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源 《大陆桥视野》2016,(10):59-60
税收遵从度,是指纳税人受主观心理态度的支配所表现出来的对税法的遵从程度.税收征管是税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税务机关根据有关的税法的规定,对税收工作实施管理、征收、检查等活动的总称,又称"税收稽征管理".因此,纳税义务人对税收的尊从度,影响着税务机关税收征管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税收不遵从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之一。行为经济学的前景理论研究了在不确定性或风险条件下影响作为纳税行为主体的纳税人做出决策的因素,提出我国应从建立公平的税收制度,加大税收不遵从的惩罚力度,增强公共财政的透明度,建立税收激励机制,加强税收文化建设,培养公民的纳税意识等五个方面遏制我国税收不遵从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已经有不少研究税收遵从问题的文章,这些文章也针对税收遵从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对策,但是这些对策往往是从加强税收征管,加大处罚力度和培养纳税人的纳税意识等角度来论述的.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税收本质的角度来论述这个问题,税收的本质在于交换,税收是公众为了享受公共物品和服务而支付的代价.所以当纳税人能够从公共物品和服务中得到预期的效用时,他们纳税的积极性就高,反之,就低.当前我国的税收不遵从行为之所以比较普遍,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政府没有为公众提供满意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公众对政府的消极看法比较多.所以,解决税收不遵从问题,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塑造诚信、高效、法制和服务型的政府,为公众提供良好的公共物品和服务,提高民生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4.
薛桂芝 《时代经贸》2010,(16):194-195
目前国内已经有不少研究税收遵从问题的文章,这些文章也针对税收遵从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对策,但是这些对策往往是从加强税收征管,加大处罚力度和培养纳税人的纳税意识等角度来论述的。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税收本质的角度来论述这个问题,税收的本质在于交换,税收是公众为了享受公共物品和服务而支付的代价。所以当纳税人能够从公共物品和服务中得到预期的效用时,他们纳税的积极性就高,反之,就低。当前我国的税收不遵从行为之所毗比较普遍,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政府没有为公众提供满意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公众对政府的消极看法比较多。所以,解决税收不遵从问题,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塑造诚信、高效、法制和服务型的政府,为公众提供良好的公共物品和服务,提高民生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5.
税收遵从和纳税服务是围绕税收征管产生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传统税收征管体制下,二者之间呈对立关系,导致税收征管低效率。本文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对二者间存在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鉴于我国在处理二者关系上存在的一些制度缺陷,本文认为提高我国税收征管效率应该从厘清税收岗位纳税服务的职责、建立科学考核机制,激励主动服务、整合纳税服务相关资源、着力降低纳税人的税收遵从成本、加强纳税服务的社会协作等方面入手,从而提高我国整体税收征管效率。  相似文献   

6.
薛菁 《经济与管理》2011,25(2):24-28
在传统的A-S逃税模型中加入税收遵从成本因素分析以及对纳税遵从的影响,只适用于个人纳税。运用企业逃税模型分析税收遵从成本对企业纳税遵从的影响不仅符合企业实际,而且在我国更有现实意义。当前,应完善税收征管,简化税制,优化税收环境,从根本上降低企业税收遵从成本。  相似文献   

7.
王浪花 《经济师》2011,(9):174-175
文章在分析税收遵从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优化纳税服务的有效路径,通过引导纳税遵从,提高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度,营造一个依法诚信纳税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8.
我国应从建立公平的税收制度,增强公共财政的透明度,建立税收激励机制,加大税收不遵从的惩罚力度,加强税收文化建设等五个方面遏制我国税收不遵从行为。  相似文献   

9.
针对纳税人权利与义务,从财务角度理解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增强纳税人的纳税遵从意识,从而避免涉税风险。  相似文献   

10.
借助模拟实验,区分并比较了高收入者与中低收入者在不同税收执法策略下的税收遵从效果。实证分析表明:在影响纳税人遵从的各执法因素中,查获率对高收入个人的税收遵从度有着最为显著的威慑,处罚率和激励也与之正相关,但处罚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在税收执法的联合策略中,实施威慑与激励并用的奖惩组合对纳税人遵从的影响要普遍优于其他组合。因此,要最大程度地提高高收入者的税收遵从度,应当着力调整、优化当前税收执法策略,在着重提高高收入者税收不遵从查获率的基础上,构建威慑与激励有效结合的最优执法组合。  相似文献   

11.
今年 5月 7日,我国开始实施新的税收征管法,与原法相比,新征管法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1进一步明确了税务机关执法主体地位。依法征税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明确征税主体,新法充分体现了税务机关的唯一执法主体地位。新法第 29条规定:“除税务机关、税务人员以及经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委托的单位和人员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行税款征收活动。”第 53条规定:“对审计机关、财政机关依法查出的税收违法行为,税务机关应当根据有关机关的决定、意见书,依法将应收的税款、滞纳金按照税款入库预算级次缴入国库,并将结…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以及我国加入 WTO,必然会有更多的外国企业参与到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因此 ,如何防范外企避税成为税务管理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针对外国企业避税的几种常用方法 ,分析了外企避税成功的原因 ,并提出了防范外国企业避税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郝朝信 《财经科学》2013,(2):117-124
《税收征收管理法》关于行政强制的相关规定与《行政强制法》存在诸多的冲突,损害了行政强制立法的统一性,不利于税务行政强制的有效实施。为顺应《行政强制法》新理念、新规定,应对《税收征收管理法》修改完善,即在法律概念使用上用行政强制措施替换税收保全措施;整合税务行政强制实体规定;原则上取消税务行政强制程序规定;重新定位税收滞纳金性质、功能并改滞纳金为利息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税收规避是税法中的一个特殊现象,是纳税人利用私法赋予的选择空间进行违背税法宗旨的规避行为,因此要对其进行治理必然涉及到私法与税法两个方面的限制。私法与公法有着性质上的区别,但在税收这一问题上,两者又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私法行为是税收行为得以进行的重要前提,特别是私法中的虚伪行为,其表现形式与税收规避有着相似之处,将之与税收规避进行比较分析,探求私法与公法在法理上的共同点,有利于为我们对治理税收规避进行合理、合法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产品市场风险的成因、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产品市场风险是农产品生产经营者面临的主要风险。农业的弱质性、农产品供求的变化、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方式、环节过多的流通渠道、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影响等是我国农产品市场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不仅影响农业自身的发展,还影响农民收入及农民的消费行为。我国应建立政府、市场、企业、农民为多元主体的农产品市场风险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税收正义的实质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正义是实现国家权力、社会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三维关系的协调平衡,其中,社会公共利益是税收的目的,个人权利是税收的前提,国家权力是税收实现的手段,这就是税收正义的实质。要实现税收正义,必须将税收法定与税收程序的正义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税收中性与税收调控的经济法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税收中性是一种古老的税收理论、原则,其核心内容是指税收不应干扰和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税收调控则是指国家利用税收这一经济杠杆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调节的一种宏观调控行为。对两者关系的探讨不能被传统的思维方法以及单一的分析角度所束缚。从当代经济法及宏观调控理论的角度看:税收中性思想是税收调控行为活的灵魂,再会得统一我国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需求。强化税收中性思想的积极作用,是我国税制建设、改革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8.
当前,越来越多的拍卖网站开始从事拍卖活动,但在目前我国对这些网络拍卖行为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对之进行调整,网络拍卖行为存在着很大的法律风险。因此,应从网络拍卖的概念界定出发,探讨网络拍卖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前失业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当前的失业问题,主要是由三个因素造成的:一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二是体制改革的影响;三是技术进步的结果。造成失业的核心因素是供需双方的知识结构偏离。人力资源政策是解决失业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国超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唐敏  何为 《经济问题探索》2003,(11):101-104
超市作为一种新的商品零售模式,九十年代以来,在我国快速发展,且日臻完善,它的健康发展与居民生活的关系已经越来越密切,而且越来越成为商业流通领域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但在我国超市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规模、商品价格、经营品种、管理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具体对策主要有:积极发展连锁超市集团、实行低价策略、商品销售应增加鲜活商品品种、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