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动     
《中国报道》2009,(1):6-6
2008年11月,中央政府果断抛出4万亿元人民币“大单”,刺激处于全球“流感”中的中国经济。温家宝总理说“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16个字,让人们感受到了本届政府的魄力和信心。4万亿元,体现了政府让老百姓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决心,也体现了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执政理念和施政纲领。  相似文献   

2.
4万亿投资:应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作为基本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政府鉴于日趋严峻的世界经济金融危机,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提出了到2010年底投资约4万亿元的计划。然而,4万亿的投资,决不能仅仅视为应急措施,它涉及到投资方向和规模,涉及到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模式和发展后劲,因而首先需要从战略层面上把握。  相似文献   

3.
4万亿,11月9日发布的这一数字,一夜之间成了2008年关注度最高、普及率最广的“年度明星数字“。从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到政府各职能部门、地方政府,再到专家、学者和普通百姓,无不谈及“4万亿“;各大媒体头版头条、各网站的要闻头条,更是无一例外的均为“4万亿“。显然,4万亿,已经远远超出了数字的内涵;人们对它的关注、分析、解读,也远远超出了数字层面。4万亿,它在传递一种怎样的信号?4万亿,它将带来多大的效应、释放多大的能量?巧合的是,4万亿发生在改革开放30周年的今天。于是,它又被赋予了更高层面的象征意义。正如专家分析所言,4万亿,它不仅反映了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大调整,还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一直以出口拉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开始转变为以内需拉动为主;更重要的是,4万亿,体现了让老百姓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承诺,体现了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执政理念和施政纲领;同时,4万亿,还体现了中国政府面对全球金融危机,表现出了负责、高效和睿智的大国风范。  相似文献   

4.
4万亿,不仅反映了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大调整,还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一直以出口拉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开始转变为以内需拉动为主……  相似文献   

5.
张明 《环球财经》2008,(12):74-75
4万亿投资方案出台后,我们基本上可以断言,中国经济在未来两年内GDP增速低于8%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央“4万亿”投入方向逐步明确,这项中国近10年来最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即将进入具体实施阶段。那么,该计划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实际影响将会如何呢?  相似文献   

7.
《老区建设》2009,(3):4-4
为了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务院在去年底及时推出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十大措施,并紧急追加中央投资1000亿元。与上世纪90年代末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举措相比,此次投资项目既有”老面孔”——剑指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的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相似文献   

8.
《环球财经》2009,(3):I0032-I0033
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跨国公司惨淡经营。但一些跨国公司发力中国,扩大了在中国的投资,希冀凭借中国巨大的市场和人力资本,以增强抵抗金融危机的侵蛀  相似文献   

9.
《海外经济评论》2005,(27):34-34
摩根大通驻香港的经济专家辛芬多弗近日表示,将中国今年经济增长预估从9.3%提高至9.4%,中国第一季度经济经修正后增长9.4%。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注定要成为中国人记忆中最难忘的一年,因为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将首次在北京隆重举行。就像期待奥运会开幕那样,全国人民也都期盼来年是个风调雨顺、民生改善的好年景。不过,已经高速行驶了三十年的中国经济列车,车轮却再次擦出了过热的火花。人们普遍关注的是:中国经济能否在2008年实现“又好又快”、民生进一步改善的发展目标呢?  相似文献   

11.
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习近平总书记定义中国梦。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同时彰显民富国强执政理念,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2.
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正在北京胜利召开。综合各类信息,今年"两会"的主线格外明朗和切时,数千名代表、委员着重讨论的最大议题,莫过于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  相似文献   

13.
董彦 《中国报道》2009,(9):70-71
当政府主导的投资力量逐渐褪去之后,要保持经济持久增长,就得走“民富”路线。同时,市场自身的活力也将是下一阶段中国经济平稳向好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4.
15.
【美国《侨报》12月28日】从上半年的防止过热到下半年的陡然下滑,似乎很难找到准确的词汇来概括2008年的中国经济。对此前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而言,防止过热是普遍性话题,但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开始蔓延之后,中国经济逐渐步入之前少有的下滑区间。而到当前,这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更是以多种方式表现出来,中国经济的内在矛盾被全面激化,最终出现“过山车”式的戏剧性变化。  相似文献   

16.
17.
樊钢 《特区展望》2002,(8):19-19
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国务院经济顾问樊纲近日表示,中国经济发展目前处于一个理想的状态,在全球化过程中,中国面临的机遇在全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非常好的地位。樊纲在这份题为《变革时代经济形势及资本市场分析》的报告中指出,中国目前经济增长率为8%,而且没有通货膨胀,目前有些通货紧缩,但下半年可能会停止。在中国经济已进入到市场竞争状态下,经济增长达到目前的状况是一个很好的平稳状态。“至少一两年时间内这个趋势会保持下去,”他分析指出,“投资正在逐步恢复增长。今年外资1至5月份增长了29%,这两年还会持续下…  相似文献   

18.
梁志坚 《环球财经》2008,(11):50-54
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依然良好,如何在金融危机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经济又好又决增长,是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  相似文献   

19.
过去5年,中国享受着只能用“动力十足”来描述的经济增长。除了每年总体增长10%以上,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也连年递增。如此快速的增长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现在,这个经济扩张期显然即将走到尽头。不过,在未来几年中国将会经历何种形式的放缓,仍然很难讲。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