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9 毫秒
1.
李本辉  刘静 《经济导刊》2008,(7):117-118
中餐文化具有绚丽多彩的文化内涵和雄厚坚实的技术基础,以味为核心,以养为目的,是文化、科学、艺术的结晶.中华饮食文化历来讲究色、香、味,讲究餐饮的形式,可以用"精"、"美"、"情"、"礼"概括.四者环环相生,完美统一,形成中华饮食文化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
文静 《经济视角》2009,(2):39-41
“饮食应该是服务大众的”。戴连祥师傅如是说。 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内在品质的概括。  相似文献   

3.
饮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在旅游业和餐饮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饮食文化理论体系的研究却相对滞后.文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梳理历史上的饮食科学思想、体验理论、休闲理论,文化力理论、区位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饮食文化理论体系,以期指导饮食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以更好地发挥饮食文化对旅游业和餐饮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浅议中华饮食文化在现代餐饮中的开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科 《经济师》2005,(2):271-272
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是各族人民在饮食活动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当前众多餐饮业在饮食文化开发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只有通过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 ,挖掘中华饮食文化资源 ,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华饮食文化 ,促进餐饮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人在饮食上不仅仅追求物质上的果腹,还追求精神上美感与愉悦。具体体现在饮食中追求"色香味俱佳",讲究餐具的精美,崇尚诗情画意的就餐环境。中国饮食文化超越了其单纯的维持和延续生命的功能,升华到了审美文化的范畴。  相似文献   

6.
"饮食应该是服务大众的",戴连祥师傅如是说。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内在品质的概括。孔子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反映了先民对于饮食的精品意识。当然,这可能仅仅局限于某些贵族阶层。但是,这种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而世代相传的饮食文化发展至今,人们对饮食精品性的追求日益提升,然而,"饮食属于热爱生活的人们",精品餐饮越来越广泛地指向了大众阶层。在这一点上,戴连祥有着共同的认知,也是这样去做的。他把各色精品菜式及联合国官员代表们的宴请菜肴端到了寻常百姓的餐桌上,让大家都能共享盛世美味——这正是"饮德食和、万邦同乐"的哲学思想的演进。戴连祥把中西菜肴的风格合璧,另辟蹊径,如菜式中的"戴氏醋鱼"、"意大利虾球"、"蚝油生菜"、"红烧牛尾"等都别具一格。他说:"只有深刻地理解中华饮食文化,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7.
饮食文化作为民族传统文化整体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差异反映了文化的差异和民族的特性.西宁由于人文、自然环境的独特,使西宁的饮食文化显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但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加深,外来饮食文化深深冲击和改变着西宁饮食文化,对西宁市饮食文化作一次系统的调查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城市品牌形象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饮食文化是城市品牌形象的重要元素,对于经济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广州乃历史名城,其发展具有重要代表价值;粤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影响深远.本文以广府美食对广州城市发展的影响为主题,探讨饮食文化对城市经济和文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城市发挥传统饮食文化作用,积极塑造城市品牌形象,在城市宣传推介,吸引人才和投资,促进旅游发展等方面获得良好收益.同时提出政府需重视传统饮食文化价值,支持饮食行业创新;面对激烈的竞争和顾客的期待,传统饮食行业需不断创新,为顾客提供物美价廉的优质服务,为城市国际化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李明华 《经济论坛》1998,(21):12-12
如果说中国是一个讲究吃的国家,那肯定不会招致外人的非议。因为,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了影响全人类的饮食文化,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饮食不但讲求科学性,还注重艺术性;不但给人以味美的享受,还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知识。所以“中餐”已成为我国物...  相似文献   

10.
饮食文化特色是一个城市重要的文化个性和标志之一。美食名城的形成与发展,必须有城市鲜明的饮食文化特色作为立足点。以独特饮食文化为灵魂,以相关标准为指南,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实施美食名城建设战略,不仅能促进饮食文化传承和餐饮业转型升级,还能带动旅游业、创意产业等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国际知名度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1.
苏迅 《江南论坛》2004,(11):55-55
夫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精美的食物他老人家也喜欢,可见中国的饮食文化至少从两千余年前就已经很昌明。既然称其为“文化”,总不免有许多讲究,要有些足以令这个“文化”以外的人心生感佩之处罢!说到这一点,我们是有理由嗤笑古人的偷惰的:因为他们的春秋笔法,真正是惜墨如金的,虽然对于美食佳肴与现代人一样具有兴趣。但说到花笔墨去描摹,他们的兴致却十有八九提不起来。因此后  相似文献   

12.
饮食文化资源开发的初探——以肇庆地方美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食文化是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之一.从旅游文化资源分析的角度,根据肇庆饮食文化资源开发的现状,探讨肇庆饮食文化资源的开发应采取的措施和设想.  相似文献   

13.
冉丹 《当代经济》2016,(3):121-122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各行各业优胜劣汰,经过祖辈数代人的努力竖立起具有民族文化积淀的品牌——中华老字号,承载我国民族特色的商业文化.在现代化浪潮汹涌的大数据时代,具有深刻文化内涵与价值的传统品牌弥足珍贵,新兴品牌奋力崛起的同时,中华老字号品牌却毫无生气,甚至是摧毁了百年积淀的声望.如今的中国自主品牌迅速发展,中华老字号无疑是这个阵营中最具代表性的符号.立足这一竞争优势,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以现代品牌传播的理念、体验式思维的运用,为“老字号”赋予“新优势”,让“传统”富有新活力,从而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恢复“中华老字号”的独一地位,引领中国特色的品牌市场.  相似文献   

14.
商周刊:本届啤酒节的主旨是什么?作为啤酒节总指挥,你怎样评价啤酒节? 杨超:本届啤酒节以"啤酒世博,五洲共享"为目的,以"情醉四海,欢动五洲"为主题,融啤酒文化、旅游文化、饮食文化、演艺文化于一体,旨在打造开怀畅饮、游乐狂欢的盛世欢乐海洋.  相似文献   

15.
中华老字号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工商业的精髓,是中国名牌经济的重要力量,更是一种历史传统文化现象.在数百年的工商业的竞争中,除少数“中华老字号”今天仍然保持活力,绝大多数的“中华老字号”已经从市场上消失.本篇文章以“中华老字号”为研究对象,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展开,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访谈等调研方法,结合相关理论浅析当今老字号的营销模式,以期为我国的“中华老字号”的营销模式提出一些策略和意见,使得“中华老字号”在新时代下持续繁荣.  相似文献   

16.
青青 《时代经贸》2012,(9):93-94
5月16日,2012“吃在北京”(前门)美食文化节在前门步行街盛大开幕。据悉,在5月16日—20日的美食节期间,来自京城内外的近百家特色名吃、品牌餐饮和名优食品企业齐聚前门大街,通过展览、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统技能技艺绝活表演以及特色产品推介、销售、合作洽谈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地展示中华饮食文化,为京城百姓奉上一场美食文化的饕餮盛宴。  相似文献   

17.
"食"作为旅游的六大要素之首,历来为中外游客所关注,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力饮食文化,有助于甘肃旅游市场的发展。文章通过对甘肃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介绍,创新性地提出体验性饮食文化旅游、美食节庆文化旅游等饮食文化旅游项目,并提出饮食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要注意饮食文化人才的培养、突出饮食文化的特色,加强饮食文化旅游宣传等事项。  相似文献   

18.
中国饮食文化的存在与发展,就物质层面说,主要取决自然地理因素;就民族性层面看,则主要由文化环境制约。地域的差异性导致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多样性。以反推的方式,把饮食文化作为研究中国地域文化最为直接和全面的切入点。选取的是鲁西地区只有春节才制作的花糕,从它的原材料、制作工艺、造型、功用几个方面来分析它所能代表的鲁西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19.
作为国家首批“双高计划”专业群立项建设单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融入“双高”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以“第一课堂”为主阵地,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实践相结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美育教育体系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时代经贸》2010,(23):54-54
以做小笼包闻名于世 小笼包是中华饮食文化特色之一,有很多餐厅出品小笼包,但是将小笼包推上世界,被广大美食客们爱戴的是来自台湾的恒泰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