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外资合理流向毕红毅吸引境外资本来华投资兴办“三资”企业是中国对外开放工作重点之一,外资对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目前外资流向却不甚含理,国家必须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其流向趋于合理。一、外资流向不合理的表现及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外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一直以绿地投资为主。最近几年,外资并购不断的增加.由原来的不到1%增加到现在的将近20%。而且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文章就这一变化进行分析,找出其原因,并给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引进外资战略成为深圳市对外开放的关键环节,外资对深圳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后,外资流入呈现出新的特征和趋势。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对外开放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招商引资工作的不断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为进一步提高新疆对外开放水平和外资利用规模,本文对新疆利用外资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浙江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外商直接投资发展迅速。截至2004.年底,全省累计共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32279家,投资总额1215.3亿美元,合同外资金额628.8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290亿美元。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达3194家,投资总额809亿美元,合同外资金额401.3亿美元,分别占总投资的9.9%、66.6%和63.8%。实证分析表明,浙江外商直接投资具有十分显著的产业集聚特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报道》2008,(8):105-105
中国银监会已批准苏格兰皇家银行收购苏州信托约19.9%股权。由于信托业对外开放的风险较银行和证券业相对较小,目前很多外资机构都在洽谈收购中国信托公司的股权,我国信托业对外开放提速。  相似文献   

7.
外资同内资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即都是经济活动中的生产要素.只不过外资的来源不同而已。一般来说,如果资金的拥有主体属于港、澳、台和其他国别及地区.相对于我国大陆来说.这种资金就是外资。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建设资金短缺.为弥补内资的不足.引进外资也就成了必然选择.对外商来华投资实行各种优惠措施,便成了政府的主要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中国1999—2008年制造业数据实证分析了外国直接投资、产业特征与产业地理集中的关系,其结果发现,自1999年以来,我国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日益提高,在行业上,资源型产业地理集中度最高,高度地方化产业地理集中度最低;从全国20个制造业行业数据样本看,FDI的进入会促进中国制造业的地理集中;根据外资比重进行产业细分后,外资对高外资比重产业地理集中的正向促进作用依然明显,而对低外资比重行业的作用不显著;即使在高外资比重产业中,FDI与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也不存在着倒U型关系,而在低外资比重产业中,只有当FDI比重超过一个临界值时,FDI对地理集中的正向促进作用才会显现。  相似文献   

9.
<正> 在改革开放初期,通过外资优惠政策吸引外资,不仅是必要的、合理的,而且是现实和明智的选择。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对外开放的力度越来越大,日渐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现行的外资优惠政策已经明显的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对我国现行外资优惠政策的调整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外资投向面面观张志敏近几年.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外资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司也纷纷来华投资。目前,我国利用外资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外资投向仍不尽合理。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外资投向,使外资的...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外资与我国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如何引导和合理利用外资仍是我国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需要不断总结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各个时期.外资在这一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同时指出了外资结构中的失衡和倾斜特征,并根据外资结构不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1978年实行对外开放,14年后的1992年流通业实行对外开放,且经过了长期的试点阶段。并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可以说,相对于制造业对外开放而言,我国流通业的开放是积极且慎重的,对外开放进程较慢,开放程度较小。10多年来,我国流通业对放开放集中于零售业,佣金代理、批发、特许经营的开放程度比零售业还要低,或者说外资进入的速度要慢得多。但不容忽视的是,外商对华零售业的增速呈上升趋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9.3%,浙江增长14.4%,经济运行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在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对外开放成为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对外开放一直沿用贸易和外资政策的双向激励推进。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浙江外贸依存度达到54.1%,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也达到31.4%。分析研究20多年来浙江对外开放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效应,对于扩大对外贸易,  相似文献   

14.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9月4日发布的《2003年世界投资报告》的资料显示,目前全球共有64000家跨国公司,这些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共有87万家子公司。截止2003家7月底,我国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46441家,合同外资8872.31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813.20亿美元(《2003年中国外商投资报告》)。目  相似文献   

15.
《现代乡镇》2004,(9):11-11
在招商引资竞争及土地制约等各种不利因素的形势下,青岛开发区克艰化难,上半年共批准外商投资项目60个,总投资80737万美元,合同外资7459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7860万美元,总投资、合同外资、实际外资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8%、39%、67%。开发区对外开放的迅猛势头被市委市政府誉为青岛市今年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6.
加强监管是顺利实现 扩大对外开放的保证 《中国经济周刊》:联合国贸发会《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01年中国外资并购占当年外商直接投资不到5%,而2004年仅1到6月就达到了636%:外资并购何以在中国发展如此之快?  相似文献   

17.
我国对外开放以来,一直对吸收日本的资金和技术抱很大的希望。然而迄今为止,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情况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除我国投资环境方面的原因外,在很大程度上与外部投资环境,特别是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结构的变化有关。因此,了解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结构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外资政策,乃是加速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8.
东道国开放度对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东道国对外开放程度对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影响的具体机制进行了阐述,然后在赵奇伟等(2007)所构建的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经验分析。采用我国1997~2004年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相对于现有外资规模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滞后,是造成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为负的原因之一。文章最后针对提高对外开放程度以获取正向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自从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金融业逐步走上对外开放之路以后,我国银行业的竞争格局和业态更是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而外资参股的出现.便是这一进程中的一个令人瞩目的新景观。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我国对外开放与产业保护的再思考姜绍华/山东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产业保护问题,是开放条件下我国遇到的一个新问题。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我国谋求发展,顺应世界经济大潮的正确选择。但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外资大量涌入,如何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