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全球,并出现了由美国向其他国家蔓延、由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蔓延、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的势头。受此影响,国际市场需求减弱,世界经济增速放缓,许多国家的经济甜临严重困难。作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我国经济不可避免会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突出表现为经济的急剧下滑,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2.
李恒兴 《时代经贸》2008,6(19):85-86
2008年世界跌宕起伏,出现了许多重大事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面金融危机。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宣告破产,标志着美国的次贷危机演变成全面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领域。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陷入衰退。  相似文献   

3.
一、国家干预和贸易保护可能在较长一段时间盛行,但从长期看,经济自由化和全球化还将占据主导地位本轮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重要的冲击,许多发达国家甚至出现了经济衰退,总体来看全面的经济复苏尚待时日。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对原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冲击。金融危机既表明美国等国家过  相似文献   

4.
国际金融危机对云南经济或多或少会有影响,也有很多启示。经济全球化促使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与之相适应的新的金融体系尚未形成;认真研究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以发展5大支柱产业为重点,切实推进实体经济和金融业的互动发展;积极发挥政府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培育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运用国际惯例,加强金融监管。制定全省建设资金筹资和投融资规划;进一步改革投资审批制度,建立政府投资补贴制度;依托现有专业投资公司,发挥好投融资平台的作用,并探索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创新投融资工具,探索“生产要素与资金”相结合的合成融资创新;认真研究我省市场的内生性问题,开拓内部市场,积极扩大内需;改善金融监管制度,建立省一级风险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大陆桥视野》2014,(19):51-53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持续,发达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增加了外部发展环境的复杂性,新兴经济体的增速放缓,全球经济重振动力不足。面对新趋势,如何加强区域性经济一体化,促进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提升区域和次区域合作水平,实现互惠共存,便成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时代背景下,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的核心,美国经济对于世界整体经济来说影响是重大的。而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不可能在危机中独善其身。国际金融危机对于中国资本市场,乃至实体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7.
应对金融危机离不开深化改革开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金融危机打断了正常的连续经济函数,使社会经济运行遇到亟待处理的新问题。但危机终将过去,人类不会长期生活在危机之中,更不会永远生活在经济危机阴影中。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是短期内社会经济工作的中心,必须与长远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联系  相似文献   

8.
《经济月刊》2009,(6):20-25
一、全球危机下的经济衰退 2008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国际金融危机开始从金融领域发展到实体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已经陷入衰退,全球经济增长率大幅放慢。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速已明显放缓。  相似文献   

9.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陷入战后最严重的衰退,对现行国际经济金融体系、全球经济治理结构造成严重冲击,世界经济发展孕育着许多新变化。深入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  相似文献   

10.
尽管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德国联邦政府的高度重视与积极推动下,2009年德国科技发展呈现出: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创新能力保持领先、创新创业环境持续改善、科技有力地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并在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纳米技术、海洋技术、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环境与节能减排等多个重要技术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困境、机遇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文章认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面临要素成本上升、外贸出口受阻、资金供应紧张等困境,同时也适逢世界产业转移、传统产业升级和国家政策支持等发展机遇。政府要实施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调整货币政策、改革金融管理体制,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小企业自身要通过强化管理来提高竞争力,通过开拓市场、资本输出和行业结盟等措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2月1日和2日,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与伯尔基金会于德国柏林联合举办了"政党转型的机遇与挑战"国际会议,德国方面有洪堡大学、柏林自由大学、汉堡大学、德国全球与区域研究所、德国国际事务与安全事务研究所、绿党等单位的学者专家参加,中国方面有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学者专家参加.  相似文献   

13.
受制于自身的发展水平和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发展中国家不仅是经济领域的落后,也是整体性制度安排的落后。所以,金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影响的后果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也体现在非经济领域。金融危机放大了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固有问题,使其反危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处于两难境地,进而制约各项反周期政策的实施,但反危机政策的+国际协调也为发展中国家提升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带来了机遇。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的积极作用与中国的机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融危机的影响具有负面与正面的双重性.人们较多地关注于此次金融危机的风险与挑战,而对其正面意义认识不足.本文在分析了金融危机在金融体系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社保体系建立、国际关系再造等方面积极作用前提下,分两个方面讨论了金融危机中的发展机会.在金融方面,近年来经济与外汇储备的持续快速增长使我国具有了国际化发展的能力,而金融危机为我国金融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在制造方面,金融危机强化了我国制造中心的地位,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与产品体系升级,提供了国际化、规模化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5.
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发展,使国际金融和经济环境不断恶化,给我国的金融稳定带来了严峻挑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我国金融稳定所面临的种种挑战,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有效维持金融稳定,保证金融功能的良好运转,尽快消除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昉 《江南论坛》2009,(6):8-11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劳动力市场已经并将继续遭遇就业冲击。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等青年劳动者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就业群体。由于他们所处的劳动力市场环境与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下岗和失业职工相比已经明显不同,因此,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要求,保增长、调结构和扩内需的政策手段,需要与保就业的目标紧密结合,从就业入手创造国内消费需求,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更可持续的源泉。  相似文献   

17.
加入WTO:中国零售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入WTO,意味着中国商业的国家政策保护壁垒将彻底消除,零售业将全方位地受到外资零售业的挑战。外资零售业所拥有的先进经营理念、强劲的资本运作能力、发达的世界营销网络、丰富的跨国经营管理经验却正是我国大型零售业的“短腿”。因此,面临加入WTO,我国零售业必须从战略思路、资本营运、内部管理以及技术投资等方面做好充分地准备。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民营经济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富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我国民营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应该从加强民营企业自身和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两方面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对外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经济颓势不可避免,这使得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温,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大,美国对华的贸易保护主义尤为突出。文中介绍了美国对华实行的贸易保护主义手段:"购买美国货"和"雇用美国人"双项条款、对华采取"反倾销"和"反补贴"双反并用、对华不断使用"特殊保障措施"、美国迫使人民币升值等;又分析了美对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主要原因: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内一些利益集团的诉求、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中国应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充分利用WTO有关规则,维护我国的正当权益;积极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来化解中美贸易摩擦;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的发展战略;推动公平、开放的自由贸易环境;以自主创新增强国际竞争力等。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对中国钢铁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危机对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导致国内外需求极度萎缩,出口压力剧增,国内市场钢价大幅下跌,钢企盈利大幅下降,企业纷纷减产、限产,贸易摩擦加剧。政府应在已出台措施的基础上,加强生产要素协调服务,大力提振企业信心,化解企业融资难题。面钢企应加快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搞好总量控制,努力降低成本;尽快调整钢材进出口产品结构;采取多元化出口策略,减少贸易摩擦;加强调查研究,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