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和流通两过程,相应国民经济也包括生产和流通两领域。生产领域承担着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任务,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流通领域承担着社会物质财富的流通任务,即将生产的产品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在流通领域中,专门从事商品流通经营活动和服务性活动的特殊企业,即商业企业。在商业企业所从事的商业业务过程中,商业交易背后的商品从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到最终用户的全过程,即供应链过程。在这条链上包含有物质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这些多向的供应链流动若通过电子数据的快速交换来实现,这…  相似文献   

2.
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和流通两过程,相应国民经济也包括生产和流通两领域。生产领域承担着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任务,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流通领域承担着社会物质财富的流通任务,即将生产的产品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在流通领域中,专门从事商品流通经营活动和服务性活动的特殊企业,即商业企业。在商业企业所从事的商业业务过程中,商业交易背后的商品从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到最终用户的全过程,即供应链过程。在这条链上包含有物质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这些多向的供应链流动若通过电子数据的快速交换来实现,这就是EDI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现代物流的本质决定了农产品供应链物流需要电子商务,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电子商务在供应链物流中的应用是必然趋势,为了促进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流通发展,绥化市应该进一步加大农产品供应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形成农产品供应链企业战略联盟,发展并整合第三方物流。  相似文献   

4.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流通模式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生产社会化导致了生产费用与流通费用背离的趋势,大规模生产的效率被流通效率的不足所牵制.电子商务极大地提高了流通社会化水平和流通效率,降低了流通费用,为沟通产销创造了一种新的流通模式,其特点是产需互动,充分体现消费者主权;产销结合、供应链管理一体化;以网络服务商为中枢的扁平化模式;信息流、商流、资金流三流合一的流通模式等.  相似文献   

5.
供应链管理是当今企业管理领域的热门话题,几乎所有企业都无一例外地是供应链上的一环。现代的供应链管理不再只是单纯的产销供货与企业联盟,而是更进一步合作关系的改善,使供应链中的运作程序更加合理化、弹性化来求取产业环境波动中无法取代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6.
当今市场竞争已经由企业自身的竞争延伸为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打造优秀供应链,优化供应链成本,就成为企业赢得竞争的关键所在。对于生产企业而言,由于处于供应链的中间节点,分析供产以及产销的矛盾对其构成的影响,并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可以实现供应链的有机整合,并通过企业之间有效的合作,在成本、效率、柔性等方面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7.
企业合作契约对于规范节点企业行为、提高合作效率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两种理念下企业合作契约形成机制,从合作范围、合作项目、合作效率等角度比较两种理念下企业合作契约,得出结论:供需网理念下形成的企业合作契约比供应链理念下形成的企业合作契约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供应链体系对现代商业流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与影响。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供应链的重组与整合、建立适合企业经营需求的信息化、全方位的现代供应链系统已成为国际先进水平的流通企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使用、控制成本与费用、获得企业长足盈利与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供应链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实现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全过程高效协同的组织形态,或者说,供应链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围绕核心企业的核心产品或服务,由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等上下游成员链接形成的网链结构。供应链具有创新、协同、共赢、开放、绿色等特征。推进供应链创新发展,有利于加速产业融合、深化社会分工、提高集成创新能力,有利于建立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共赢的协同发展机制,有利于建立覆盖设计、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等各环节的绿色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0.
供应链是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是一个范围更广的企业结构模式。从供应链管理内涵入手,分析了供应链管理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我国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探讨了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业务流程重构的几个问题。对新形势下研究供应链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农业现代化问题是关系我国整体现代化与全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环节,而农产品流通现代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任务,其推进与实现既具有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普同性特征,也具有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障农产品供求平衡的市场调控作用。当前,发展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关键是必须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问题和区域农产品流通不畅的问题。为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首先要变小农户的"小生产"为现代化的"大生产",其可能路径,一是农户的自组织化探索——主体选择内推路径;二是农户自我选择与政府规制的联合作用——主体选择与政策相互作用的路径;三是农户与资本色彩浓厚的市场流通主体的合作——政策规制外推路径;四是农户适应市场自我调整——通过其他市场化色彩浓厚的流通主体进入市场;五是农户与现代零售企业及消费者直接对接——缩短流通环节的新路径。其次要推动农产品区域流通现代化,其可能路径,一是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体的路径;二是以大型连锁超市全国(跨区域)直采为特征的路径;三是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主导的路径;四是充分发挥大型龙头企业全国推动作用的路径;五是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直销模式路径。  相似文献   

12.
张和平  李仁良  王琳 《中国市场》2008,(41):132-133,145
供应链战略联盟融合了供应链与战略联盟两种组织形式的优点,强调供应链上的战略合作,通过企业间的合作实现联盟利益最大化;通过企业间的合作,使收益在各成员间进行合理分配。使成员企业利益都得以提高,适应不断变化的现代市场环境。本文分析了影响供应链战略联盟成功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构建我国企业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行为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同主体的博弈关系。文章从农产品物流主体的行为偏好与合作倾向出发,对农产品物流需求主体之间、供给主体之间、供需双方之间合作与不合作情况下的收益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合作成本影响合作倾向及合作的经济效应,且需求主体之间的合作能够使物流量价齐升,活跃农产品市场;供给主体之间的合作能够减小规模、提高价格,有利于农产品物流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在供需双方之间的合作中,规模和价格呈反向关系,为最大程度地发挥农产品物流的作用提供了参考。为提高农产品物流主体的合作倾向,增加合作收益,应充分重视合作成本的降低。这就要求在政策导向、行业规制、主体融合上有所创新,通过产业联盟和供需联盟等,构建分工协作、相互信任、相互促进的合作形式,为活跃农产品市场、提高物流效率、增强物流主体积极性提供良好的平台,不断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与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正>9月24日,全国"双百市场工程"建设现场会在荆州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的商务主管部门、商务部驻各地特派员代表、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的300多名代表齐聚荆州,共  相似文献   

15.
石荣丽 《中国市场》2008,(41):128-129
在新的环境时代,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能够共同协调发展。现今的公众已不仅要求企业对产生的废物进行处理,更要求企业减少产生污染环境的废物,而且要求企业进行绿色管理,生产绿色产品。面对这种挑战,第一步要做的就是重新定义供应链管理,把环境问题融入整个供应链过程。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金融制度及管理模式的创新,金融体制必将发生深刻的变革,而这种变革又将带来更加适合竞争与发展的新型金融管理模式。供应链金融就是为中小物流企业量身定做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在供应链金融实际应用过程中,可根据主体具体情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融资流程和方式,但都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为更好地促进物流企业快速成长,在供应链金融实际应用过程中,应从供应链自身存在的风险、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涉及到的信用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角度出发,对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相应的风险采取相应的规避措施,如政府带头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和法律环境,在供应链金融实施过程中选择好产业链群,商业银行加快构建较为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建立供应链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中国供应链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供应链就是“现代”的供应渠道,这种渠道的构成企业不是松散的联结,而是已经形成了一种“链”式的“系统”关系,“链”体现了不同于传统渠道构筑方式的“现代”的系统的本质。一个国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位置,一个企业在产业供应链中的位置,不取决于自己的主观愿望,而取决于本身的优势和力量的对比。文章强调,我国的供应链问题,不仅仅表现在供应商的选择、供应渠道的确立、供应物的质量及价格等方面,而且表现在供应链物流实际运作方面;供应链的构筑要依靠整合(包括内部整合与外部整合),而部门分隔、地区分割的管理体制是整合的难点;建立有效的供应链,实施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是一个进程,而不是一项工程;简化的供应链才能强化供应链管理,简化是优化供应链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8.
供应链中企业的互相合作有着巨大的经济作用,是现代企业追逐的焦点。但在现实管理中,供应链企业合作管理常常是低效的。其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企业由于担心失去优势或者引入竞争而不愿意将信息与他人共享。容量分配是供应链合作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合作模式中通过制定一种安全契约,在不泄漏机密的基础上,可使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实现供应链系统目标,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成为促进实体经济振兴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其动力主要源于数字新技术作用下的产业链组织分工边界拓展、交易成本降低、价值分配转移、需求变化倒逼四个方面。随着数字化信息成为产业链上的“标准化”流通媒介,制造业产业链会发生解构与重构并逐步实现全面数字化转型。产业链上“消费商”与工业互联网两种新型主导力量的出现促使服务型制造、网络化协同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创新涌现,智能制造将成为主流制造模式的新兴代表。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字经济对制造业转型升级驱动作用,应加强制造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产业链数据集成与共享,发挥核心企业转型引领作用,注重智能制造生态系统构建等。  相似文献   

20.
基于我国310家制造企业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跨组织协作二维化解构——协作意愿和共同改进行为皆可促进供应链电子化整合能力,在此过程中,需求不确定性正向调节共同改进行为与供应链电子化整合能力之间的关系,但是对协作意愿和供应链电子化整合能力之间的关系没有影响。同时,研究还发现组织内部信息技术可以协同供应链电子化整合能力提升供应链绩效。文章深化了资源基础理论和能力论在供应链上信息技术的应用,重点区分了组织内外部信息技术的不同应用及作用机制,试图将管理者的视野从简单的跨组织信息技术投资转向为企业的供应链电子化整合能力提升上,为供应链管理者提供决策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