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范存换  崔大树 《商》2014,(32):79+70-79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迅速发展,交通设施、通讯设施等基础条件作为要素流动的必要载体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要素的空间异质性对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日趋重要。本文研究发现,要素的空间异质性不只是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一般影响因素,而是其演化的根本动力;要素的跨区域自由流动通过规模经济、产业的空间集聚及其外部性等多视角对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素交易成本的空间异质性加快了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化速度,并且要素交易成本的空间演进路径与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电子商务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已经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仍鲜有文献专门考察内部要素如何影响电子商务企业竞争力。利用2014—2015年广东省电子商务企业调查数据,文章考察了平台资源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平台资源显著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不同计量方法均验证了这一结论的稳健性。并且,从影响维度来看,平台资源主要提升了企业利润率和销售增长率;同时,平台资源扶持作用存在明显地域差异,非珠三角城市群企业提升效应更强。进一步的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有效客户资源和交易效率是平台资源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渠道。研究结论对于如何发挥平台资源在提升电商企业竞争力中的关键作用具有政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交易成本切入,理论分析供应链创新如何通过信息机制和契约机制影响企业多元化经营,利用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以2013—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开展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供应链创新抑制了企业多元化经营,其作用路径包括降低收入不确定性、加大专用性资产投资、促进商业信用。异质性分析表明,企业所在行业竞争越激烈、内部管理效率越高,供应链创新对多元化经营的抑制作用越明显。此外,供应链创新显著提升了企业资本和存货的资源配置效率。本文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对兼具数字化与集成化的供应链变革实践的理论认知,为理解中国当前资本扩张提供了来自供应链视角的证据,同时为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全面推广提供了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2001、2002、2003年我国的工业行业数据,检验了外国直接投资影响我国外贸竞争力的途径。结果表明,外国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外贸竞争力指数的提升,同时也发现,在外商投资企业技术创新水平较高的行业,外商投资企业自身的出口和技术创新都是提升我国外贸竞争力指数的因素,在外商投资企业技术创新水平较低的行业,外商投资企业自身的出口提升了我国的外贸竞争力指数,而技术创新却降低了我国的外贸竞争力指数。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数据实证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度提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度提升有积极影响,但价值链嵌入度计算过程中考虑了中间商贸易后影响力有所减弱;人民币升值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度提升的作用,因嵌入程度高低及企业所有制、生产率和融资约束的不同有所差异;产品质量改善有利于企业价值链嵌入度的提升,并且人民币升值对产品质量越高的企业价值链嵌入度提升的积极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与海关贸易数据,采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倍差法(PSM-DID)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政府补贴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本文还检验了政府补贴对不同类型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对民营企业、一般贸易企业以及融资约束程度高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尤为明显;本文还进一步考察了政府补贴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作用机制,发现政府补贴主要通过增加研发创新和提升进口中间品质量的渠道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本文研究对于全面评估中国政府补贴的经济效果和提升中国企业出口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彭刚  王俊力 《中国物价》2023,(4):30-33+37
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上下游两部门生产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下游产业政策对上游企业产出的拉动作用,而后利用工业企业数据库以及中国投入产出表构建了下游行业产业政策指标,分别考察了下游行业补贴以及行业信贷优惠对上游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下游产业政策显著提高了上游企业的产出水平,且将内销和出口分开考察时发现,下游产业政策显著提升了上游企业的内销水平,而对出口有轻微的负向影响。第二,下游行业资本密集度越高,行业补贴对上游企业产出的正向影响越弱,行业信贷优惠对企业产出的正向影响越强;从行业集中度来看,下游行业竞争越激烈,下游补贴所发挥的正向影响越强,行业信贷优惠所发挥的正向影响越弱。第三,下游产业政策对上游私营企业、外资企业有更强的正向影响,对上游东、中部地区产出有更强的正向影响。政府在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时需针对不同地域、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实施不同的产业政策;对下游劳动密集型行业进行补贴,对资本密集型行业给予信贷优惠,同时,对竞争性强的行业进行更加“普惠性”的补贴,对集中度高的行业给予信贷优惠。  相似文献   

8.
优化营商环境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体现,对促进民营企业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地级市设立行政审批中心为准自然实验,选取A股民营上市公司微观数据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营商环境优化对民营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营商环境优化对民营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营商环境优化对民营企业创新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营商环境优化对无政治关联、行业竞争程度较低、融资约束程度较高企业的创新影响更大;从作用机制看,营商环境优化显著降低了民营企业的费用性制度交易成本和效率性制度交易成本,从而促进民营企业创新水平的提高.本研究对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降低民营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促进民营企业创新产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将“担保效应”和“挤出效应”纳入同一框架解释房价上涨对工业企业加成率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对理论命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为:总体上,房价上涨显著降低了中国工业企业加成率;分样本回归显示,民营、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东部地区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受房价上涨的负向“加成率效应”较强;作用渠道检验证实中国工业企业在房价上涨时整体上“担保效应”和“挤出效应”不显著,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和生产率显著下降,从价格和成本渠道分别降低了企业加成率;与房地产行业相关性和地区市场化指数显著影响企业的负向“加成率效应”。结论对“去库存”和提升工业企业竞争力政策协调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凌清 《财经界(学术)》2011,(24):142-142,144
施工企业之间的并购是促进施工企业发展壮大的一种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施工企业的个体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本文研究了我国当前施工企业发展的基本环境,并且对施工企业并购过程中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有助于我国的施工企业降低并构成本,提升自身竞争力,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分工演进与城市群形成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群是一个复杂的演化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城市体系,突破了中心地理论的解释范畴。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新兴古典经济学关于专业化分工的思想对于城市群的形成具有解释力,专业化分工的深入和分工在空间上的分化是促使城市群成长的根本动因,城市群是企业为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和获取由分工产生的报酬递增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城市群的发展,以其扩大市场规模、降低成本、协调产业布局的功能,进一步促进分工的深化,提高交易效率,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由于内部和外部的竞争,其结构经常处于变化和调整状态,生产性创意产业的出现加剧了这一活动过程,它通过强化个别企业的竞争优势而改变产业集群的整体结构,进而不断提升产业集群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文章从生产性创意产业和产业集群的依存关系,深入探讨了生产性创意产业对产业集群价值链的构建,生产性创意产业对产业集群的内外部影响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智慧城市建设一般伴随着城市信息化水平的“意外”提升。本文将中国2012年智慧城市试点建设作为信息化冲击的自然实验,构建了智慧城市建设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交易成本理论分析框架。基于2003—2016年中国地级市和上市公司匹配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DID)、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和三重差分法(DDD)实证检验了智慧城市建设产生的信息化冲击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机制。实证结论表明,智慧城市建设这一信息化冲击显著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机制检验表明,信息化冲击通过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从而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异质性检验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产生的信息化冲击对资本密集度更高、规模更大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作用更加明显;相对于非国有企业,智慧城市建设产生的信息化冲击对国有企业产生了较大影响;相对于非交易行业,交易行业由于智慧城市建设导致的交易成本下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聚、技术创新途径与高新技术企业出口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提出产业聚集、技术创新途径对企业出口影响理论假说的基础上,文章利用江苏高新技术企业数据,试图揭示产业集聚、技术创新途径对高新技术企业出口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集聚对企业出口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相对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与二次创新,自主创新对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居于产业集群内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够获取集聚效应从而引致出口能力的提升,集群内企业获取集聚效应的前提是能够融入产业集群式生产分工网络,或是融入产业集群产业链与产品链。据此,文章提出了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产业集群效应以促进企业竞争力提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基于酒店业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酒店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柔性集聚,不仅能降低集群内企业的交易成本,实现规模效应,还有利于集群内酒店企业的相互学习,发挥资源共享效应,促进集群内酒店企业的创新,提高集群竞争力。本文从酒店集群产生的集聚效应,产品优势,需求优势以及品牌区位优势等入手,分析了酒店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成为促进实体经济振兴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其动力主要源于数字新技术作用下的产业链组织分工边界拓展、交易成本降低、价值分配转移、需求变化倒逼四个方面。随着数字化信息成为产业链上的“标准化”流通媒介,制造业产业链会发生解构与重构并逐步实现全面数字化转型。产业链上“消费商”与工业互联网两种新型主导力量的出现促使服务型制造、网络化协同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创新涌现,智能制造将成为主流制造模式的新兴代表。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字经济对制造业转型升级驱动作用,应加强制造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产业链数据集成与共享,发挥核心企业转型引领作用,注重智能制造生态系统构建等。  相似文献   

17.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企业在国际化发展中,可否借助儒家文化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仍是一个未知的学术问题。文章采用2001年到2007年中国海关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中非正式制度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机制以及历史的信息和数据来解释文化对经济行为的影响,通过理论和实证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儒家文化促进了我国企业产品出口质量的提升,并对民营企业影响大于对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文章不仅分析了中国儒家文化中的经济学价值,对如何提升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增强传统文化自信力提供了证据和新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18.
国内产业组织结构是跨国公司、中国政府和企业三者之间的长期相互作用的初始条件,也是其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采用"新产业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并引用多个产业跨国公司进入的实例进行分析,从而表明中国的市场集中度将向着国际化产业集中度的方向收敛,并以市场集中度提高为主;跨国公司之间,以及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之间竞争的气氛将更加浓厚;产业效率将得到提高,但国内产业可能受到压制。本国企业自身的发展以及国家竞争力的提高还需本国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蒋绍忠  张景原 《商业研究》2002,17(18):122-125
随着电子化市场的日益普及推广 ,各个企业都不同程度的融入到这个市场中来 ,电子化市场将会对这些企业产生影响。基于交易成本和产品角度以及电子化市场对影响企业因素的分析 ,可以看到电子化市场对不同的企业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20.
刘圣欢 《商业研究》2002,(7):112-115
交易成本是品牌产生、创建与品牌价值形成的关键要素。房地产商品特性和政策约束,使房地产交易成本呈现“部分刚性”,从而加大了房地产品牌创建的难度。房地产企业应在经营规模、产权确认、信息供给和交易执行机制上作出努力,通过降低购房者的交易成本,方可有效创建房地产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