促进作用;而人力资本、FDI对技术进步和TFP增长的正向影响要大于进口。综合来看,对外开放能够促进TFP的增长,但是其影响只有人力资本正向效果的十分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采用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我国29个省份1991-2007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研究城市化、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协整关系,并基于面板误差修正模型考察短期波动的影响。得出结论:(1)城市化、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城市化和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长期的正向影响,城市化通过创新中介效应显著地驱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这种影响在沿海和内陆之间存在差异;(2)城市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积极的短期影响,且滞后一期影响强度大于当期,而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并不产生短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我国28个省域经济1986—2005年间有关国际进出口比率、FDI比率、人力资本的面板数据为自变量样本,分别以劳动生产率的对数及其增长率为因变量,以包含地区和时间效果的计量模型为基础,系统考察了这四个因素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对劳动生产率增长有最大的积极影响;FDI也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出口的正向影响比较微弱;而进口却具有显著的反向作用。综合来看,对外开放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正向影响效果要远小于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4.
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是促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静态和动态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都显著地改善了中国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效率,进而提高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但是在长期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抑制了中国制造业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改善.在以上分析基础上得到相关启示,促进...  相似文献   

5.
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对生产率的研究,主要是从供给方面展开的,本文试图从需求角度研究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原因。理论上看,总需求通过影响技术创新、技术选择、规模经济效益和要素的使用效率等途径引起生产率的变化,国际贸易则通过促进分工深化、产生技术溢出等促进生产率的提高。然后,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了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的变化和技术进步。结果发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是技术进步的结果,技术效率的作用很小。在测算和分解的基础上,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就总需求和国际贸易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作了实证分析,发现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对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作用显著,出口对生产率增长的作用不显著,进口显著地促进了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6.
该文基于DEA分析方法,分解出了全球66个国家与地区的效率改进指数、技术进步指数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采用引入工具变量的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方法,研究了经济波动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效率改进、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来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波动对效率改进和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具有同质性,均呈现出顺周期的特征,即经济繁荣有利于效率改进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针对技术进步,发达国家呈现出逆周期性的特征,而发展中国家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技术进步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力,而技术效率低下却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阻力.我国服务业没有充分发挥现有技术的使用效率,导致技术效率的退化.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创新、组织创新、文化创新来提高现有技术的使用效率.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水平也较高.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将引致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增加创新所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这将有利于服务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我国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服务业企业集聚的形成,以提升城市化对服务业规模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运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方法,对转型期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时间演变和省区空间分布进行实证分析,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三部分。结论表明,转型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为显著,各省区之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较大,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这一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农业前沿技术进步贡献,技术效率状况改善的贡献很有限。此外,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也是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方法对我国1999年到2008年间30个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平均的技术进步在升高,而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却在下降。具体到东、中、西三大部区域经济的比较而言,东北地区的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最高且呈上升趋势,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却呈下降趋势;中部和西部地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正,但中西部的技术效率在下降。这表明东部地区更多的是依靠长期积累的管理生产经验来推动经济增长,而中西部地区却越来越多地依靠技术进步来推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0.
石油化工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能源行业。本文运用DEA方法对2007-2010年间13家上市石油化工企业的静态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技术效率不高,主要原因是规模效率较低。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2007-2010年间11家上市石油化工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技术的退步和规模效率的下降。合理控制规模、加强科技研发和自主创新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2000—2007年我国内外资企业35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分解指标,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内外资企业各项效率指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资源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内资企业的各项效率指标均明显高于外资企业,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中,二者则相差无几;2004年后,技术效率对内资企业的TFP增长平均贡献达到44.5%,外资企业的TFP增长中技术进步的贡献一直在80%左右。回归结果显示,各因素对内外资企业TFP增长的影响方向和程度表现出显著差异。最后,本文给出了提高内资企业生产率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中国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2000—2009)所拥有的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速度,本文根据国家统计局等相关部门提供的2000—2009年国家各个区域的发展数据(省、直辖市、自治区),基于非参数方法,研究了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和收敛的决定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由位于沿海的或者拥有丰富自然资源以及高经济效率的富裕地区推动;技术变革和人力资本积累分别是中国富裕和贫穷区域增长的最主要动力,而且富裕地区的增长比贫穷地区更依赖技术变革,而贫穷地区则需要通过人力资本积累来追赶富裕地区,但是,这种收敛不足以扭转日益扩大的由技术变革造成的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13.
近十余年来,许多学者对我国的金要素生产率水平进行了测度.但是,不同学者给出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差异非常大,并且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是技术变化还是效率变化导致的结论也大相径庭.本文利用不同方法度量的资本存量数据和劳动力数据,采用基于Malmquist指数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了我国的生产率,得出的结论是不同学者结论的差别主要是资本存量数据的估算差异引起的,并进一步讨论了TFP的可靠性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姚耀军  骆燕敏 《金融评论》2012,(2):62-72,125
技术效率改善对于中国经济效率进一步的提高具有决定性作用。基于2001~2007中国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制成品行业面板数据,本文在Malmquist指数法下测算了技术效率改善指数。利用该指数,本文进一步检验了金融发展与技术效率改善的联系。经验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促进了技术效率改善,而在外源融资依赖度高的行业,这种促进效应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在Lucsa(1988)模型基础上,以1990-2007年各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计算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对中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考察各主要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以及它们的变化情况,可以发现:中国的经济增长严重依赖投资拉动,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提高,而较高的行政支出对经济增长起了比较明显的负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中国30个省际区域1998年至2012年的数据,采用门槛回归分析方法检验国际贸易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门槛效应,结果发现正门槛效应的存在,即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国际贸易与全要素生产率是显著负相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这种关系由负转为无影响,然后由无影响转为正影响,正影响又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越过一个更高的门槛由小变大。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国电信业规制改革的渐进性特征,文章建立省际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价格上限规制、混合价格规制和固定利润分享规制等多种激励性规制与电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期和滞后一期混合价格规制对电信业生产率的影响都不大;价格上限规制对行业生产率增长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总体影响较小;固定利润分享规制对电信业生产率增长的同期促进作用显著,但滞后效应的消极影响较大。据此,文章提出完善价格上限规制的制度设计、增强规制机构的独立性和加强规制司法审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区域全要素生产率与决定因素:1996-2003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相郁 《经济评论》2007,147(5):107-112
Malmquist指数分析表明,在1996-2003年期间,各省市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加了3.8%,而东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加了7.6%,中西部地区增加了3.8%。Malmquist指数还表明,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的主要来源是技术变化,并不是效率的变化,因而,1996-2003年期间的各省市区的要素平均利用效率并不是很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决定因素分析设立6个假设,利用Malmquist指数与8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为了提高回归分析结果的客观性,运用了4种回归分析方法,即OLS、SWR、2SLS、GMM。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工业总产值的规模、专业技术人员对从业人员中的比重和财政自立度是1996-2003年期间中国各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的主要解释变量。  相似文献   

19.
从总体上看,1998年~2009年间中国制造业贸易条件没有出现恶化趋势;中国全要素生产率(TFP)是增长的,但主要源于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的提高则相对缓慢。实证研究显示:贸易条件与TFP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贸易条件变动是TFP变动的格兰杰原因;贸易条件的改善能够提升TFP,但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质量:基于TFP贡献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影响经济发展结果的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速度,还有经济增长的质量.经济增长的质量也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经济转型实质是一场大规模的制度变迁过程,经济转型的关键是"使制度正确",形成社会制度结构中的关键变量--社会激励结构,节约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形成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激励和治理机制.中国特有的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质量变化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本文运用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度来对我国1978年改革以来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量化,在实证研究基础上得出体现我国经济转型的市场化率、工业化率、城市化率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是正向的相关关系,我国的经济转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