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3 毫秒
1.
国际粮价飙升,粮食储备已降至自198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由于全球通胀压力增大,2008年下半年全球粮价再次大涨已难以避免,预计上升幅度可能在10%以上。世界银行行长警告说,粮价飙升有可能导致全球贫穷国家中一亿人口陷入更加贫困的状态。粮农组织在最新发布的世界粮食状况报告中说,一些非洲国家和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海地等国家由于粮价飞涨和粮食供应短缺而爆发骚乱,共有37个国家面临粮食危机。  相似文献   

2.
(一)世界粮价普遍上涨引发对粮食危机与通货膨胀担忧 当前,世界主要产粮大国要么纷纷猛烈提高粮价,要么干脆限制粮食出口。国际粮价出现普遍暴涨局面。其实,国际粮价从2000年出现了加速上扬的趋势。从2000年至今,国际小麦价格涨幅已超过三倍,棉花和大米的价格上涨也超过了两倍。联合国粮食及相关农业组织的综合数据显示,受需求增加、油价上涨和全球变暖等因素影响,全球食品价格2007年相对于上一年飙升了40%。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2007—2008年度全球谷物产量21.1亿吨左右,但年度消费量将达到21亿吨。全球粮食库存消费比已低于20%,为30年来最低值。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农业在全球7%的耕地上养活了世界上22%的人口。我国的播种面积只有美国的70%,但必须供养比美国多3-4倍的人口,那么,我国农业是靠什么力量提高粮食产量以供养不断增长的人口呢?美国哈佛大学的珀金斯对此进行了研究,他发现从1400年到20世纪中叶,我国人口数量增长了7-9倍,人均粮食消费量在长时期或者保持不变,或者只是略有增加,而同期我国耕地总数只增长了4倍,粮食总产量增产的主要途径是靠扩大耕地面积和提高粮食单产,其贡献各占50%左右。自本世纪中叶以后,我国粮食总产量增产途径基本上只是依靠提高单产,并且还要补偿因耕地面积或播种面积下降所造成的负贡献近20%,提高单产所做的贡献高达119%。  相似文献   

4.
2006年10月9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一项报告称,全球正面临着30年来最为严重的粮食危机,有40个国家存在不同程度的粮食短缺。  相似文献   

5.
梅方权 《国际贸易》1998,(11):13-15
从在起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能否继续以占世界7%的耕地确保约占全球20%人口的食物安全,中国未来粮食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状况如何,未来粮食进出口的状况如何,成了举世瞩目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从承运人的角度对粮食供应链的研究已有很多,但是这类分析往往是在粮食抵达出口港口就结束了(Prentice,1998)。因此,从最终用户角度对这个供应链的分析显得很不足。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过去习惯重点解决跟农民有关的流通上的问题,同时也是由于对全球市场进行调研的难度很大。  相似文献   

7.
有关减免粮食增值税的会计处理姜能贤,王耀鹏鉴于粮食经营的特性,国家在颁布增值税条例时就规定了经营粮食实行13%的低税率,但是,过去经营平价粮油一直实行免交营业税的优惠政策,再加上经营粮油长期执行购销价格倒挂的价格政策,国家财政补贴不足,造成企业积累少...  相似文献   

8.
2008年上半年全球粮食问题凸显,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危机.引发全球性粮食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说到底其根本原因还是粮食供给不足,文章认为从博弈论的角度阐述这种供给不足的深层次原因是国际间粮食补贴的扭曲造成的,从而引发微观生产粮食的不同长效激励机制,最终影响到宏观层面的国家粮食体系安全,并以能源危机和金融危机为诱因,引发这场全球粮食危机.  相似文献   

9.
我国粮食科技现状及发展战略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和粮食生产、消费大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但是,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市场不断扩大,粮食供求的长期趋势仍是偏紧的。从整体上看,人口增长,耕地趋减,人多耕地少,粮食消费水平提高,供求矛盾依然突出。近年来,中国的粮食问题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国际上一些研究机构和学者,对中国的粮食问题发表了许多见解,其中不乏对中国粮食问题善意的警示。去年上半年,美国马里兰大学专门组织了一个关于中国粮食问题的国际…  相似文献   

10.
点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粮价的走势的确不容乐观。自5月31日以来,玉米价格已累计上涨47%,大豆价格上涨26%。而且,美国农业部新近公布的月度农产品报告继续下调了对玉米和大豆产量的预期,这势必会进一步影响粮食期货价格的走势。据专家测算,按照去年进口大豆和植物油的数据核算,目前我国的粮食等农作物播种面积缺口已经达到20%。国际粮食产品价格的上涨或将给国内农产品带来价格上涨压力,推高国内通胀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2007年国际粮价较2006年大幅上涨.世界银行的最新判断认为上涨幅度是15%,这成为各主要粮食进口国都不可小视的输入型通胀力量。回顾2006、2007两年的走势,由于2006年粮食减产,引起粮价高涨,2007年的生产形势虽然好转,但需求也在稳步增加,特别是生物燃料对粮食的需求增加迅猛,导致全球库存减少,因而持续推动粮价;另一方面供需紧张引起的市场恐慌,成为粮食期货市场的主要投机素材,进一步抬升了粮食价格。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我国农产品价格出现了稳中有升的态势,它表明农产品需求与供给正朝着有利于生产者的方向发展。特别是2003年9月以来,粮食、蔬菜、食用油、肉禽及其制成品的价格,分别上涨了10%~20%、12%、7.7%和5.1%。农产品价格和制成品价格的上涨,必然会产生两个重要影响,第一是有利于增加农业生产者收入;第二是为加快主产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历次粮食危机的罪魁祸首基本都是气候异常等自然灾害,此次世界粮食价格大幅上涨产生的原因则是多重的,包括农业生产成本攀升、各类极端灾害天气、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全球粮食库存减少、国际市场需求压力、发展生物能源冲击、国际政治综合利益等。  相似文献   

14.
根据今年以来各国粮食生产状况,世界粮农组织在假设今后天气正常的条件下,首次对1998年全球粮食生产和需求进行分析预测,其主要结果如下。 生产和需求 (一)全球粮食生产 预计1998年世界粮食产量为18.95亿吨,略低于去年19.08亿吨的水平。尽管非洲和欧洲的小麦产量将有所增加,但仍难以弥补亚洲、北美和独联体产量的下降,再加之南半球最  相似文献   

15.
李途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6):87-89
粮食问题不仅影响国内稳定,更影响国家安全。2007-2008年间的全球粮食危机出现后,非传统安全领域里的粮食安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思考。促成全球粮食危机的深层原因包括全球市场上农业领域的分工及人们消费需求的革新;中层原因包括美元贬值和粮食投机;突发原因主要是频发的自然灾害及石油价格的上涨。面对新一轮可能来袭的全球粮食危机,国家行为体应采取更加合作的态度和更加积极的措施应对威胁。同时,这场粮食危机对中国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中国一方面应加强农业生产,力主自给自足,同时适当进口,充裕国内粮食储备。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中国的资源优势,积极促进和开展国际合作,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陈刚 《中国海关》2008,(6):75-76
中国的粮食进口不太可能造成全球粮食缺乏。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组令人揪心的数据。2003年与2002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4.3%。粮食总产量减少2636万吨。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的产量均不同程度下降。尽管2004年粮食生产开始恢复性增长,但对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粮食仍然是个并不轻松的话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已经结束,在这次清仓查库中,各级粮食部门进一步总结了经验,找出了存在的问题,促进了粮食工作的发展和粮改的深入。从大部分粮食企业来看,粮食超期储存和陈化是这次清仓查库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我市而言,超期储存和陈化粮占全市粮食总库存的26%,其中:超期储存粮食1.18亿kg,陈化粮2.53亿kg,无论从数量上还是所占比例上,都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1超期储存和陈化粮形成的原因1.1粮食存放时间的影响由于粮食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粮食收购极强的政策性与粮食销售的市场化之间的不协调,以及所产…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对于粮食安全问题的研究更多集中在"粮食供应量"和"购买能力"这两个问题的研究上,对于粮食供应"及时性"的关注却很少。随着全球粮食贸易的快速增长,粮食获得的"及时性"势必将在未来不断地影响全球粮食安全,而粮食的国际贸易依赖于一个全球性的运输网络系统,这个运输网络的畅通无阻对于粮食获得的"及时性"至关重要。本文从粮食贸易路线中少量的出口和周转中心出发,研究这些关键节点面临的中断或阻塞风险,并以全球治理的视角分析暴露于这些关键节点中断或阻塞风险的国家特征,这对于中国粮食进口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粮食烘干设备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敏  胡伟 《农机市场》2001,(12):13-15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和消费的国家,年总产粮食约5亿吨。据统计,我国粮食收获后在脱粒、晾晒、贮存、运输等过程中的损失高达15%,远远超过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5%的标准。在这些损失中,每年因气修潮湿,湿谷来不及晒干或未达到安全水分造成霉变、发芽等损失的粮食高达5%,若按年产5亿吨粮食计算,相当于2500万吨粮食。若每人每天食用1斤粮食,可供6.8万人一年的用量。这一数字是惊人的,因此,发展粮食干燥机械化技术,改变传统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使到手的粮食损失降低到最低点,从这一意义上说,粮食干燥的现代化比田间的农业机械化更为重要,也是粮食丰产、丰收的重要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