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成为当前各个高校首先要解决的教育问题,通过对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象剖析和原因分析,希望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加强感恩教育,注重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2.
金颖 《大众商务》2010,(1):156-157
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成为当前各个高校首先要解决的教育问题,通过对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象剖析和原因分析,希望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加强感恩教育,注重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近年来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感恩教育作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又显得十分薄弱。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现代,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大学生感恩意识现状和感恩教育缺失原因的分析,阐述了感恩教育的内涵和意义,并提出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刍议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感恩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社会和高校各层面加大了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力度,高校资助体系也逐步健全,但是贫困生感恩意识淡漠也受到社会各界的指责与鄙薄。感恩是对"他爱"的一种道德回应,它体现的是一种道德责任。将感恩教育作为高校资助工作的重要载体来强化感恩意识,有助于唤醒大学生的感恩情怀并摆脱资助过程中的伦理困境,进一步加强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5.
本人针对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现象,提出高校辅导员应将感恩教育融入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事务管理、实践活动、资助过程、心理健康教育和党建团建工作中的观点,目的是增强高校对学生的感恩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当前大学生群体感恩意识缺失现象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高校德育工作者应该深刻认识到构建和谐校园迫切需要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在对目前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对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并提出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部分高校受助学生不感恩的现象,可从自律和他律两个角度阐述感恩教育及其约束机制的融合。感恩教育应从认知入手对学生进行感恩引导,以校园文化为依托培养其感恩意识,创造良好外部环境。而感恩教育约束机制的构建从制度建立到完善,寻求外部的有效约束,保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与违“法”必究。自律与他律各自具有独特的作用.不能相互替代又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8.
高校贫困生一直是全国上下关心的群体,在国家、社会和学校不断加大资助力度和额度的同时,却出现许多贫困生感恩意识淡薄的现象。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对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教育发展的要求。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了生存教育、生命价值教育、死亡教育、敬畏生命。民办高校可通过开设课程、树立感恩的校园文化、心理引导来进行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0.
高校感恩教育的缺失与重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大学生必备的道德素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当今部分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父母养育之恩遗失,教师教导之恩淡化,社会关爱之恩冷落.高校必须要创新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方法,重塑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奏响大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三部曲,使他们最终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1.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高职生必备的道德素质。当前高职生感恩意识缺失现象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分析高职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环境因素,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处于价值观、理想信念形成的重要时期,需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目标,从感恩教育着手,贯穿“立德树人”理念,借助地方高校地缘优势,搭建实践育人平台,正向引领,摆脱“重形式,轻内涵”的教育形式,明晰感恩教育路向,以实现信仰认同。  相似文献   

13.
感恩教育——德育的应有之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鉴于当今社会很多人的感恩意识薄弱的现实,文章对感恩教育的价值、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感恩教育实施的途径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感恩教育载体的内涵及特征的阐释,论述了感恩教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必要性,提出要积极运用感恩教育载体,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晏红 《全国商情》2010,(13):78-79
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是感恩,什么是感恩教育,感恩教育的重要性,面对中专学生的现状应该如何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在当今社会很多人空虚迷茫、心理浮躁、意志薄弱、麻木冷漠、自私自利、消极被动,特别是中职学校的学生出现贪玩厌学、沉迷网络、交往不当、盲目攀比、顶撞对抗、暴力倾向等不良现象。感恩教育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开展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感恩教育载体的内涵及特征的阐释,论述了感恩教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必要性,提出要积极运用感恩教育载体,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不断出现。高校作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应不断丰富德育内容,不断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死观教育、感恩教育、心理教育、挫折教育、幸福教育和"三成教育"等,这对于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和减少大学生自杀现象,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比单纯解决经济问题更为重要。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高度关注、切实抓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神帮扶。本文重点论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立志教育、自信教育、自强教育、挫折教育、激励教育和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19.
由于社会转型期多元文化和相对优越的家庭环境影响,一些90后大学新生入学后对大学环境和学习方法等难以适应,心理难以和谐。对此,高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家长要多与教师和孩子沟通;全社会要进行感恩教育,共同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教育对就业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和就业能力提升对感恩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意义,并探讨将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教育与就业能力提升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成长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