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城市信用社作为城市集体金融组织,成立几年来,充分发挥其“简便、灵活、小型、多样”的特点,为城市“两小”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由于城市信用社成立的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加之各项规章制度、办法还很不完善,因此,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亟待加强管理。 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变相提高利率。《城市信用合作社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城市信用合作社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金融政策,其存款利率按国家统一规定的利率执行;贷款利率可参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贷款利率上下浮动,浮动幅度须报省人行批准。但有些城市信用社没有认真执行利率政策的有关规定,对定期储蓄存款以发放实物的方式变相提高利率;对贷款户则采取强行扣取一定比例的贷款转入信用社本身的存款帐户,变相提高贷款利率;还有一些城市信用社采取对超过正常利率部份的利息收取现金不入帐的方法来提高贷款利率。二是帐外经营。设置帐外帐,进行帐外经营,不仅是一种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同时也是滋生各种不正之风和违法乱纪行为的土壤。一些城市信用社为逃避税收,利用对贷款户扣取的存款  相似文献   

2.
<正>去年下半年,我们对三明市12家城市信用社贷款状况进行稽核,发现逾期贷款为3374万元,占贷款总余额的56.11%,低质量贷款为1704万元,占贷款总余额的28.34%,并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他们信贷资金沉淀比率是相当高的,其安全性没有保障,效益不理想。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没有严格执行信贷“三查”制度。由于城市信用社信贷人员普遍偏少,而贷款户点多面广,金额又较小,贷前没有作详细的调查,甚至没有调查。贷时审查不严,往往只听一面之词,就予批贷。贷后也没有很好地进行检查。到贷款逾期企业无力偿还时,才上门催收,为时以晚,有的已变风险贷款,造成沉淀。  相似文献   

3.
农信社员工责任贷款中存在风险隐患大、违法违规现象多等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应采取规范信贷“三查”、落实贷款责任等对策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贷后管理是信贷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是指从贷款发放至回收的贷款管理,是负责对贷款用途的监督,掌握贷款客户的动态信息,补充完善贷款档案资料,落实还款来源,保全信贷资产,确保贷款本息回收的全过程。贷后管理作为银行信贷管理的末端环节,对防范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作用重大。长期以来,银行为控制信贷风险建立起了严格的“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的三查制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贷后管理却成了信贷管理“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笔者认为商业银行可以考虑通过设置专职机构来强化贷后管理。  相似文献   

5.
<正> 今年是执行“八五”计划的第一年,又是全国的“质量、品种、效益年”。我们拟联系农行实际,就如何加强信贷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谈谈看法。一、加强制度建设,狠抓科学管理办法实施1、建立健全信贷管理制度。回顾我行的信贷经营管理历程,分析信贷制度执行情况,比较机制完善与否,我们深刻感到:什么时候坚持了信贷的制度原则,从严治贷,则贷款失误就少,风险也小,而且贷款的社会效益和银行自身的经济效益也较好。因此,用规章制度来约束信贷人员的行为,使信贷管理逐渐地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是搞好信贷工作的重要途径。为此,应建立和完善贷款考察立项和审批、贷款按期限管理、贷款“三查”和审计、贷款到期催收和实行担保、抵押以及信贷员岗位责任制、档案资料管理制度、贷款的公开监督制度、信贷人员廉政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措施,以保证国家的金融方针政策顺利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6.
现行城市信用社的统计项目很难适应目前业务发展的需要。一、统计项目反映的内容太粗,很难全面反映城市信用社的业务状况。目前使用的城市信用社信贷收支月报表是1986年制定的,当时规定的城市信用社信贷收支月报表在存款方面只划定了“集体工业存款、集体商业存款、个体工商户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四大块内容。其余的存款业务一律归属“其他存款”项目。在贷款方面也只规定了“集体工业贷款、集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城市信用社以其灵活、简便的服务,为国家银行“拾遗补缺”,对促进我国“两小”经济发展起到一定作用。但它也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为完善城市信用社管理机制,笔者提出几点设想: 一、完善内部约束机制。为使城市信用社办成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民主管理、具有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首先,人民银行要强化对城市信用社的领导、管理、监督和稽核;按照适用、有效、健全、合理的原则,帮助其健全和巩固“三会”制的民主管理组织形式,并充分发挥他们的职能作用。其次,人民银行应协助城市信用社建立和健全会计、出纳、信贷、财务等内部管理规章制度,提交社员代表大会讨论后实施。再次,城市信用社应制定岗位责任制,按职工不同情况,明确分工,优化劳动组合,奖罚分明,使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8.
推行世界银行项目贷款管理办法,是提高信贷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河池地区农行1987年按项目管理的投资性贷款307个项目4141.9万元,在提高贷款预测准确性,保证信贷资金的效益和安全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①对信贷项目评估缺乏正确的认识,把它视为是获取贷款的手段,因而,评估论证工作不够深入、细致;②银行项目评估中仍处于从属地位,存在着很大的依赖性和随和性;③现有的信贷机构。人员和素质与信贷项目评估管理要求不相适应;④偏重于项目的经济指标数字测算,缺乏广泛的实际调查。  相似文献   

9.
对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分析影响商业银行贷款质量因素的基础上,指出当前商业银行贷款管理中存在的粗放经营、信贷集中、贷款“三查”不到位等问题,提出加强和完善贷款风险管理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强调落实贷款管理责任制,建立良好的贷款风险管理文化和完善贷款经营考核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农村金融部门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提高贷款“三性”,增强贷款的风险防范能力,自上而下都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诸如贷款规范化、担保押抵贷款试行办法,审批小组集体批贷款办法。同时,还在贷款“三查”的基础上,引进了世界银行项目贷款评估办法,等等。从而使农行的信贷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信贷资产的安全性得到一定的保障。但是,根据五月初梧州中支对六个县信贷管理工作大检查的情况看,由于基层行所会计工作,有章不循、违章不纠和监督不力等不规范行为的影响信贷资产的不安全状况仍较严重。具体表现在; 1、贷款凭证要素不齐全。在检查的43个单位中有35个单位凭证要素不齐全,从贷款笔数和金额看,有503笔金额1.34亿  相似文献   

11.
<正>近几年来,武平县农行在全面查清贷款家底的基础上,一手抓建立与健全信贷资产风险保障机制,强化银行内部管理,有效地防范了贷款增量的风险,促进了信贷资金的良性循环;一手抓清收非正常贷款攻坚战,积极盘活贷款存量,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至1991年9月底,非正常贷款占用率由1988年的17.92%下降为11.86%,下降6.06个百分点;其中“两呆”贷款占用率由7.20%下降为5.32%,下降1.88个百分点。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建立信贷资产风险防范机制 一、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多管齐下,狠抓重点,突破难点,盘活贷款存量。在清收非正常贷款工作中,注意区别不同情况和不同对象,分别采取如下办法:一是对抱有“豁免”、“等待”、“观望”思想的贷户,以教育为主,反复宣传清收非正常贷款的方针、政策、意义、目的,张贴地区法院、人行的《联合公告》,辐射面达98%。使“有借有还、到期归还”的信贷原则家喻户晓,提高贷户的信用观念。二是对生产经营管理不善以  相似文献   

12.
第一,再造信贷审查与贷款发放流程,加强贷后管理,确保贷款审批条件和抵押担保及风险防范措施的落实。信贷业务法律风险的形成,问题主要出在操作上,贷款“三查”不严、贷后管理不实是主要原因。有必要再造信贷审查与贷款发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加入WTO金融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农村信用社非正常贷款额逐年增长,信贷风险不断增大的条件下,必须针对传统贷款“三查”模式的弊端,建立“三查”分离机制,才能有效加强信贷管理,减少和防范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三查”分离机制是调查管理实行“双人制”,划分管理,调查管理岗位职责直接掌握贷前调查权,审查核准岗位职责直接掌握贷款审查权,检查监测岗位职责直接掌握贷款检查权,同时明确分管人员的相关职责,建立“三查”分离机制还需要建立自我约束和激励机制,建立信贷监测网络等。  相似文献   

14.
宋惊尘 《投资研究》2023,(5):126-138
近年来,为应对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银行业同业不良贷款总额提升的不利态势,某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提出,要“采取固本的方式,在经济新常态下,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建立信贷文化,信贷的经营能力、信贷风险的防范水平以及信贷的队伍建设”,采取多项措施强化全行信贷风险管控水平。其中,针对信贷从业人员实施的资质认证考试,通过“以考促学”手段,强化人员队伍的知识水平与风险意识,取得了较好成效。本文主要运用计量技术,使用面板数据分析法分层分类评估参试人员和未参试人员群体在业绩考核方面的差异,获得了明显的、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其中,参加过考试的人员在业绩方面显著优于未参试人员,使16.3亿贷款没有由正常转为关注,13.0亿贷款没有由正常劣变为不良。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实行贷款规范化以后,我区各级行、所的信贷决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应当看到,由于种种原因,不少行、所在信贷决策上仍然存在一些弊端:一是凭经验审批贷款,企业申请贷款是“头戴三尺帽”,银行核贷是“拦腰砍一刀”;二是奉命贷款,不管项目可行与否,只要当地领导部门定了调或某位领导点了头,都得支持;三是跟风贷款,看到市场上什么最热门,就一哄而上,争放大额贷款支持;四是怕担风险,该支持的项目也不敢拍板.信贷决策上的这种盲目性,严重影响了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信息是信贷的耳目,信息咨询是信贷决策的依据.要提高我区农行系统的信贷决策水平,使信贷决策从经验走向科学,必须切实加强信息咨询服务,充分发挥信息咨询在信贷决策中的参谋作用.为此,笔者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实践中寻求避险途径近年来,为加强对新增贷款的管理,工商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实行了信贷跟踪监测制度。从一级分行到基层行处,对每笔新贷款逐户进行跟踪检查,强化了一级分行对二级分行的监控,促进了新贷款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其次,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提出有条件地以增量带存量,“投入一块、促动一片、促进一方”的“投一促二”战略。把提高资产质量作为一个长期的经营发展战略来抓。把二级分行行长作为第一责任人,把对资产质量管理状况的好坏作为考核、使用干部的重要条件。第三,为了进一步提高资产质量和建立新的信贷…  相似文献   

17.
<正> 避免贷款风险,减少信贷资金损失,提高银行经济效益,是今年金融工作的重点。为使这项工作抓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以笔者拙见,应强化三个机制。一、强化信贷管理机制,是减少贷款风险的先决条件。主要强化四个制度:(一)强化贷款审批制度,认真推行以调查、审批、检查“三权”分离的办法,对大额贷款,要集体审批。为防止失误,应坚决杜绝自批自贷、人情贷款、行政干预贷款等不正常现象。(二)强化贷款跟踪检查制度。对单笔贷款,尤其是大额贷款,应对企业资金运行的整个周期,资金所经过的各个环节进行跟踪。其好处:一是保证企业资金能够专款专用,防止挤占挪用;二是对资金使用能落到实处,即使资金在哪个环节受阻,也容易发现,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避免、减少资金损失;(三)强化企业资金营运定期报告、检查制度。一是要求企业按月准时报送企业经营状况报表及分析报告,对不按时报送,或报送报表数字失真、弄虚作假的,经查出,应采取信贷制裁;二是信贷部门定期对企业进行清产核资,每年至少两次,并定为制度,检查落实,防止企业资金流失。(四)强化信贷“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贷款政策、条件、对象、结果、贷  相似文献   

18.
自1996年1月成立以来,我们五堰支行始终把"强化贷款风险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作为全行工作的重点,大胆探索,反复实践,逐步建立起一套"预测、防范、化解"全方位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机制,控制和减少了贷款风险。截至1997年6月末,我们累计发放的316笔14500万元贷款无一笔风险;累计收回风险贷款本息3200万元,占全部风险贷款的43.5%。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9.
<正> 目前,企业挤占挪用流动资金现状的现象比较严重,据此,笔者提出几条抑制措施:1、银行深入开展支、帮、促。运用信贷手段,协同有关部门强化企业经营管理,区别对待亏损企业,采取排列站队,对有扭亏前景、措施落实的企业,适当注入资金,增强企业“造血”功能,帮助企业扭亏或减亏,以抑制企业挤占挪用流动资金的膨胀。2、财政、审计、主管部门、银行应加强对企业成本计划执行和财务的监督、考核,对弄虚作假、搞虚盈实亏的企业,应追究有关人员的经济责任;对挤占挪用流动资金用于垫亏、上缴财政税利、发放奖金、调资,银行应扣减同额贷款,性质严重的停止新贷款,收回旧贷款。  相似文献   

20.
农村信用社加强信贷管理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志海 《南方金融》2003,(11):27-29
当前,农信社贷款、管理不到位、责任不清等问题比较普遍,而且越到基层,问题越多,这也是农信社信贷资产质量偏低、经营效益难提高、容易诱发道德风险的主要原因。本文重点分析农信社贷款“三查”过程中的存在问题,结合实际,从加强内控、规范管理、拓展业务、更新理念等方面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农信社信贷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