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对经济思想史上一些相关文献的理论回顾,本文认为,在中国经济与中国经济学理论互动演变的当下格局中,是对经济学的性质、意义、任务以及它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这样一些元经济学问题进行理论反思和讨论的时候了。第二小节的文献追溯发现,在经济学说史上,伴随着由"政治经济学"向"经济学"的转变,经济学家们对经济学的本质和任务的理解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三小节讨论了经济学能否成为一门价值中立的科学问题。研究发现,任何经济学派的理论观点都会潜含着某些价值判断和伦理原则在其中,经济学家作为一个"学术人"所面临的问题,首先是如何透过自己的文化信念和价值观,去发现人类社会中的某些"自然秩序"。第四小节讨论了经济学能否成为像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那样一种高度形式化的"精密科学"这一问题,并对目前主流经济学中流行的唯科学主义的研究偏向做了一些反思性的评论。本文最后所得出的结论是:为了中国的理论经济学在未来的健康成长,应该鼓励不同经济学流派和研究路径之间的竞争、对话和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经济理论的建构离不开恰当工具的选择,系统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的大规模运用是促使经济学现代转型的最重大事件.但在最近三十年里,这种研究方法的"科学化"趋势似乎正在使方法论取代本体论本身、并促使研究向混淆目的与手段关系方向的轨道上发展.本文认为,工具发展水平的高低只是推动理论研究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构成其充分条件.经济理论发展的建构基础从本质上说仍然源于人的主观需要和价值标准与客观事实的结合,问题驱动而不是工具驱动才是经济学发展的最根本动力.规范主义方法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那种将实证主义无限拔高,并与规范主义进行对立的思想是犯了"科学主义"的错误. 相似文献
3.
过渡经济学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一、从改革经济学到过渡经济学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引入市场机制的思想虽然有了近百年的历史,对传统计划经济的改革实践也从20世纪50年代初南斯拉夫探索自治社会主义起就开始了,但是,严格意义上的过渡经济学却只有十多年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改革与90年代以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海派经济论坛组委会和《经济学动态》编辑部联合举办的“全国经济学体系与方法论创新研讨会暨海派经济论坛第15次研讨会”于2002年11月30日~12月2日在上海财经大学召开。全国2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60位学者和专家出席。会议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江泽民关于“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要求,积极探讨现代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创新思路和经济学方法论的全面变革。现将与会者的会议论文和发言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新自由主义企业理论方法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制度经济学以个人主义方法论作为企业理论研究的基础,其理论渗透着唯心史观;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以唯物辩证法作为企业理论研究的根本方法,其理论始终贯穿着唯物史观。新制度经济学以“新经济人”假设作为企业理论研究的出发点,使其理论陷入了形而上学思维;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以历史的、现实的人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使其企业理论的研究在辩证联系中展开。新制度学派采用静态比较的方法,把企业问题置于交换领域中研究,使企业理论仅仅限于市场运行层面的解释;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运用系统发展的观点,在生产与交换的有机结合中研究企业问题,既能认识企业的市场运行特征,又能认识企业深层的本质关系。 相似文献
6.
经济理论、数学运用与经济学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研究中关于数学使用的争论,实际上关系到对经济学的性质与意义、范围与方法等问题的讨论,同时也涉及到经济学对其语言的一个选择问题。通过对经济研究中数学使用争论背后的实质、数学滥用的评判标准及其解决之道等相关问题的考察与评析,本文认为,经济研究需要数学,尤其是在那些与经济运行量及量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的研究中,但数学只是一个有益的辅助工具,并不是惟一的研究方法。那种认为只有数学才能使经济学成为科学乃至硬科学的观点,是犯了诉诸权威的逻辑谬误。然而,对于数学滥用的判断,不能只以经济学文献中数学形式化的量的多寡为依据,还应该结合经济研究的层次——基础研究、专题研究和对策研究,通过成本与收益分析的方法来衡量。数学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语言。经济学家应该关注经济学语言的选择,经济学语言的使用也要符合经济学原则。 相似文献
7.
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面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被忽视、轻视和敌视,而西方经济学被盲目普及、提高和追捧的现状,我们必须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导地位不动摇;其次,要克服在学习和宣传中形成的两种教条主义;再次,要深刻揭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本质区别和必然联系;最后,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经济学从根本上是代表弱势群体的利益,反映弱势者对社会正义的要求,从而不承认现实的合理性。相反,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是为既得利益服务的,它用伦理实证主义价值观来为现实进行解释和辩护,以供求均衡来合理化社会制度,从而具有强烈的保守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9.
10.
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产理论研究方法上存在三个方面本质区别:西方经济学的生产理论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出发点,把劳动者仅仅作为生产要素研究;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产理论是以"历史的、现实的人"为出发点,把劳动者既看作生产要素,又作为生产主体来研究.西方经济学的生产理论只研究生产一般,因而使用价值(即效用)范畴是其研究的核心;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不仅研究生产一般,更注重研究生产的具体社会形式,因而把价值范畴作为研究的核心.西方经济学用个体主义方法,把生产理论仅仅置于微观领域来研究,致使其理论体系在微观与宏观上形成脱节;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运用唯物辩证法,在宏观和微观的有机联系中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再生产问题. 相似文献
11.
J. J. Klant 《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2013,47(3):850-853
12.
新自由主义思潮的经济哲学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重要代表人物哈耶克与弗里德曼等人都以其经济学认识论与方法论而著称。在哈耶克的自发秩序原理和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理论中,个体人的自由行动构成为最基本的概念范畴,进而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体制下促成了资本主义的繁荣发展。随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及其全球化资本主义的盛行,其反思与批判成为了现代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议题,并对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发展具有重要比较意义。 相似文献
13.
Partha Dasgupta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2008,39(1):1-7
Nature has been ill-served by 20th century economics. When asked, economists acknowledge nature’s existence, but most would
appear to deny that she is worth much. If ecologists worry about the contemporary nexus between population size (and growth),
the standard of living,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we economists point to the accumulation of capital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say Malthus got it wrong. In this paper I show by an appeal to theory that economics has been so badly misused,
that it has deflected attention from deep problems at the nexus that are faced both regionally and globally.
Text of the President’s introductory remarks at the proceedings of Section F (Economics) of the BA (British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Festival of Science 2006, at the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September 2006. 相似文献
14.
15.
W. Paul Strassmann 《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2013,47(1):63-80
The interlocking board directorships among corporations. as well as between corporations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is important for defining the modern political economy. This article finds the networks of those interlocks for Koch Industries Inc. and TD Ameritrade Holding Corporation. Moreover, the article extends the networks to describe and analyze the accompanying political network of contributions to Nebraska political campaigns. For corporate and social networks, we utilize conventional theoretical structures to find the new database of those networks for Koch Industries and TD Ameritrade. The new theoretical structure and database concern the campaign contributions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 in the corporate and social networks, as we trace them to campaigns for federal offices. The new political campaign finance structure we uncover here includes thousands of interconnected campaign finance conduits, through which money flows to political campaigns. 相似文献
16.
Robert A. Solo 《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2013,47(4):627-644
17.
18.
经济学与哲学是社会科学的两大基础学科。长期以来,在我们的经济学研究和哲学研究中,存在着一种经济学家拒斥哲学、哲学家漠视经济学的倾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推进,客观上需要宏扬经济学的哲学传统,强化哲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缔结经济学与哲学之间的联盟,以使哲学走出"困境",经济学实现真正繁荣,从而更好地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Ken Dennis 《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2013,47(1):320-324
20.
David A. Spencer 《Review of Political Economy》2013,25(3):313-327
This paper assesses recent neoclassical and radical contributions to the analysis of unemployment as a labour disciplinary device, in particular, those of Shapiro & Stiglitz and Bowles & Gintis. These authors share a common set of premises, notably on the conception of the effort decision, that present severe obstacle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productivity constraints on full employment. The models of Shapiro & Stiglitz and Bowles & Gintis identify a specific 'asymptote problem' in which the achievement of full employment immediately triggers infinite (and hence unsustainable) wage increases. The premise that workers find work subjectively costly to perform effectively rules out the possibility for full employment. But this view fails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actual constitution of work motives. To the extent that work effort may be induced independently of dismissal threats, high work intensity may in fact be undermined by high unemployment. By taking work avoidance as given, the labour extraction literature forecloses consideration of the possibilities offered by alternative work organisation for removing unemployment as a worker disciplinary devic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