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化的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而欧洲货币的一体化更是世界区域经济发展进程的里程碑标志。支持货币一体化的理论基础就是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于1961年提出的“最优货币区”理论。最优货币区理论及其发展自欧洲区域货币一体化开始,西方经济学界提出了“最优货币区”理论。在此,经济学对“最优货币区”解释为由不同国家或地区组成的货币联盟,区域内实行单一的共同货币,或者虽有几种货币但相互之间具有可兑换性,其汇率在对内进行经常交易和资本交易时互相盯住,对外则统一浮动,以求…  相似文献   

5.
货币政策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对策之一。它足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运用各种工具通过货币存量调整总需求进而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手段。所以,货币政策的实质说到底是国家如何处理货币发行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问题,通过它确定一个合理的货币供给增长率并保持相对稳定,以保证经济的稳定、协调、健康的发展。综观建国以来我们所制定和执行的货币政策,有不少问题是值得反思和研究的。首先,要选定正确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核心是稳定通货,要稳定通货就必须控制信贷总量。而我们一向以“发展经济,稳定通货”为货币政策的双重目标,并且,又多强调它们之间的  相似文献   

6.
7.
曹辉  张士云 《海南金融》2010,(11):10-14
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基本保障,我国连续多年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顺差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央行被迫增发基础货币致使通胀预期上升,货币政策在内外失衡时的作用受到影响。本文运用回归分析和VAR模型验证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从央行资产负债表结构变动实证检验外汇储备增加、央行货币冲销对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最后基于实证检验结果提出增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1997年以后,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如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我国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等矛盾逐步显现.因此,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由以前的抑制总需求膨胀转为扩大国内需求、调整供给结构.与之相适应,我国货币政策也由坚持适度从紧以治理通货膨胀转变为适当扩大货币供应量,防范通货紧缩.尽管货币政策操作的这种调整在缓解外部冲击、促进内需增加等方面起到了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金融全球化不断深化、国内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我国货币政策无论是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操作工具还是传导机制方面都遇到了众多的挑战.主要表现在:货币政策受到多重目标约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受阻、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削弱、货币政策工具选择余地狭小等.因此,需要对货币政策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9.
马蔚华 《中国金融》1992,(11):14-16
经济宏观调控中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实质上是政府运用一系列政策、法规等手段对经济总量和结构实施的控制和调节。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从货币的角度来看,就是对货币供求与社会资金配置结构的宏观调控。而这种调控则主要是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财政政策是国家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政策和宏观调控的要求而制定的指导财政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浅谈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与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涛 《金融科学》1997,(2):12-15
  相似文献   

15.
16.
17.
朱萃  杜朝运  曾凡 《南方金融》2016,(11):11-15
近年来我国货币供应量快速增加,经济增速却在下滑,经济脱实向虚现象突出,其重要原因在于金融窖藏问题。本文基于货币结构分析,发现我国确实存在显著的金融窖藏现象。三部门货币循环模型的初步测算表明,2014年末我国金融窖藏规模已达906045亿元,相当于同期M1的2.6倍、M2的74%。治理金融窖藏问题,应打破其正向强化机制,平衡金融资产投资回报率和实物资产投资回报率。为此,建议改善实体经济环境,吸引资金从金融窖藏回流实体经济;完善虚拟经济体系,促进资金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有序流动,打破资金在金融市场中空转的怪圈。  相似文献   

18.
19.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绩效明显。这不仅体现在成功地抵御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稳定了币值,也体现为在内外交困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减缓了经济下滑和通货紧缩的势头,促使我国经济在总量和结构上出现积极的变化,体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