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乡二元化的矛盾,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难解难破的矛盾。为了破解这一矛盾,我们作出了各种努力,但都未能达到理想的绩效。现在党的十六大在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三元社会结构与城乡一体化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城乡二元结构同时并存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二元结构之间的差距会缩小,并且逐步向着一体化的一元结构转型。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二元结构不但没有弱化,反而有强化的趋势,而且产生了以城市农民工为第三元的三元社会结构,从而对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现在是到了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结构转型和城乡协调一体化的时候了。而要实现结构的转型,最有现实可能,也是最关键的就是要通过实现国民待遇、降低城市化门槛等途径。首先解决第三元的结构转型问题。  相似文献   

3.
沈滨  刘传玉 《生产力研究》2004,(9):107-108,111
统筹城乡发展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大思路。这一战略不仅是消除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重大举措 ,也是推动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新的动力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因此 ,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化的农业,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的论断。而又如何有效地统筹西部地区城乡的发展,消除现存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得西部区域经济得到更快更好地发展呢?这就足我们亟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推进城镇化,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实现城乡统筹,实现人口、劳动力在城乡经济、社会结构的转移和调整,可促进和加快城市的发展步伐。要以高起点规划引领城市发展,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承载能力,要着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要鼓励全民创业,积极发展县域经济,扩大县域规模。  相似文献   

6.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区域发展很不平衡。为了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带来的诸多社会矛盾,探索包容性增长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路径,早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就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贯彻“五个统筹”。其中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实质就是要做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过去,对于加快城市腹地建设的重要性,由于大城市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而有所忽视。因此,在“十二五”期间应当高度重视中心城市及其腹地统筹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边明亮 《江南论坛》2009,(11):45-45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这是适应城乡经济礼会发展一体化趋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我们要以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着力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互促、双向收益、共同提高的城乡一体统筹发展基层党建新格局。具体做到坚持“六个统筹”,建立“六大体系”:  相似文献   

8.
冯雷 《广东经济》2010,(9):50-54
城乡一体化,也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生产力水平或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城市与乡村相互融合形成一体的过程。国际经验表明,当城市化水平处在50%左右时,是推动城乡融合的最佳时期。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建立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制度,并且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上做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提出了更具可操作性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李明朝 《经济论坛》2006,(20):27-28
农村城市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进步的产物。目前,农村城市化发展基本处于探索和初步发展阶段。由于各地经济状况和发展条件各不相同,其城市化发展方向和具体措施也各不相同。如何因地制宜地把城市化进程与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紧密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是摆在各级执政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与城乡统筹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与城乡统筹发展是我们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以城市化为红线,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方针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同时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中推动城市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实施城市化战略必须统筹城乡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慈贤 《经济论坛》2004,(24):20-21
城市化战略是河北省主体战略的重中之重,在充分肯定我省城市化发展主要成效的同时,尤其要找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破解“三农”问题,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走出一条符合河北实际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城乡二元结构战略性转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阶段。我们认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加快实现城乡二元结构战略性转换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心任务。所谓战略性转换,就是要使目前从总体上还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业社会、农村社会转变为城市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工业社会、城市社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北京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城乡一体化规划变得更加深入化与实际化.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关系,就如同树木和泥土之间的关系.城市的繁华发展救济着乡村,使乡村得以稳定发展,而城市却每时每刻都离不开乡村的喂养.二者总是水乳交融、相互依存.“十一五”时期和“十二五”的前两年是北京市社会建设发展最快、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实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协调了北京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了人居和发展环境,促进了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呈现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苏南的经济制度变迁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直扮演着引人瞩目的特殊角色,不断引发国人的关注。 自泰伯东迁三千年来,苏南至少有四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热点。第一次在宋元以后,出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苏杭”指苏州、杭州,代表江南,为国人称道。第二次是近代以来,民族工商业在苏南兴起,最为著名的有无锡荣氏家族。第三次从上世纪60年代后期起,苏南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开辟了中国农村工业化道路,享誉海内外。  相似文献   

15.
城乡差别问题,有着复杂的历史和自然的原因。当代中国的城乡差别,主要不是市场的问题,更多的是长期以来“城乡分治、重城轻乡”的政策效应所致。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不仅是经济问题,同时也是复杂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苏南地区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当前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转型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体制,使各种资源快速地向城市聚集,城乡差距拉大,“三农”问题成为制约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症结。如何破解“三农”问题,重构科学的城乡关系?已经持续了近9年城乡一体化改革实践的四川省成都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景式改革样本。  相似文献   

17.
李忠民  周弘 《经济学家》2008,(1):124-125
我国近30年的改革过程中,市场化和城市化进程拉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其中城市化水平对于社会贫富差距的影响要更大一些(回归系数为0.539),这与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现状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18.
实现县域经济与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淼 《经济师》2009,(6):24-25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最基本的单元和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因素,县域经济增长不能脱离城乡经济社会结构的统筹,城乡统筹必将会为县域经济的增长创造条件。目前农村和城市在收入分配、就业、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二元经济结构分割现象,严重阻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因此推进城乡统筹制度改革,是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文章根据对河北省各县域统筹发展指标的监测情况的调查论证,提出了在推进城乡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统筹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县域经济有效增长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农村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体现了农村社会治理的理念更新。党的十八大提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是对新时期城乡发展的科学论述。在城乡二元转变为城乡一体、城市优先发展转变为城乡协调发展进程中,要坚持共享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创新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景刚 《时代经贸》2010,(12):58-59
二元经济结构现象是长期的历史问题,但其存在的主要原四在于体制性和赘源配置方面的矛盾。本文结合黑龙江省经济结构的实际情况分析其产生的深层次矛盾,提出黑龙江省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