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汇储备结构管理主要包括货币结构管理和资产结构管理两个方面.因此本文着重从以上两点展开理论与实证分析,通过分析我国外汇储备结构管理的现实情况及曝露出来的问题,参考国外先进的外汇储备管理经验,最后融合投资学的原理探讨了外汇储备的最优币种组合及优化外汇储备资产配置问题.通过比较模型测算结果与我国币种结构和资产结构现状,给出了优化我国外汇储备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管理政策优化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增加,如何优化我国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和经营布局,成为一个重要问题。结合中国实际,参考国外对外汇储备管理的经验,本文提出了优化我国储备资产的管理的对策建议。为了优化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管理,首先是抑制外汇储备的不合理增长;其次是对现有的外汇储备进行币种与资产结构的渐进式调整;再次是对新增的外汇储备探索多元化的经营管理模式,提高外汇储备收益。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较快,储备规模急剧增加,在目前金融危机发生的大背景下,巨额的外汇储备管理面临的规模风险和结构风险日益突出。由于规模巨大增加了外汇储备管理的难度和成本,加大了国内通胀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由于投资结构过于单一加剧了外汇储备的汇率风险和机会成本风险。本文在总结我国外汇储备管理在规模和结构上面临的风险和特点的同时,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规模管理和结构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过大,存在理论上的误区,为扭转错误认识,需要注意防范各类风险,合理使用外汇储备,加强管理,优化储备资产结构,增加黄金储备,减少美元储备,以实现其保值增值目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外汇储备管理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亚荣 《开发研究》2006,(5):118-121
外汇储备是一国的宝贵财富,是金融实力的标志。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居世界第一,但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水平却相对滞后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外汇储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适时地提出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6.
适度的外汇储备对于保证国家金融与经济安全、维持汇率稳定以及增强我国国际信誉有着重要作用。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过多外汇储备会产生诸多问题,积累各种风险。在金融危机影响不断加深的情况下,有必要对我国外汇储备进行动态管理,尽快研究外汇储备的规模管理、结构管理、效率管理与政策管理,以实现外汇储备的安全、保值与增值目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我国外汇储备现状的分析,指出我国外汇储备存在规模偏大、贬值风险大、有一定的流动性风险和对我国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等主要问题,进而提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建议:合理使用国家现有外汇储备;调整外汇储备的规模和结构;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积极推进区域货币合作和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Markowitz提出的资产组合理论(Markowitz,1952),结合中国外汇储备结构的具体情况,根据经济实力、币值稳定性和交易匹配三大原则,摒弃含有诸多弊端的、单纯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收益率,改为采用以商品篮子衡量的外汇储备真实收益率作为期望收益率,利用二次规划工具求出了以4种外汇储备最优资产组合的风险有效前沿,测算出我国外汇储备最优币种结构,并给出相应建议,以期实现外汇储备保值增值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迅速扩张,这一方面意味着我国国际支付能力的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如人民币升值压力、资金资源浪费和管理成本提高等问题。而FDI和出口作为外汇储备增长的主要动因,研究其对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影响,有利于制定合理的FDI流入机制及管理和出口贸易政策,以改善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结构。本文基于前人研究,采用1997—2009年月度数据,研究了FDI和出口贸易对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FDI与出口对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均有显著影响,且FDI的作用远大于出口,这暗含了我国外汇储备的不稳定性以及我国应继续坚持鼓励出口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升值压力与国际收支结构调整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因贸易收支巨额顺差而被迫日元升值,导致日本拥有的以美元表示的对外债权大幅度缩水,90年代日本经济长期衰退。进入21世纪初中国同样面临着国际收支顺差和巨额的外汇储备所形成的巨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面对如此重压,中国政府仅仅一句口头上的政治承诺就能化险为夷吗?中国政府应认真吸取日本失败的教训,在坚持人民币不升值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对国际收支结构进行有效调整,从根本上消除人民币升值压力。自1994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外汇储备大幅增加,尤其是近两年多来,外汇储备更是突飞猛进,2…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的外汇储备风险管理面临着严重挑战,其3级风险——来源风险、币种风险和投资风险都大大加剧,必须在深入分析当前新型金融危机对我国外汇储备风险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按照动态管理的方法,从积极引导产业政策定位、深化人民币形成机制改革、币种资产组合多元化、优化外汇储备投资结构等4个方面,积极完善我国外汇储备风险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王正华  武亚斌 《中国经贸》2011,(16):114-114
在我国外汇储备数额难控、结构畸形、不断贬值和违约风险加大的状况下,改革我国的外汇管理政策,合理使用、控制外汇变的刻不容缓。同时,高额的外汇储备也为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创造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陈艳 《湖北经济管理》2008,(14):142-144
文章首先对于外汇储备进行概述,分析了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含义.结合我国外汇储备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进行分析。通过指标分析得出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过度的结论。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度量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模型,该模型取外债余额、外商直接投资、全面进口额作为自变量.根据丰富的历史数据计算出了我国1994年至2006年13年间外汇储备规模的理论值。最后提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基本思路以及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负效应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立 《山东经济》2009,25(2):24-31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呈现超速增长态势,无论从总量还是增量来看,都已超出国际公认的常规标准。巨额的外汇储备给我国货币当局带来了高昂的机会成本,加剧了货币错配和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过剩,并削弱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为降低我国外汇储备带来的负效应,应改革并完善现行的外汇管理制度,加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力度,促进国际收支结构平衡,并有效利用和管理外汇储备存量。  相似文献   

15.
外汇储备规模和结构对国家经济运行造成影响。文章对外汇储备规模与结构的理论模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总结,以期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外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中国积累起巨额的外汇储备,巨额的外汇储备在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烦恼,中国外汇储备在结构上存在不平衡的问题使外汇资产在国际风险的冲击下面临大幅缩水的风险,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如何有效管理利用和改变现有的不合理结构是中国的一大难题。本文认为,中国应适度推进外汇储备的多元化及人民币国际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国际汇率等风险的冲击,更高效地参与世界经济体系的竞争。  相似文献   

17.
世界外汇储备结构变化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规模日益扩大,国际资金流动变得更加突出,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形势,各国纷纷增加外汇储备,结果使世界外汇储备总量持续快速增长、同时外汇储备结构也下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在欧元出台的前后,世界外汇储备结构总理 成为世界经济研究的一个热点,西方学者对未来世界外汇储备的结构进行了种种预测,但由于所考虑的角度不同,其结论往往差异很大。本人认为随着世界外汇交易系统的发展与完善,币种之间的互换变得越来越方便,因此储备货币的网络和收益因素将会越来越影响它在世界外汇储备中的比例,本文以美元和日元为例,根据1980年以来的数据分析了实际收益率和风险对美元和日元在世界外汇储备中比例变化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呈现大规模高速度上升的局面,体现了我国贸易条件的改善、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主权评级的提高,然而如此高额外汇储备的管理也成为政府和外汇管理当局非常关心的问题。文章从需求方面对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宜规模进行简单测算,同时从供给角度对外汇储备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弱化外资效应、培育内需的接续拉动是解决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过大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呈快速增长趋势,储备量已经居于世界首位。而外汇储备庞大的规模、快速增长的势头和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对我国外汇储备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外汇储备面临的风险,得出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20.
面对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的不争事实,如何就巨额外汇储备进行积极管理,改革现有僵化的管理方式,减少由此造成的风险便是当前我国政府经济部门进行宏观经济管理中的重大课题。目前我国外汇储备的分类欠清晰,形成机制制约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投资方向未能体现国家战略发展需要。本文从官方外汇资产的视角,探讨了我国外汇储备管理方式的改革,为相关部门提供了一条清晰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