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本文基于就业增长的理论模型,采用2003-2012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科学产生的经济效率变化对就业增长的影响不显著;教育产生的经济效率变化和原有产品规模扩张对就业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教育的作用在短期内有效,原有产品规模扩张具有长期的持续效应;产品创新对就业具有明显的替代作用.从分区域的角度看,原有产品规模扩张对于促进中西部地区就业增长要明显高于东都地区,而产品创新对于中西部地区劳动力的替代作用要明显高于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2.
就业形势俄罗斯、东欧步入经济转轨期以后,在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基本框架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劳动者大量失业。经济转轨以前,这些国家的失业率名义上为零。步入转轨后,其失业率“爆炸性”地猛增。如1991年斯洛伐克失业率即增加到15%;到199...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三种产品的非线性模型再现杨小凯的城市化及二元经济理论,并讨论杨小凯在三种产品线性模型中省略了的不完全分工结构及存在户籍限制下的城乡人均真实收入差异问题。在实行二元经济转型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中,应该牢牢抓住提高分工水平这一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城镇对提高全社会分工水平和人均真实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城市发展模式,加快城镇的发展;取消限制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户籍制度,消除对农民的歧视政策,降低农民进城的交易成本,为以非农收入为主的农民进入城镇创造便利条件;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摆在促进城乡交易效率改进、提高社会分工水平进而实现二元经济转型的战略地位,加快其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4.
推动黄河流域城市顺利转型,对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文章以黄河流域8省区的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区域,运用超效率SBM模型、空间马尔科夫矩阵、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城市转型效率的动态演变特征及经济转型的影响路径,并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2008—2020年,黄河流域城市转型效率波动特征明显,城市转型效率均值由0.662上升至0.713,年均增长率为0.63%,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黄河流域城市转型效率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和“自身锁定”效应,向上转移地市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地区,向下转移地市主要分布在上游地区。(2)经济转型对黄河流域城市转型效率的影响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市场化对黄河流域城市转型效率具有正向作用,而分权化具有负向作用。(3)技术创新在经济转型影响黄河流域城市转型效率过程中能够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且中介效果存在区域异质性。最后,从促进经济转型与技术创新结合、加强产业技术交流以及制定适宜发展政策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推动黄河流域城市转型和区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经济转型时期缓解中国就业压力的战略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是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的反映,就业问题的解决也需要通过完善劳动力市场来实现。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劳动力市场具有典型的“二元四级”特征,从这一结构特征出发缓解我国城乡就业压力的途径是:城乡互动;内部吸收;外部转移;政府保障。这一思路实现的途径和措施是推进小城镇建设;发展非正规部门和非农产业经济;转换经济增长目标;完善劳动力市场,深化各项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6.
分工、结构转型与经济转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花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3):126-130
本文通过剖析分工、交易效率与工业化、结构变化的内在逻辑关系,解释了经济组织为什么会从自给自足变得越来越专业化,分工和交易效率是如何促进工业化和结构变化的,以及组织结构形成之后,制度演进的方向和决定因素,从而为制度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进而分析了分工演进、结构转型与经济转轨之间的联系,对发展中国家目前完成工业化和体制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投资银行的金融效率反映其在中国经济转型中所履行金融功能的状况。在宏观的储蓄一投资转化中。资本市场的贡献微弱。在中观的资本市场运行中,存在结构缺损、功能扭曲、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而微观层次的投资银行经营效率高度受制于外部资本市场的效率。引致中国投资银行非效率状况的根源是制度缺陷.应以制度创新来提高投资银行及资本市场的金融效率。 相似文献
8.
劳动就业困难是人类社会从信息社会向知识社会质变飞跃的“产前阵痛”。社会转型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劳动力的转型。从信息社会转向知识社会,社会主要劳动力将转向金领阶层(管理者、知识生产者、文艺工作者等)。而社会劳动力转型需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劳动力多余(失业率飙升)、足够的知识生产的工作岗位(共建地球村与探索宇宙之谜申有无限的工作岗位)、创新的社会机制(组织机制、社会分配机制、资金来源等)。中国的劳动力转型需走捷径,使农业劳动力升华为金领阶层;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洪流之下,传统企业纷纷按下"转型"加速键,差异化的商业模式给企业带来新的生机.本文利用江苏省制造业2013-2019年的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分析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商业模式创新与经营效率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的提高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同时数字化转型对商业模式创新有促进作用,且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促进商业模式创新来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中,数字化转型程度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程度更大.本文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0.
资源型经济转型效率可用转型过程中转型产出的综合指标与转型投入的综合指标之比来衡量。DEA方法是目前被普遍使用的用来衡量同类型决策单元相对效率的非参数分析方法,是评价多指标输入和多指标输出系统的较为有效的方法。运用DEA交叉效率模型,首先以资源型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为例,对山西煤炭经济转型效率进行纵向测度与比较,其次对10个煤炭资源省份的转型效率进行横向测度和比较,最后对实证结论进行分析并从审慎的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是降低当前中国经济转型成本的有效路径.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富裕人民,和谐转型要注意克服贫富两极分化问题,而和谐中转型的基本前提条件是各种经济成分和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12.
论经济转型中的农民失业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步伐加快,农民面临的就业压力和失业风险与日剧增。农村隐性失业不能较快消除、流动劳动力大量失业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最主要的结构性难题。相对于城市的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而言,农民是就业的弱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同样适用于在陌生的劳动力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失业农民。 相似文献
13.
14.
田大洲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0,25(1):49-54
本文借助协整分析、面板数据模型等方法和工具,运用劳动部门公布的全国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情况的数据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运行的相关数据,分析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发现我国的经济增长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求人倍率之间存在着较为稳定的均衡关系,发展第三产业是吸纳更多劳动力的有效途径,各行业投资吸纳就业的能力没有差别,因此,着重投资于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等行业,可以有效引致更多劳动力需求。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传统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的比较分析 ,重点讨论了科斯理论体系中交易成本、产权安排与经济效率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阐述低碳经济的概念,其次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分析经济转型与低碳经济之间的关系,最后探讨我国经济转型向低碳经济方向发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就业再选择与劳动力市场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就业再选择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特征。通过就业再选择使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与外部劳动力市场连接在一起而成为一个整体。劳动者进行就业再选择的频度和难易程度,决定企业内外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程度和劳动力市场的效率水平。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则必须摆脱“员工属于组织”的传统观念,以员工的就业再选择为出发点,并且,促进劳动者进行就业再选择才是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机制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20.
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刻影响着企业组织架构与业务流程的变革,致使企业员工面临着不断变化的就业环境。深入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劳动力就业效应对于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保持就业形势稳定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07—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文本分析法刻画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对数字化转型的劳动力就业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对就业规模而言,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提高了企业劳动力就业规模;对就业结构而言,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技术型、服务型、高技能、中等技能员工存在就业创造效应,而对生产型、低技能员工则存在就业替代效应。第二,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降低融资约束、提高生产率及扩大经营范围作用路径影响企业劳动力就业。第三,不同所有制、生命周期、科技属性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劳动力就业效应存在异质性,国有企业、成熟期企业及高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就业效应更为明显。第四,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力就业具有非线性影响,且随着数字化转型程度加深,劳动力就业的优化作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