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入2009年以来,在经济学界、舆论界掀起了一股质疑,批评"国进民退"的热浪.有的认为"国进民退"是改革的倒退,有的认为"国进民退"是旧体制的复辟,有的认为"国进民退"只是暂时现象,有的认为不存在"国进民退"而是国民共进,等等,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2.
尤民 《企业文明》2012,(7):56-6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探索的深入,各种争议也不绝于耳.其中以"国退民进论"与"国进民退论"最为典型.事实上这两种争议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不同阶段上某些特点的反映.由于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在时空上与国际上的国有企业私有化浪潮存在着某种重叠,因而国有企业改革调整在执行"有进有退"、"抓大放小"、"收缩范围"方针时,助长了某些地区或部门"卖光"国有企业为改革时尚的片面取向."国退民进论"的争议与此相关.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围绕国有企业改革发生了两次意义深远的争论:其一是有关"国退民进"的争论,其二是有关"国进民退"的争论.这两次争论,对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或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共同进步、以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任洪斌 《英才》2012,(9):90-91
有相当一段时间社会上出现所谓"国进民退"的争论。持批评态度的学者专家认为,"国进民退"是一股汹涌的潮流,是"一场新的国有化运动";也有专家认为,"国进民退"是个伪命题,并不存在。作为一家国有大型企业的负责人,笔者亲历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阵痛与发展壮大,也目睹了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5.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政府加大了对国有经济投资规模,强化基础工业建设,"国进民退"趋势日益明显。本文立足"国进民退"现状,探讨"国进民退"趋势形成的原因,研究国进民退的合理性以及弊端,并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提出了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去年冬季以来,厉以宁先生频繁参加各种会议和调研,在多种场合谈论"国进民退"背景下民企的困境和出路."两会"结束后,厉以宁先生在家接受了记者专访. 计划经济还没有退出舞台 受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后,大家都很关心"国进民退"的话题.其实经济紧缩的时候,民营企业受到宏观调控的现象比国企明显,从而会出现退缩.但不能认为"国进民退"是一种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7.
把企业做强做大做长久,这几乎是所有企业的梦想,当然也是中央企业的梦想。改革开放以来,作为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的国有企业的改革,一直备受重视和关注,也总是在各种质疑和批评声中探索前进。这可以从国退民进与国进民退的争论之热烈、之尖锐为证。如今,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在改革中历经九死一  相似文献   

8.
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成分中的新生代,其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但是在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经济危机,以及新一轮"国进民退"的浪潮下,民营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在这个背景下,民营企业如何保持持续发展动力,对于企业本身,乃至中国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国进民退"这一现象出发,阐述民营企业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中面临的困境,只有克服不利因素,民营企业才会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发展,并进一步探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2009年来,针对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国有企业的集体性崛起,在部分经济学家和民营企业人士中发出了"国进民退"的强烈批评和质疑,一些媒体更是推波助澜,将国有企业做强做大、集体性崛起的努力斥责为"改革倒退".在今年两会上,对"国进民退"的讨论再次成为部分委员和代表议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罗影  梁海松 《英才》2011,(3):31-36,30
凭借大规模联合重组,把很多竞争对手变成了合作伙伴的宋志平,面对不绝于耳的"国进民退"之类的责难,又会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央政府及时对我国经济结构进行了调整,在此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却出现了"国进民退"现象,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导致了经济转型背离了市场化方向,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倒退。本文从"国进民退"的概念出发,深入讨论了我国存在"国进民退"可能,并找出了存在的原因及后果,最后提出为确保我国市场化改革的顺利进行,解决"国进民退"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央政府及时对我国经济结构进行了调整,在此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却出现了"国进民退"现象,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导致了经济转型背离了市场化方向,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倒退。本文从"国进民退"的概念出发,深入讨论了我国存在"国进民退"可能,并找出了存在的原因及后果,最后提出为确保我国市场化改革的顺利进行,解决"国进民退"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维迎 《新远见》2013,(8):10-12
过去十年,中国的社会理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市场导向变为政府导向;从"民进国退"变为"国进民退";从"发展是硬道理"变为"和谐社会"。人们更加关心财富的分配而不是财富的创造,从"建立法治国家"变为"稳定压倒一切"。  相似文献   

14.
历史照亮未来。从1884年轮船招商局"国进民退"到1894年中国甲午惨败,其间是否存在某种历史性联系?在当今中国,"国进民退"是一个争议很大的话题,有人大骂之,有人否认之,当然也有人暗赏之且打算誓死捍卫之。这个现象,如果从经济学和世界规律上去解释是非常明白的。不过,一说到了“中国特色”这个名词,很多理论便立即变得模糊起来。好了,理论说不清,我们就说历史吧。  相似文献   

15.
从党的十五大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后,国进民退和国退民进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本文以党的十五大为分界线,基于1997‐2010年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并得出"国进民退"现象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结论。并基于此结论,对非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读者信箱     
《英才》2011,(3):8
《英才》杂志微博互动地址http://t.sina.com.cn/talentsmag欢迎读者在线互动《沈文荣:沙钢式重组》部分内容当"产能过剩"、"国进民退"成为绕不开的话题时,在这个  相似文献   

17.
两会期间,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副书记邵宁在浙江代表团参加讨论,面对来自民企大省的浙江代表们的疑问:央企"一把手"平均年收入过高?目前"国进民退"?关键时候政府出手帮国企?等,他作了一一解答: 国企的总收入,国资委一直是严格控制的 社会上有一个普遍看法,那就是国有企业员工工作时间短、压力小,但他们的平均工资大大高于社会平均工资.邵宁说:"对于国企的总收入,国资委一直是严格控制的."国企员工平均收入略高于社会平均水平,这是源于国企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少等原因.而且国企要面对跟民企、外企等的竞争,如果工资标准过低,就会面临招工难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在经历了"国进民退"还是"国退民进"的近10年争论之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使国企改革图景清晰。"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总结了国内外国有资产管理的经验,提出要以管资本为主来管理国有资本,这是对国有资产管理理念的一个重大改变。"8月23日,在"国企改革进行时:共识与务实"财经智库沙龙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表示,国有资产以管资本为主不是国有资本功能的缩小和弱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中粮集团收购"蒙牛""山东钢铁""日照钢铁"的传闻变成现实,一场关于"国进民退"的讨论从原来的"窃窃私语"演变成"大鸣大放",人们开始担心,随着一批优质的民营企业被国字号企业吞并,作为中国经济生力军的民营生产模式会不会遭遇萎靡、退化,甚至消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20.
张刚  戴喆民  何伊凡 《中国企业家》2011,(16):54+56-54,56
统计数字不能直接说明国进民退。比如,深航不行了,国航来收购,要看深航为什么自己站不住?它拿民航业务去套地方政府资源。你非要套上"国进民退",我觉得是把事弄大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