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以浙江省柯桥、柳市两镇为例,调查分析了我国东部较发达农村地区女性劳动力与农村的发展.调查发现,改革开放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已明显提高和改变了那里农村女性劳动力的社会地位及家庭角色;农村女性劳动力充分发挥了家庭、社会双重"半边天"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村的改革开放及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出现了由农业向非农产业、由农村向城市、由中西部地区向沿海发达地区的大规模转移就业,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据农业部统计,2006年农民进城打工的1.19亿(这一数据与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结果大体相当,普查数据是2006年在乡镇以外从业的农村劳动力有1.31亿人),在乡镇企业就业的1.48亿,扣除重复计算的部分,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在2.1亿左右。农村劳动力经过长时间、大规模的转移,无限供给的特征开始改变,结构性短缺正在显现,引发了农村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和快速转型。  相似文献   

3.
随着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标志的改革在中国大地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就一直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200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为78,444万人,农村劳动年龄人口为55,019万人,农村劳动力占全国总劳动力的70.1%;2005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达到84,313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年龄人口为60,012万人,乡村劳动力占全国总劳动力的72%。可见,我国劳动力就业的重点和难点仍在农村的状况并没有多大改变。所以,对于我们这样的农业大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存在的现实。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是通过效仿西方通过城市化发展模式,还是应该立足中国国情开拓农村市场来解决更为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与转移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现象,分析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转移的特征,力求为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产业发展的步伐、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和与此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罗小龙  谢刚  顾兴树 《中国市场》2014,(48):166-167
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提高我国国民总体素质、实现社会进步意义重大。成都市是城乡统筹实验区,双流县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区县,分析和研究其农村幼儿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对于实现成都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成都市双流县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现状的田野调查,将公立和公益幼儿园、社会民办幼儿园以及家庭自我化幼儿教育模式进行了对比,并对农村幼儿教育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模式进行了分析。寻找农村社区幼儿教育事业现存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农村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幼儿教育的发展路径,总结农村社区幼儿教育的"政府+社会+家庭"综合化、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并提出实际性的对策和建议,研究结论有助于为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王兆锋  钟涨宝  俞红 《商业时代》2007,(22):107-108
本文运用社会学研究方法,以湖北省农村女性社会地位调查数据为基本研究资料,分析现阶段农村家庭对子女教育投资倾向性、变化趋势以及对农村女性教育地位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农村家庭对子女教育投资具有较强性别偏好,从而造成农村男女两性教育地位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与转移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现象,分析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转移的特征,力求为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产业发展的步伐、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和与此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商》2016,(9)
作者对河南省农村劳动力现状的调查,认为河南省农村劳动力存在素质偏低,大批劳动力流向城镇,在家务农的多为年龄偏大、妇女等情况。对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一是土地的集约化耕作与农村机械化;二是发展农村信息化及农村电商。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镇化进程迅猛发展,使得较为落后的农村中出现民工进城打工寻求发展的热潮,农村青中年劳动力不断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因此不断增加。文章以农村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线下调查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研究其成因与所面临的问题,并对调查所得的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具体分析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等,探讨应如何对留守儿童采取恰当的健康教育与心理教育。研究留守儿童这一社会问题,将会对我国的社会发展产生正面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赵首鹏  廉文慧 《商》2014,(6):163-163
改革开放之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我经济市发展也因此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之中欣欣向荣,第二、第三产业因为大量廉价农村劳动力的涌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农业也因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土地规模种植经营,在机械化种植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农民生活也因非农转移就业获得了改善,这说明要实现现代化和工业化,必然要通过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减少农村人口。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到了另一新的阶段,生产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劳动力供求关系的转变使过去无限廉价劳动力供给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经济生产成本增加,物价水平通货膨胀率持续高点不下,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受到劳动力供应的差异而发展不均衡,相对的却是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面临严重问题,同时农村劳动力过度转移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有关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相关资料的大量阅读,并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运用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经济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农业女性化的趋势下,农产品电商模式和布局优化有助于提升女性劳动的内生动力和劳动参与绩效。文章基于10个省份2014年至2020年13068户农村女性的跟踪数据,构建倾向得分匹配下的内生扩展双重差分和溢出双重差分模型,验证电商参与对女性劳动绩效的影响和溢出机制。结果表明:农产品电商参与显著提升了农村女性的劳动收入和占比,对单位时间劳动报酬影响不显著;农产品电商参与对女性劳动增收存在溢出效应,未参与家庭电商的女性能够从社会距离适中的参与家庭处获得最大的区域电商模式红利。因此,应借助电商产销优势激励女性劳动参与,鼓励各类企业针对女性技能优势开发通勤劳动岗位并提高时薪标准,推进农村电商社会网络特色共享和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妇女家庭离散已成为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农村农业收益低、城市生活成本高以及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是造成留守妇女家庭离散的直接原因,而旧的工业化发展思路、较低的农村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水平是造成留守妇女家庭离散的深层次原因。解决这一问题既要着眼当下,采取临时性措施缓解农村留守妇女当下面临的困难,改善她们的生存条件;又要立足长远,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新型城镇化为引擎、新型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信息化为纽带,加快推进"新四化"同步发展的进程,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妇女家庭离散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前经济形势下,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着重大挑战。针对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认为政府服务不到位、有关制度不合理、人力资源开发不充分、城镇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是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深层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加快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农村就业结构发生了积极的变化,非农就业比重不断上升。今后几年农村转移新增劳动力仍将大幅上升,农村就业问题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提高农业生产率、重视产业转移与承接、加快城市化进程政策扶持、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tested a theoretical model that views female employment and fertility decisions as jointly determined by biologic, sociologic, economic, and demographic factors that determine the circumstances of individual women, families, and the labor market. The data were drawn from a multistage stratified sample of 1926 married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in southern Philippines.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analyzed included the exogenous wage rates of both the wife and husband, the age of the wife, the number of children ever born per year of marriage, and residence (urban or rural). Also analyzed were the social variables of time conflict, normative conflict, work commitment, and wife's relative dominance in household decision making. An exogenous change in female wage rates increased the percent of time spent in paid employment but had an insignificant effect on fertility. In contrast, a change in the male wage rate reduce female employment and current fertility. Women in municipal poblacions had lower current fertility and significantly higher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than women in rural or urban settings. Women who perceived that children interfere with work were more likely to bear a child in the study period and less likely to participate in the labor force. The husband's attitude toward female employment reduced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but did not increase current fertility. Finally, women who play a major role in household decision making had both increased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and increased fertility. There was some variation in these trends by age cohort. A positive coefficient of the female wage on fertility was observed among women 20-29 and 40-49 years, while a negative coefficient existed for women 30-39 years. It is concluded that a common se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factors jointly determine current female employment and fertility decisions.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进程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分析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互动关系入手,以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流转为背景,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系统论述了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流转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7.
构建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长效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芹 《商业研究》2007,(10):145-148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趋缓,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因此,必须从战略层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和探讨,破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拓宽转移渠道,形成一个协调有效的转移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8.
在土地要素市场发育仍不完备的情况下,当前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土地股份合作社,而大多数研究却忽视了土地要素市场与土地股份合作之间的异质性和替代性。一项来自江苏省苏中地区的调查表明,农民的职业分化为农户间分工合作提供了可能,家庭内部成员间的代际分工或性别分工推动了土地股份合作的发展。研究发现,农民从分工演进、合作及规模经济中的获益大于单纯的土地市场流转收益,从而使上述替代具有了理性的基础。于是,农民达成供给制度、组织创新的集体行动,以重复合作形式的稳定预期降低一次性合作的交易费用,以内部化的经济组织治理替代市场流转。  相似文献   

19.
李国柱  牛叔文 《商业研究》2006,2(15):133-135
“个体流动”和“家庭转移”是两种不同的劳动力转移形式,而稳定性的人口转移应该是“家庭转移”。追求家庭净收益最大化是“个体流动”或“家庭转移”的直接动因。农户的转移过程可分为初始阶段(流动前阶段)、个体流动阶段和家庭转移阶段,分析各个阶段家庭净收益影响因素,“个体流动”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而较高的城市生存成本是制约“家庭转移”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20.
王志浩 《商业研究》2007,(5):171-173
农民工流动行为的合理预期是家庭增收最大化,家庭收入最大化与劳动力转移的数量、预期转移的区域和职业的工资水平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劳动力的自身素质在流动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