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在认识与改造自然、认识与改造自我的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观念、方法和价值体系.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始终离不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合力的推动。大力弘扬科学精神,高度重视和努力发展科学技术以促进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用发展的眼光和思路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有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高效有序、充满生机和活力;倡导和培育人文精神,形成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社会环境,有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健康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坚持弘扬科学精神与弘扬人文精神并举,并使二者在实践的基础上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2.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贯穿于人的认识活动的永恒主题,其交融及创造力的释放,是人类社会文明升华的主旋律。同时,其冲突和对抗,也会妨碍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整体性提升。科学发展观作为当代一种崭新的发展观,突出强调了“以人为本”的核心原则,又重点展示了“科学性”的根本特征,这两方面的相互促进,体现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运用的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同时,又有着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所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结合了起来,是科学属性与人文属性的统一。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互渗互促的关系,对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都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祁腾姣 《商》2016,(5):116
科学技术的教育与对人文精神的教育取得良好的共同发展是促进个人全面进步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的实现,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实现教育观念创新,人民全面发展,现代化建设高速高效的各项重要目标。本文就在此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科学精神起源于古希腊及科学精神的内涵,讲述了科学精神的五大特征:永不懈怠的探索、激情澎湃的创新、执着追求的求真、互利共赢的合作和毫无私利的奉献,给出了科学精神给人们带来的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6.
当前,传统科技观导致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之间分裂的趋势,本文从分析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理论旨趣入手,指出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融合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并从《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的角度,强调了自然辩证法对于提高研究生理论素养的重要意义,以及通过教学改革促进教学效果提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育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能力,但在大部分院校缺少实践平台的情形下,启蒙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尤为重要。对安徽的高职院校来说,依托于徽文化的土壤,将徽商精神教育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让徽商锲而不舍、诚实守信、义利并举、吃苦耐劳、团结互助、开拓创新等精神内涵得以弘扬和传承,不失为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生力军备受人们关注,然而科学知识匮乏和科技创新意识淡漠困扰着相当多的大学生。应从培养科学精神,树立正确观念,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加大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力度。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重要的人才储备力量,对其创新意识及创新精神进行培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品质,推动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通过分析大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精神培育的现状,指出目前在大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精神培育中存在的不足,结合辽宁实际提出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营造创新氛围、重视家庭教育等解决方案,希望能为大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精神的培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集慧 《消费导刊》2009,(5):156-156
当前中学基础教育的现状是,过分强调升学的需要,人为地将教书与育人剥离。教师在教学中唯科学、唯技术、唯知识地"灌输",见"分"(分数)不见"人"(学生),见"人"(学生)不见"神"(心灵)的现象仍然严重。教辅材料满天飞,考  相似文献   

11.
王琨 《商》2013,(3):76-76
随着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发展,国家对会计工作管理的理念、手段、内容和要求进行了适应性的变革,对会计法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这就要求会计人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要不灰心、不气馁,要勇于实践,不断进取和开拓,以创新精神来做好新时代的会计工作。  相似文献   

12.
郑郁  徐玲 《北方经贸》2010,(10):151-152
创新精神是我国当前时代精神的核心,是包括经管专业在内的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高校经管专业应加强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以造就出大批的创新型管理人才,进而,更好更快地将我们的国家建设成创新型国家。  相似文献   

13.
2013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精神卫生法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带来了巨大的机遇的同时,也带了不小的挑战。心理健康工作者们需要从法条入手,认清其积极意义和所起到的积极促进作用,同时也要根据法律精神,在诊断的界定,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界定上进行合理把握,主动调整固有工作方式,并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和记录记载。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极大的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转型,作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与传统的高校填鸭式教育相比较,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强调学习要与实践相统一,强调教师的知识讲授要与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动手相融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大学是培养高级人才的摇篮和各种文化交流的桥梁,为了适应2l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已经成为大学教育的价值理性目标,因此大学教育要促进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和谐发展,要以新的眼光重新审视和认识教育现象,设置特色化教程,以新的方式组织和拓展教育活动,从而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6.
工匠精神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消费结构变化的需要,更是提升国家形象的需要。在推进质量品牌升级过程中,我们要将"工匠精神"融入具体实践,夯实基础,补齐短板,加快形成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科学精神是国家繁荣、社会稳定的重要精神力量,对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培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本文在阐述科学精神意义的前提下,分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科学精神缺失的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培育高校大学生科学精神的现实对策,对高校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内容目标模糊是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瓶颈。应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目标,创新创业能力包括意识层面的能力和实践层面的能力两部分。意识层面的能力由强烈的驱动能力、敏锐的洞察能力、科学的分析能力和客观的自我评估能力等构成;实践层面的能力由卓越的决断能力、高效的执行能力、和谐的公关能力和流畅的应变能力等构成。创新创业教育应围绕以上几部分展开。  相似文献   

19.
20.
郑红卫 《北方经贸》2001,(2):197-198
对高等学校来说,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文化素质教育可以为大学生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形成完善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创新人格,在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中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