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君勇 《企业经济》2007,(3):172-174
由于上市公司普遍缺乏长期投资价值,政府及监管部门频繁不合理干预,以及广大股民普遍存在的不良投资理念,长期以来我国股市是一个过度投机的市场。成熟的股市是一个在投资和投机行为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的适度投机市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规范市场监管,提高投资者的素质,推行“做市商”制度,实现股市本色回归,是实现我国股市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2006年新一轮的牛市行情在股改下启动了,2007年更是频频创出了历史新高,股民的热情不断推动着我国股市的走高,投机之风也较之高涨,若发展成为过度投机,必将影响到股市的理性投资。本文分析了2007年我国股市的表现和投资过热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谨防过度投机的建议,以期股市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君勇 《企业经济》2007,(3):172-174
由于上市公司普遍缺乏长期投资价值,政府及监管部门频繁不合理干预,以及广大股民普遍存在的不良投资理念,长期以来我国股市是一个过度投机的市场。成熟的股市是一个在投资和投机行为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的适度投机市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规范市场监管,提高投资者的素质,推行“做市商”制度,实现股市本色回归,是实现我国股市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股市成立和发展的初期,上市公司由于种种原因不愿进行自愿性信息披露,但随着股市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的总体数量上升,股市的卖方市场特征逐步削弱,自愿性信息披露的需求也逐渐上升。从信息供给的上市公司角度来看,2001~2005年的熊市暴露出了股市过度投机的危害,主要表现为股价整体高估、信息披露不透明、欺诈等。投资者的整体投资意愿下降到一个低谷,投资行为愈加谨慎,因此上市公司有必要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降低信息不对称。  相似文献   

5.
健康的股市必须以投资价值为主导,防范过度投机及其引发的股灾是各国股市的共有难题。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的监管很难管住暴利驱动下的价格操纵和各类"内幕信息"的炒作。"创设影子股票"制度依托市场自身的力量解决价格操纵和"内幕信息"问题,让每一只股票的多方和空方直接对抗,任何一方都没有能力使股票价格脱离投资价值太远,从而使股票价格围绕其投资价值在相对狭窄的区域内波动,有效防范过度投机。  相似文献   

6.
股市投机的群体行为博弈和系统科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群体行为进化博弈和系统科学的思想与分析方法,对股市投机行为及其对股市稳定性的影响作用机制作了深入的分析。结论是股市投机确实有引发股市不稳定性甚至股灾的内在机制,但复杂适应性系统的性质基本上能使有健全交易制度和足够规模的成熟股市保持平稳,实现我国股市稳定发展的关键措施包括允许信用交易、扩容、禁止操纵和导向股市等。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价值投资作为国外成熟的投资理念必将成为我国的主流投资理念,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历史较短,市场存在太多的制度缺陷有待弥补,投资者的观念需要不断进化,上市公司的质量难以满足价值投资的要求,必然会产生价值投机,股市产生泡沫,给投资者带来审美疲劳。文章从市盈率指标入手,探讨价值投资过程中的困惑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价值投资作为国外成熟的投资理念必将成为我国的主流投资理念,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历史较短,市场存在太多的制度缺陷有待弥补,投资者的观念需要不断进化,上市公司的质量难以满足价值投资的要求,必然会产生价值投机,股市产生泡沫,给投资者带来"审美疲劳".文章从市盈率指标八手,探讨价值投资过程中的困惑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一、不分配现象的不利之处 1、不利于投资者正确投资观念的形成.投资者投资股市获取回报的形式主要有两种:股利和资本利得.上市公司向投资者分配股利,是投资者获得回报的最直接最稳定的方式.如果大量的上市公司持续不分配,使得投资者无股利可图,那么,他们就只能追逐资本利得,使人们觉得投资于股市就是投机.其结果助长了投资者投机、搏短行为,忽视了对企业业绩的考察,最终是大多数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不断"割肉".  相似文献   

10.
投机是国际证券市场较普遍的现象。在一个完善的证券市场中投机并不影响市场发挥融资和资本配置的主要功能,只有当市场的投机性发展成为主流时,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才会受到影响。观察我国的沪深股市的发展,严格而言还不能说是一个有效吸纳和配置资本的市场,随股价的大幅波动市场表现出投机性过强的典型特征。在参予市场的投资者中,大多数人频繁进出股市都在期望着手中持有的股票涨价,而持有股份的目的是为获得上市公司分红的理性投资者却少的可怜。为何我国股市会有过度投机性的特征?如何抑制这种过度投机这是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投资市场的种种不景气表现,让民间投资者的投资渠道越发狭窄,更让人担心的是,大量民间资本将调转投资方向,流向各种投机市场,甚至是“高利贷”、“地下钱庄”等非法融资市场。面对可能出现的种种投机行为,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合法投资领域,成为当前投资市场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2.
股市应是有效投资和融资的场所,但因过度投机,股市现在没起到这个作用。监管和发展是一个问题的两面,监管和发展应该并重。稳得住,才放得开。一定要稳步推进金融市场的开放,逐步放开,不要操之过急……  相似文献   

13.
一、境外投机资本"坐庄"操纵是我国股市风险加剧的主要原因 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宏观背景下,有一股以境外投机资本为主导的市场投机力量,通过多种渠道进入我国境内,凭借其强大资金实力和投机手段,"坐庄"操纵股市,部分地致使我国股市脱离实体经济运行,出现非理性繁荣,市场风险加速积聚.  相似文献   

14.
股权分置这一制度缺陷的消除将为中国股市的蓬勃发展带来生机.由于交易模式的改变和与国际接轨,后股权分置时代投资者的行为应曼趋于理性.无论是原非流通股股东、机构投资者,还是中小投资者.在投资理念和投资行为上应更加重视上市公司的实际投资价值,而非投机价值和政策预期,为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的市场化发展和中国股市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所谓股市中的盈利模式就是股市中一种赚钱方法。股市中盈利模式就是股市中一种胜算概率很大的投资和投机方法。本文首先对几种股票公式进行了详细的技术分析,然后对上海和深圳上市的全部企业的财务和管理各种数据,构建了一套较完整的特色财务数据库,通过对企业成长模型分析,研究企业成长性指标变化规律,利用计算机软件实现了适合长短线投资的分析决策系统。利用该短线盈利模式,在有关股票账户进行100次实战训练,取得了81次盈利的好成绩,初步验证盈利可能性大于80%。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证券市场股改接近尾声,困扰我国股市多年的同股不同权的矛盾将得到根本解决。许多媒体不失时机地表示:股改市值过半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到来,意味着证券市场固有功能的恢复将为时不远,证券市场将转入正常状态,恢复其“本来面目”。与股改相对应的停止了一年多的新股发行也相继展开,大量新股不断登陆证券市场,引起证券市场股价剧烈的波动,在一些人看来恢复证券市场“本来面目”就是恢复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笔者认为,作为证券市场股市的“本来面目”,不只限于一个融资功能。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第十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提出,我国股市改革的目标模式就是要向股市的基础作用回归,恢复股市的本色。股市的本色是有效的投资、融资和适度投机的场所。  相似文献   

17.
投资与投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本文在阐述投资与投机概念的基础上,以房产为引线进行了简单分析,论证了区别对待投资与投机在实践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股市行情的Markov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股市波动:投资与投机股票市场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当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后,股票交易将越来越广泛地进入国民们的经济生活当中。我国自80年代初就已开始的股份制试点,历经10年的风风雨雨,进展不大;随着市场经济新格局的确立,企业股份化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在全国范围内开业的证券交易所也日趋红火,股票交易市场才开始走上规范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古东 《企业活力》2001,(9):16-17
还处于初生期的中国股市是典型的"资金推动型"市场,中国股市的涨跌与围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关联度较低,与上市公司整体经营业绩的关联度也很低.初生期的中国股市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具有"政策市"和"投机市"的明显特征.今年初,<财经>杂志大揭"基金黑幕",一位有政府大背景的著名经济学家实话实说一语惊天,批评中国股市投机盛行像个大赌场,竟惹得股市连日暴跌,险些造成一场股灾,引出一群著名经济学家和政府权威人士为中国股市辩护,这才暂时避免了一场因言毁市的股灾.这就活生生地印证了中国股市是"政策市"和"投机市"的本质特性.用民间股评家的话说,叫作"政策当道"、"投机盛行".  相似文献   

20.
白鸽 《审计月刊》2004,(10):48-49
小股东是股市上主要由一般居民构成的中小散户,具有如下三个特征:1、很大一部分是由层次比较低的居民构成,缺乏投资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2、主要目的是股票投机,通过在二级市场买卖股票来获取价差,因此持股时间相对较短,造成无固定的小群体和共同保护的组织机制。3,相对于上市公司及其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