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采用Johansen协整方法检验了一个包含股票市场交易额变量的标准货币需求函数和货币流动性函数.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与扩张减少了对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的需求,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来自中国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出发,检验了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并对包含股票市场成交额的季度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成交额减少了各个层次的货币需求。因此中央银行在进行货币供给规划和货币政策操作时必须考虑到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适应。如果忽视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而实施货币供应调控,将会导致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从而使得币值稳定和经济增长目标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货币政策有效性是国内外经济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对货币需求量的较准确估计又是货币政策能够有效的重要前提。因此。学术界对货币需求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按照传统计量分析方法回归分析方法和现代计量分析方法.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两种计量方法分类的枢架。结合货币需求影响因素的不同,阐释了总财富、困内利率和通货膨胀、股票市场、经济预期、制度和经济变革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对国内外实证研究进行了评述,但从研究成果来看,我国货币需求实证研究尚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陕西省货币需求相关统计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的方式,对陕西省货币需求总量与机会成本变量、规模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货币需求与收入、利率以及预期通胀率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而在短期动态模型中,收入与利率的调节功能较显著。  相似文献   

5.
正确预测货币需求函数是有效实施货币政策的关键。基于现代货币数量理论,运用我国1995年~2006年的货币资料,对长期的货币需求函数及其弹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广义和狭义的货币需求同收入、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可以由这些变量构造出稳定的长期货币需求函数,并可根据他们之间的弹性关系检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在综述了西方货币需求理论研究的成果和目前中国货币需求研究的成果基础上,提出了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货币需求函数,并运用协整分析和误差校正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最后的政策建议中用一种富有创见性的方法来说明央行如何达到货币存量目标。  相似文献   

7.
货币需求是指家庭、企业和政府愿以货币形式持有其所拥有的财产的一种需要。本文运用弗里德曼现代货币数量论,以1996-2012年中国的货币数据为样本,建立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模型,对中国的货币需求进行实证分析。本文旨在通过该货币需求函数检验其在中国的可应用性及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以达到控制货币供给量,完善货币需求体系,维持物价指数相对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发展,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日渐加剧。本文以 狭义货币需求M1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当期股票市场收益率与当期证券交易保证金呈正相关关系,对当期M1具有反向影响;本期股票交易量以及本期流通市值与下期M1呈正相关关系,对下期M1具有正向影响,并分析了其中的相互关系。最后从实证研究的结果得出货币需求函数稳定性的政策意义下降的结论,并分析了原因。  相似文献   

9.
依据协整理论对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实证分析 ,并给出了我国货币需求的误差修正模型。  相似文献   

10.
依据协整理论对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给出了我国货币需求的误差修正模型。  相似文献   

11.
首先依据货币分解理论,论证和检验了货币流动性的基础地位。接着,将流动性过剩表示为货币总供给与货币总需求之间的差异,利用计量思想解决了货币需求函数中货币需求量数据缺乏的难题。最后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2008年第4季度我国存在着严重的流动性不足,流动性过剩系数达到-30%,说明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具有传导性影响。经过短...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货币供求对国际储备需求影响的机理入手,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理论来分析货币市场非均衡下中国外汇储备的动态优化与调整。通过建立我国外汇储备、货币需求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调整方程,估计外汇储备和货币持有量向均衡水平调整的速度,分析了外汇储备需求与货币供求等相关经济变量的长短期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13.
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重大作用,居民消费作为消费需求的主体,其重要性更不能忽视。在面临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急需将经济增长从投资、出口转变为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通过对1978——2008年的年度数据,对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两者具有长期均衡关系,两者为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得出两者短期之间的动态关系。最后,针对扩大内需提出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199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就开始实施内需主导型经济的战略,此次次贷危机的爆发加快了扩大内需政策的出台。发展内需主导型经济,是确保中国发展战略目标实现、加快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改善中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的要求。而内需包括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要在推动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上取得明显效果,必须处理好消费与投资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交易方程式出发,对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超额货币现象"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在对既有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微观经济主体——居民的资产选择行为的分析和实证检验,在当前我国经济金融体系不断变革和完善的背景下,制度变迁所带来的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等对我国居民的货币需求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远瞻视角的预防性储蓄等经济行为是造成我国目前准货币急剧膨胀、经济体系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内需、外需与经济增长——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VAR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协整方程,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方法,对我国内需、外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研究。结果表明:内需、外需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出口波动会通过影响投资、消费而放大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短期内,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大,长期内,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最大。在此基础上,结合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情况,提出当前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开放程度日益增加,经济转型程度逐步加深,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居民、企业、金融机构等微观主体的资产选择行为发生了重要变化.本文从深层次上揭示我国经济个体理智的经济行为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微观作用机理;通过不同样本区间的比较,分析我国微观主体的资产选择行为对我国货币需求的影响路径,建立适合现阶段我国货币需求预测模型,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保持较高利率水平下合理的利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关于国际贸易是否影响国内物价水平还存在争议.在当前新的经济环境中,研究入世以来中国国际贸易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对我国国际贸易与物价水平的关系及其影响路径的实证检验表明:我国进出口额与国内物价水平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进出口贸易通过影响国内货币供应量和国内总供需而间接影响价格的这两条影响路径显著存在,国际贸易中进口商品的国际价格对国内价格水平的影响相对微弱.  相似文献   

19.
消费需求不足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利用1978年以来相关经济数据,基于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的视角,总结归纳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消费演变的特征事实,并运用多变量脉冲响应函数,对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的暂时性增加对未来的经济增长可能产生抑制作用;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具有滞后效应,但其影响是正向的;CPI的持续上升不仅不利于居民消费增长,对宏观经济的持续增长也会产生抑制作用;从长远来看,保持物价稳定、建立新的消费热点则是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