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讨论1932年开始的中国棉纺织工业危机中,民族企业发生的"奇异"行为:产品大量积压、市场高度萎缩、大量企业停工改组以致倒闭的状况下,民族纺织工业在总体上不但没有缩减生产规模,反而在极力扩大。作者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固然不止一端①,但是"九.一八"后,在已形成日本经济、军事对华全面侵略和控制的总格局下,民族纺织工业丧失对国内市场的自主权;为应对在华日本纺织势力的压迫,他们不能不谋求最后一线生存机会。这应是导致民族纺织工业行为奇异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小型企业占日本在华投资企业的绝大部分,中小日资企业是日本对华投资的排头兵,在整个对华投资中起试探作用,1992年以来,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发展方向的明朗化,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强有力地吸引着包括日本在内的国际投资者,为尽早占领中国市场中的一席之地,在日本大型企业中掀起中国投资的热潮。从此,以中小日资企业为先导的日本对华资本扩张的低级阶段已告结束,投资层次迅速提高,在华的中小日资企业逐步向大型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并逐步占居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1865年香港公司条例》是近代一部重要的公司法。在1946年之前,中国境内的外商企业大部分是依照这部公司法在香港注册登记的。本文以近代外商企业的进入为研究起点,在探讨1865年之前中国境内外商企业设立依据的基础上,较为详实地介绍了《1865年香港公司条例》的主要内容,深入细致地分析1865年之后至1911年间外商在华企业的注册情况,指出这部公司法最大贡献在于规范了早期外商在华企业的设立与运营,并肯定这部公司法对于加速外商在华企业资本与规模扩张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丈奇 《魅力中国》2010,(35):28-29
近几年中国零售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上海百联、国美等一写大型零售企业已具有一定规模,但是伴随而来的外资零售巨头的挑战不容忽视,同时中国的零售企业的盲目扩张规模模式潜在风险极大,应借鉴沃尔玛在华经营策略:前十年重点在采购,2006年至今跳跃式极速扩张。另外中国零售企业有着一些先天不足特别是信息化方面,在今后与国外企业竞争中提高信息化程度应该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棉纺织企业是滨州市的重点出口企业。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棉纺织企业在出口换汇成本的控制上难度不断增加。为了解滨州棉纺织产品出口换汇成本变化的基本情况,了解汇率调整对棉纺织企业换汇成本的主要影响,我们选取8家棉纺企业为样本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6.
一、鲍莱数字 这里的“鲍莱数字”是指美国人鲍莱(E.W.Pauley)对日本在旧中国东北投资所提出的数字的简称。 二次大战临近结束,1945年4月美国总统杜鲁门任命赔偿事务总统顾问鲍莱调查日本在中国东北的财产,为战后赔偿问题作准备,这个调查团又称做赔款调查团。可能由于不久后前苏军进军东北,久久未撤退,调查团至1946年5月才来到沈阳。调查、访问、搜集资料。  相似文献   

7.
辽阳纺织厂是国有大型棉纺织企业。建国以来,曾为纺织工业的发展做出过一定贡献。但进入90年代以来,由于主客观多种因素影响,成为全省纺织企业头号亏损大户,难以为继。近年来,该厂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换机制,坚持一业为主上水平,跳出纺织围墙办三产,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为搞活企业探索了一条成功之路。被辽阳市政府授予搞活大中型企业的一面红旗的称号。  相似文献   

8.
一、鲍莱数字 这里的“鲍莱数字”是指美国人鲍莱(E.W.Pauley)对日本在旧中国东北投资所提出的数字的简称。 二次大战临近结束,1945年4月美国总统杜鲁门任命赔偿事务总统顾问鲍莱调查日本在中国东北的财产,为战后赔偿问题作准备,这个调查团又称做赔款调查团。可能由于不久后前苏军进军东北,久久未撤退,调查团至1946年5月才来到沈阳。调查、访问、搜集资料,于11月  相似文献   

9.
梁军 《亚太经济》2022,(2):70-77
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表明,近些年来,日本在华企业撤离呈增长态势,综合企业的撤离率、盈利率及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的最新变化判断,日本在华企业并未出现大规模撤离潮。从要素集聚视角看,中国开放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环保成本等广义要素条件的变化对企业收益率的影响是日本在华企业撤离的主因,撤离是优胜劣汰机制下失去市场竞争优势的部分日本在华企业的无奈选择。日本在华企业的撤离不会对中国经济造成太大的消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助于中国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和中国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的背景下,努力发挥现有日本在华企业的作用并大力引进更优质的日本企业,对中国保持经济增长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在华北的扩张始于一次大战期间,而其积极开展和全面铺开则是“七七事变”前后的1935年至1939年。“七七事变”前,满铁承担了日本在华北的经济调查和推行“经济提携”即经济侵略的主要角色;“七七事变”后,满铁通过兴中公司把持了华北铁路及主要厂矿等经济命脉,成为日本在华北主持军事运输、掠夺战略资源、推行“以战养战”方针的主要工具,充分发挥了它作为经济侵略急先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先介绍了棉纺织产品链结构。在棉纺织产品链的棉花节点中,着重分析中国从不同国家和地区进口棉花对出口国所产生的环境与社会影响。在棉纺织服装生产和出口中,分析环境成本内部化前后对中国的福利影响,以及中国棉纺织服装出口对国际消费者影响。最后,提出促进中国棉纺织产品链在全球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宁波民营企业制度自五口通商发轫至今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发展。从19世纪末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普遍采用古典企业制度,到20世纪前期资本扩张时期引进股份制等近现代企业制度,经历两次世界大战、新中国国有化浪潮的波折,再到改革开放以后重新寻找民营企业的发展路径,宁波民营企业制度演变通过企业家精神的传承实现了不断的积累、重聚和再创造。  相似文献   

13.
宁波民营企业制度自五口通商发轫至今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发展。从19世纪末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普遍采用古典企业制度,到20世纪前期资本扩张时期引进股份制等近现代企业制度,经历两次世界大战、新中国国有化浪潮的波折,再到改革开放以后重新寻找民营企业的发展路径,宁波民营企业制度演变通过企业家精神的传承实现了不断的积累、重聚和再创造。  相似文献   

14.
日本学者谈“中日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国企业管理协会陈重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和日本日中人文社会科学交流协会于1995年9月13~15日在大连市共同举办了第十一次中日企业管理讨论会。会议的主题是“中日企业改革与发展”,中日双方学者专家及企业家就此进行了较深层的...  相似文献   

15.
为求解中国“能源困境”,石油三巨头纷纷开始了各自的扩张征程,并展开了形式多样的博弈,以便在这场能源大战中处于不败之地。中国政府也明确表示支持石油企业寻求多种能源开发路径。按照目前国内主要炼油装置规划情况,预计2010-2012年我国装置能力将增长约1亿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一、日本、韩国产业转移的特点分析 日本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外汇储备国,制造技术世界一流,多种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率排第一.世界500强企业中,日本占21%,拥有工程建筑、金属、铁路、汽车与零件等优势产业群.日本一直是山东省吸引外资、引进技术的主要来源国之一.未来几年是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相当部分产业和产品将转移到海外进行生产.抢抓这个机遇,争取更多的日本企业投资山东,应是山东加快经济发展、提升产业水平的良好选择.据2003年日本贸易振兴会对720家企业的调查,有意扩大对华投资的占60%以上.在这一轮日本企业"移师"中国潮中有一些明显的特点:一是制造业的生产据点向中国大量转移.最明显的是汽车工业,各大汽车厂商竞相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试图在中国建立生产和出口基地.二是除加速扩大投资和生产规模外,还扩大高附加价值产品的开发和销售比率.三是制造业带动其他行业,金融、航空、流通、研究开发等纷纷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几乎所有的日本大银行都已进入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17.
在长三角地区直接投资(以下简称“FDI”)的日本企业中,有中小企业,也有大公司。截至2009年3月底,共有1809家日本大公司(本文数据选自《中国进出企业一览2009-2010年版》涉及的日本大公司)在华投资,其中包括在东京证券一部上市的1030家企业、在东京证券二部上市的147家企业、非上市公司227家。上述日本大公司共在中国(包括香港、澳门)设立了6583家法人企业。从产业分布来看,尽管第二产业仍然是日本大公司投资的核心领域(共3736家,占56.75%),但服务业已经成为重要的投资领域(2826家,占42.93%)。  相似文献   

18.
韩国银行在初期是以支持在华韩国企业为目的进入中国市场,其进入时间为20年左右。本文从韩国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动机入手,对支持在华韩国企业与确保海外市场的两个方面的作用作出了现状分析,同时也对在华韩国银行的业务进行了经营评价的分析,并就在华韩国银行的现状以及背后的深层次的原因作出了进一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山东魏桥创业集团位于鲁北平原,山东省滨州市南端,紧靠胶济铁路和济青高速公路,现有总资产230亿元,员工13万人。是一个年产棉纱80万吨、布18亿米、铝锭15万吨、50亿千瓦时电量的集纺织、染整、家纺、服装、热电、铝业于一体的特大型综合企业。现列居中国工业企业百强、中国出口企业百强、中国进出口企业百强和山东省26户特大型企业,成为世界上纺织能力最大的棉纺织企业。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南京政府时期为中心的外国在华银行业进行了整体分析。认为1926年时中国金融力量的发展已基本可以与外国在华银行业相抗,南京政府时由于多种因素的配合,外国在华银行业的发展在某些领域某种程度上受到遏制。但是,由于外国在华银行业是以其在中国政治经济力量为基础得到发展的金融势力,因此,在不平等条约、租界等特权未曾废除,外国势力在中国高人一等并处心积虑扩大侵略的局面不曾发生根本改变前,外国在华银行业的优势地位同样是不可能发生根本变化的。本时期日本银行业在本国政府对华侵略政策支持的背景下,在关内外迅猛扩张,并在关外迅速占据统治地位的史实,正好典型的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