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粮食紧缺还是粮食过剩的国家?中国农产品生产的市场格局是供不应求,还是供过于求?如果以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中国农产品供需状况作判断依据,我们很难对上述问题做明确的答复。因为农业的增长一直在周期性波动中实现,农产品的供求关系也极不稳定。1984年我国粮食丰收,同时出现了“卖粮难”,但半年之后又出现粮食抢购风,一直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国鲜活农产品卖难问题突出,相继出现了西瓜、芹菜、胡萝卜、香蕉卖难等农产品滞销现象,农民损失巨大。出现鲜活农产品卖难有多方面的原因,从微观上看,许多农民都是“看去年市场,种今年庄稼”,往往导致供大于求。从宏观上看,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管理体制还没有理顺,导致鲜活农产品流通环节多、流通成本高,无法实现全国大流通,出现了严重的区域性卖难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 ,我国农产品的供求格局已开始发生变化。从供给短缺到需求制约 ,全国曾三次出现了“卖难”现象。第一轮的直接诱因是连续几年丰收而引起的粮食、棉花的销售不畅。在当时粮、棉供过于求 ,而其他多数农产品仍供不应求的背景下 ,国家决定引入市场机制抑制粮、棉生产 ,鼓励其他农产品的生产 ,从而化解了这一轮的困难。第二轮的情况是多数农产品出现“卖难”的同时 ,少数品质较好的价格坚挺。经过结构调整 ,同样化解了危机。与前两轮相比 ,这一轮“卖难”的情况是农产品价格几乎全面下跌 ,下降幅度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 ,…  相似文献   

4.
这几年随着农业的不断升温,农产品总量也大幅度增加,不时出现了农产品“卖难”的问题,据中央级报刊报道,海南省今年种植15o万亩瓜菜出现“卖难”,有一半烂在地里。如何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开始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此笔者根据桂林地区近几年的实际,谈些粗浅的看法。一、造成农产品“卖难”的原因分析当前一些农产品出现“卖难”,笔者认为主要还不是绝对量大而过剩(本文不探讨粮食流通问题),主要原因有:一是销售市场小,局部出现过剩,造成“卖难”。我国是个人口大国,耕地资源也有限,农产品不可能无限量地生产出来。因此…  相似文献   

5.
商务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进一步健全农产品“卖难”应对工作机制。通知指出,由于我国“小生产”和“大市场”矛盾长期存在,自然灾害频发,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频繁,区域性、季节性、结构性“卖难“现象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6.
农产品交易困境与对策:资产专用性维度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一、引言我国自 1 984年人均粮食达到 40 0公斤之后 ,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产品“买难”和“卖难”交替发生 ,近年“卖难”延续更久。一方面 ,农户生产的农产品没有合理的价格和稳定的销售渠道 ;另一方面 ,农产品加工、购销 (初级农产品的收购和销售 )企业所需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没有及时而稳定的供给。一些学者认为 ,这种困难的原因在于小规模分散的家庭经营与大市场的矛盾。这种矛盾确实存在。但分散经营也容易形成比较完全的竞争市场 ,从新古典市场结构理论看应有一定效率。还有一种解释是我国农产品结构不合理。但多年的粮食供大于求为农…  相似文献   

7.
一、来自市场的“冲击波”。改革至今,农产品市场受了两次严重的冲击.第一次是农业生产体制改革之后,以农产品“卖难”为特征的冲击。流通能力严重不足,大量农产品苦无销路,对此农民怨声不小。接踵而来的第二次是在农村第二步改革之后。这次改革的主题是放开农产品市场,结果意外地出现了激烈的“贸易战”,如“粮食大战”,“(?)  相似文献   

8.
本文立足我国农产品“卖难”问题现状,通过对我国农产品卖难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解决我国农产品“卖难”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产品流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由资源约束转为资源和市场双重的压力,农产品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卖难”问题尤为突出,出现了“柑桔挂在枝头、蔬菜烂在田里,生猪存在栏里”的现象。农民增收难以增收,农产品面临的已不是产量问题,而是如何将其销售的问题。因此,对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显得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着力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詹武一、对农产品“卖难”“卖难”大波动的规律性认识近10年来,农产品先后出现两次“卖难”的情况,一次是1982—1984年,一次是1989—1992年。1985—1988年又出现“买难”与“...  相似文献   

11.
章胜勇  李崇光 《农业经济》2007,(9):80-80,F0003
近年来我国农村出现的农产品“卖难”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增收,其主要原因是农产品品质不高、缺乏特色,市场竞争力不强。而农产品地理标志则可以有效缓解这一难题。本文从地理标志的含义和特征出发,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如何有效保护和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农产品科技含量的竞争、品质的竞争、品牌的竞争。实施农业标准化,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品质,提高农产品的国内及国际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这不仅可以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而且能够有效地抵御中国入世后外国农产品对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冲击,也有利于我国农产品走出国门,打入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随着农业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稳步提高,农业和宏观经济的互动性、农产品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性也在日渐增强。但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还不够健全,基础设施总体薄弱,信息不对称,产销组织化低等问题还很突出。鲜活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部分地区出现买难、卖难现象,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改革农产品流通体系,尽快推进完善我国农产品市场,已成为当前农产品流通行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发展“特色农业”的几个认识误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经过近二十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国的农产品市场发生了历史性重大变化,长期短缺的主要农副产品普遍出现过剩,卖方市场被买方市场所取代,大宗农产品价跌难销矛盾日益突出。于是,越来越多的农户走上发展“特色农业”致富之路,并取得成功。特色农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15.
鄢华 《农村经济》2006,(11):20-21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农产品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农产品出现剩余,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持续下降。“入世”后,我国农产品出口形势并不理想,国内农产品市场竞争也日渐激烈。面对竞争加剧的国内国际形势,加强农产品的促销,对于拉动农产品市场需求、稳定和扩大农产品销售、增强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竞争实力、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农产品促销现状与作用为切入点,对我国农产品的促销策略进行了探析,以期解决农产品在变化迅速的环境中如何快速走向市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粮食供给是否过剩?相对于有效需求而言,的确出现了低水平相对过剩。我国居民80年代中期就已经越过温饱线。从1986年开始,城乡居民平均消费的粮食开始下降。1984年粮食大丰收后普遍出现的卖粮难和“打白条”现象,说明粮食的当期产量,已经超过了市场当时的消费水平。1989年以后,比1984年更为严重的卖粮难、储运难和“打白条”现象的再度出现,市场需求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判断我国当前粮食状况的主要依据,用市场经济的观点来看,只能是市场对粮食的有效需求。不敢承认我国粮食生产出现相对过剩,甚至认为粮食在我  相似文献   

17.
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主要农产品如粮食、棉花、蔬菜、水果和一些养殖产品等陆续出现了流通不畅、价格下跌的情况,全国各地卖粮难、卖果难、卖菜难甚至烂市的现象时有发生。即使象广东这样一个市场流通体系相对发达的省区,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成片开发的生产基地也面临产品市场开拓的巨大难题,去年的荔枝、龙眼就是明显例证。从根本上看,我国农村户营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已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8.
流通,是商品生产的范畴。过去,由于我国农村商品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把农产品流通问题看作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近几年来,随着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农产品“卖难”的现象,从局部地区扩展到大部地区,从少数农产品发展到各类农产品,出现了一个“水到渠未必成”的局面。在这种形势下,弄清楚农产品“卖难”的起因,树立正确的对策思想,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农产品直接生产过程的分析农产品的流通状况,主要是由农产品的直接生产过程、社会消费过程和流通过程三方面的情形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物联网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种系统的理念,把这种技术和理念应用于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不仅可以解决这几年一直出现的“卖菜难和买菜难”问题,还可以促进整个体系的信息化建设,促进农产品标准化建设,提高参与主体的获利性和积极性,从而改善整个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卖难问题的出现,要求农产品生产经营必须重视农产品营销。但由于农产品营销在我国刚刚起步不久,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农产品生产市场营销意识淡薄,产品市场细分不足,产品流通渠道不畅,缺乏有效的产品促销等等。面对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农产品生产和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