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俊林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13(2):105-106,125
美国伟大的现代作家劳伦斯一生创作丰富,以深入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为解决现代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伤害而闻名。《查特莱夫人的情人》是劳伦斯晚年的一部广受非议的作品,本文从劳伦斯的三易其稿入手,探求他创作这部作品的深刻社会含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D·H劳伦斯女性观的研究也发生了变化。从单纯把他看作女性主义的支持者或者是极端霸道的"男权主义"者,到一分为二地看其女性观的矛盾性及变化性。本文旨在通过对劳伦斯家庭生活、时代背景和《儿子与情人》中不同花朵代表的三位女性复杂、矛盾的形象这两方面的分析,指出《儿子与情人》这部小说中体现了劳伦斯矛盾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3.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英国著名作家劳伦斯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作者最富争议的一部小说。小说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它那直露的性描写,还在于它是劳伦斯作品中唯一一部三个手稿都正式出版的小说。现在读者通常看到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劳伦斯反复修改并在生前出版的最后一个文本。第一稿《第一查泰莱夫人》于1944年在美国首次出版,第二稿《约翰.托马斯与简夫人》于1972年在英国首次出版。国内研究界对《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早已不陌生,但对这部小说的前两个文本却鲜有评论。本文着重比较了小说中重要人物克利福德在三个文本中的发展演变:他从第一稿中的博人同情的战争受害者变成了一个完全被机器异化的反面典型,成为冷酷的非人性的工业化象征。劳伦斯通过不断修改文本中的这个人物形象,更深入地揭露了工业化社会对人性的异化,表达了对和谐自然人性的倡导。  相似文献   

4.
劳伦斯的小说《虹》被公认为是他最伟大的作品之一。文章以这部作品中布朗温家族三代人的爱情线索为基础,分析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劳伦斯式的两性观及爱情观。首先,在两性关系中,劳伦斯赋予性爱决定性的作用;其次。他崇尚灵与肉的完美结合:提倡男人和女人都要保留自己的特异性。小说通过人物对和谐的两性关系的探索,寻找着人与人交往以及人与社会相处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5.
D.H.劳伦斯是20世纪杰出的英国小说家、诗人、戏剧家以及画家.他的《还乡》是一篇具有浓烈怀乡之情的散文.文中劳伦斯流露出了他回乡时的迫切心情及对心灵故乡的惦念,同时又道出了他重返故园的忧伤.故乡的自然风貌与人性变迁让他感到陌生与忧伤,促使他对人生进行思考,从而唤醒人类健康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6.
该文从《虹》、《恋爱中的妇女》及《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等小说分析论证了劳伦斯关于男女两性和谐关系的探索思想,认为劳伦斯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和机械文明对人性的摧残及对两性关系的异化,表达了两种理想的两性关系状态:灵与肉的相一致与个性的独立完整。最后指出,劳伦斯的那种建立在形而上的和谐两性关系尽管让人心驰神往,但实质上只是"乌托邦"式的空想世界而已。因为,人性的自然本性——性爱,是不可能克服资本主义的弊病的。  相似文献   

7.
劳伦斯短篇小说中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伦斯小说展现给读者的是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男人和女人之间的两性关系,同时他还特别关注自然和女性,在他的作品中充满了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深入解读劳伦斯短篇小说中的生态女性主义,将对劳伦斯及其创作有一个整体的、全新的认识与了解。  相似文献   

8.
劳伦斯在语言上的匠心独运是为了表达主题而服务的.在文体学的范畴之内,本文分别从词汇、修辞、叙事和对话四个方面解析D. H.劳伦斯的短篇小说《菊花的幽香》的文体特征.这一分析有助于更好的了解劳伦斯的写作风格及其与主题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D.H.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他的小说充满各种女性形象,在英国的工业革命进程下,这些女性在道德和封建传统的压制下都显得苍白无力,却又是一个个有着彩虹般梦想的女人。论文将通过对劳伦斯的小说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其女性形象和劳伦斯如何表达他对女性的关注与理解。  相似文献   

10.
D.H劳伦斯(1885—1930)是20世纪上半叶英国杰出的小说家、诗人和评论家。他独树一帜的风格就是大力地倡导性爱,将性爱作为他的小说描写的重点。劳伦斯对妇女问题曾给予热切的思考与关注。他在卷帙浩繁的小说里塑造了众多的妇女形象,并对女性情感和内心世界的戏剧性冲突作了令人惊叹的刻画,揭示了她们对待爱情和婚姻的不同态度,显示了在男权主义的沙漠中,女性是如何压抑她们的性爱本能,并试图指出妇女达到真正完美幸福生活的途径。但他仍然认为女性是第二性,波伏瓦曾指出:"劳伦斯把‘性’等同于‘阳物’。"在劳伦斯所唱的性爱赞歌中,女性始终是配角,处于被动地位。他热情鼓吹的生命冲动和浪漫的自然乐土都属于"阳物现实",代表了以男性为主体的宇宙秩序。  相似文献   

11.
劳伦斯是英国现代文学史上才华横溢但又颇受争议的作家.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他以社会批判和心理学探索相结合的方式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自然和人性,以及对人的价值的摧残.本文从劳伦斯的两部小说<虹>和<恋爱中的女人>来分析他的写作特色是如何在其中得以体现的.  相似文献   

12.
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关注的是作品中对女性意识、女性生存状态、女性发展等方面的描写、提炼。《马商的女儿》是英国作家劳伦斯所创作的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论文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玛贝尔进行分析,展现劳伦斯作品中的女性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13.
D·H·劳伦斯的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建构在他所批判的摧残人和人性的工业化、机械化的背景下.故事将人物置于一定的二元对立关系之中,从而突出了作品的意义。通过解构该作品中人物刻画所采用的一定的二元对立关系.从而借以寻找其“不在场”的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14.
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文坛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继承了前人对自然的关注和热爱。他的许多作品对美丽的大自然进行了赞美,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思考与顿悟,向读者表明人与自然应该保持和谐共处、息息相关的平衡关系。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探微劳伦斯对自然界的生态忧虑及其相关的生态哲思,能够唤起人们的生态意识,以期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完美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5.
据詹姆逊所述,任何文化文本(文学文本)都是容纳个人政治欲望、阶级话语的一个多元的空间。意识形态和文本叙述在那里相互构成。本论文以《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社会交往为切入点,从工人阶级与中上层阶级在教育背景、交往的方式及交际中所使用的语言几方面的不同,来挖掘劳伦斯对工人阶级的偏见态度及其阶级身份的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解读《恋爱中的女人》中两个男主人公伯金和杰拉德之间的关系,探微男性之间微妙的友谊和爱,小说中男性之间深厚的情谊不能被简单地定义为同性恋,而是区别于同性恋的同性依恋,是游走在兄弟情谊和同性爱边缘的一种微妙而复杂的情感。《恋爱中的女人》是劳伦斯矛盾的同性恋观发展到关键时期的代表作品,体现了作家对同性恋的关注和理解。  相似文献   

17.
约翰·契弗有“美国文坛上的当代契诃夫”之美誉。他善于运用诙谐、辛辣、冷峻的笔调把现实生活中那些令人悲观失望的人物淋漓尽致地再现于纸上。在《再见吧,弟弟》这部短篇小说里,他以写实的艺术手法,把劳伦斯一次次失败与痛苦的经历极为冷静地诉诸笔端,借此向读者传达一条有关人生意义的重要信息:悲观失望、愤世嫉俗并不是得胜的心态,因为那完全是不愿意面对现实而产生的一种逃避现实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小说《简·爱》与《恋爱中的女人》中两桩婚事有"形同":简·爱与罗切斯特以及厄秀拉与伯金都收获了圆满婚姻;两桩婚姻更有"神异":两对恋人爱情历程存在着质的差异,这一差异折射出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和D·H·劳伦斯在女性问题上的不同立场和取向。  相似文献   

19.
对劳伦斯《儿子与情人》的传统解读多停留在保罗家庭内的恋母弑父倾向上,实际上文中的米丽安和克拉拉也分别代表了母亲形象的不同侧面,而克拉拉及其丈夫道斯也有很强的地母天父的暗示意义。文章拟从神话原型批评角度分析保罗的情人克拉拉及其丈夫道斯的神话原型和潜藏在文本深处的篡弑主题,希望从更深层次上展示劳伦斯的俄底浦斯情结,试图以不同的视角给文本以新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对劳伦斯与沈从文的研究已趋于成熟,但把二者放在一起作比较研究的却不多。劳伦斯与沈从文在各自的作品中表达了几乎相同的生命主题。他们对现代文明尤其是工业化文明表现出强烈的批判态度.认为现代文明导致了人的异化,导致人性的丧失与灵魂的扭曲;都对人类的生命形态做出了哲学意义的探索。并将“人与自然契合”、爱情、性力和死亡视作生命力的构成与表现。并为拯救民族、人类积极地探求出路。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挖掘劳伦斯和沈从文作品中的的关于自然,性爱及生与死的主题,以探求两住作家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