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交通能源消耗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交通能源消耗占全社会总能源消耗的比值、交通产值占全社会GDP的比值及其两者之间的比例,从整体上判断出中国交通能源消耗和经济发展的整体协调程度较世界发达国家高。从交通能源消耗弹性系数、交通能源消耗强度两指标,通过与世界发达国家进行横、纵向对比,从局部对中国的交通能源消耗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行了判断,并对可能影响协调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交通能源消耗正处在一般型交通能源消耗模式(Ⅱ)向效益型交通能源消耗模式(Ⅲ)过渡状态,中国应从优化运输方式结构、提高交通运输信息化和提倡使用节能型车辆等方面努力来提高交通能源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偏离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衡量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几个典型模型 ,度量中国人口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偏离度 ,剖析中国城市化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原因 ,探讨了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对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依靠大量的劳动力,即劳动力数量越多,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就越快。然而,新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主要依赖与高尖端的人才,而不再依赖与传统的低端劳动力。然而,我国的人口基数巨大,国民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这导致了我国人口与经济发展的不协调。那么,我国应该如何让改变这一现状,做到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呢?本文对此给予了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在经济发展中经济创新是必要的。现从经济发展与经济创新的协调性上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分析贵阳市城市化与经济发展间的协调性,结果表明贵阳市城市化水平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二者呈现不协调状况.在深入剖析了导致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基础上,提出推进贵阳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国在高等教育和区域性经济发展的协调上不够科学合理的问题愈发凸显出来。我国一直很注重教育,同时还致力于区域经济的协调性发展,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出现了不合理的现象,导致各种各样的恶劣事件频繁发生。本篇文章通过事实论述的方式,将我国将近三十个城市当成实验对象,对这三十多个城市的教育和区域性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探索,将协调性出现的问题程度分化成几个依次递增的程度,如低、初、中、高、严重等五种协调性问题出现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副省级城市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人均GDP等 9个经济变量因子 ,分析了我国 1 5个副省级城市的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不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普遍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就。不管是农村建设还是城市化建设都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不断发展中,城市化进程的范围涉及越来越广。城市化和经济发展这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互相作用的机制以及影响程度都值得我们深入地去探讨研究,从而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城市化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民族发展中的重大转折,也是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新趋势.结合我国少数民族城市化发展的实际情况,论述了少数民族城市化研究的内容和发展情况,并指出了少数民族城市化进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与城市化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既是经典的理论问题,也是政府和学界持续讨论的热点议题.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5个方面: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作用过程,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作用机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异,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新因素;取得了一些共识,也存在着争议.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在理论、方法和实践3个方面均存在难点,亟待深入探究,为国家制定合理城市化战略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2 中外城市化水平比较城市化是人类发展的全球性的倾向 ,联合国把城市化问题作为 2 0世纪末、2 1世纪初人类发展的重要问题而提出来 ,呼吁人类社会予以高度关注。1 999年联合国人居中心的《世界城市状况报告》前言中对城市化有关阐述 ,摘录如下 :“自从公元前三千年以来 ,城市在人类社会的演变中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但在几乎整部人类历史中 ,大多数人都住在乡村。迟至 1 8、1 9世纪 ,城市居民仍属例外情况 ,并非普遍现象 ,在 1 80 0年只占世界人口的 2 %。到了 2 0世纪 ,特别是 2 0世纪 50年代以来 ,才掀起全球城市化的浪潮。在人口增长和…  相似文献   

12.
4 采取积极的城市化策略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事实证明 ,我们不可能寻找到一条遏制城市化的工业化道路。社会经济发展 ,就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必然会有大量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转向非农产业 ;而工业化本身要求的集约效应 ,又要求非农人口在地域上相对聚集。因而 ,随着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是不可避免的。那么 ,我们怎样来认识和应对城市化呢 ?4 1 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城市化又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城市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全球性趋势。1 997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通…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城市化的发展必须遵循城市化的一般规律 ,立足于强化城市化发展质量 ,突出城市化发展重点 ,提高城市化发展效率。在城市化模式的抉择上 ,着眼于建立和完善区域城镇体系 ,依据城镇体系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 ,采取“强头、壮腰、固尾”的发展对策。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的进程 ,关键在于实行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同推进 ,尤其是协调生产力布局与城镇布局的关系 ,将城市与区域的产业发展整合起来 ,在提升产业结构中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这就必须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 ,特别是消除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制度性障碍 ,为促进各项要素的合理流动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与创新能力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区域竞争与技术创新日益聚焦于大中城市,创新是城市的灵魂,并引导城市的发展;同时,城市作为创新的"神经中枢",只有区域城市化水平达到一定的层次,相应的创新才会产生.二者的关系在于城市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对创新起塑造作用,而创新则通过物质与能量的输出,对城市具有反作用.城市与创新的相互作用,具体表现为以时空为参照系、城市化水平与创新能力相互作用的界面特征.基于上述理论,运用相关分析、熵权分析和层次分析等方法,对中原城市群9个省辖市的城市化水平和创新能力状况作了综合评价,并在综合和分组两个层面对二者协调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中国1987-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结合联立方程和分布滞后模型,考察了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发现: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促进作用在短期内存在;从累积效应来看,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的负面影响,同时经济增长对城市化也呈现显著的负面影响;从长期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并未形成。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省际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类分析方法、相关分析方法和回归分析方法,对我国省际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水平的差异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总体来看,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水平有着较密切的正相关关系;个别地区(如广东)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完全与城市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经济的发展是由其他因素促成的;天津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接近极限,而北京和上海的城市化水平仍然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对于落后地区来说,发展经济的重要性更重于狂热地进行城市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化研究主要成果综述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论述了中国城市化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中国城市化政策研究、中国城市化特征研究、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中国城市化过程研究、中国城市化空间研究、中国乡村城市化研究、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全球化对城市化的影响研究、区域城市化研究等九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的经济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彦西 《城市发展研究》2007,14(2):中彩页1-中彩页4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源动力,城乡收入真实的差异和能否在城市获得稳定收入是人口形成乡--城流动的经济动因,而产业集聚是推动城市化进程和促进区域发展的内生经济动因.在非均衡的大国经济发展中,城市化进程也由于地区间的差异呈现出非均衡性.从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的经济动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都表明,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出现"滞后城市化"、"教育滞后"、"经营城市过度"等偏差现象.  相似文献   

19.
首都经济圈城市化质量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阿特金森模型,构建了首都经济圈城市化发展质量的分要素测度模型和分段测度模型,对首都经济圈城市化发展质量的阶段性特征、空间分异特征、分类特征、协调性特征做了总体评价。研究发现,2009年首都经济圈处于城市化发展质量优化和提升阶段;首都经济圈城市化发展质量在空间上呈现出中部京津唐地区最高,南部石家庄、邯郸地区次之,北部张承地区及保定、衡水地区最低的态势;京津地区经济、社会城市化发展质量高于河北省的11个地级市,而空间城市化保障质量相对河北省各地级市较弱;北京市、天津市为城市化质量滞后型区域,环首都经济圈的承德市、廊坊市、保定市、沧州市为城市化速度滞后型区域,其余地市为城市化协调型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