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制度创新的视角,以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节目为案例,对节目制度创新过程中的供给、需求、动力、激励、利益、博弈等进行了分析,阐释了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因素对制度创新进程的影响,指出《中国好声音》节目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
裴华华 《商》2014,(14):118-118
在众多的娱乐节目中,由浙江卫视打造的《中国好声音》脱颖而出,节目热播的同时,曲婉婷状告李代沫翻唱侵权一事,再度引起了公众对音乐维权的关注。使音乐版权保护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在这场讨论中,有音乐界和法律界专家的加入,也有一些电视台的主持人和广大网友的声音,共同把呼吁“版权保护”的声音推向高潮,让大家参与到这场讨论中来,从而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可以说近两年,选秀歌手唱红原唱歌曲的事情屡见不鲜;李宇春唱红了《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旭日阳刚唱红了《春天里》等等。从法律的角度分析,就侵权认定方面,李代沫以及很多在选秀节目上翻唱别人歌曲的选手是否侵犯了歌曲著作权人的权利,如果侵权又侵犯了哪些权利;就权利保护方面,我国的音乐作品的著作权在现有法律基础上应如何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采进行保护,尤其是对于曲婉婷这样集词曲作者和演唱者于一身的特殊的著作权人应如何对其进行特殊的保护;在责任承担方面,节目主办单位和翻唱者应如何承担侵权责任;在立法方面,我国著作权法对此应如何进一步完善,2012年我国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的相关内容所引发的争议对我国著作权法的健全和完善有哪些促进和推动作用,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目前,我国还存在对版权保护的不到位,法律条款也不完善,盗版音乐还比较盛行,这样严重地给音乐界的利益带来危害,让音乐人的劳动成果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另一方面也阻碍了音乐产业的发展。目前国内学者对此问题已有一定的研究,代表专著主要有吴汉东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崔艳蕾的《论新时期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稍度的完善》。代表论文主要有扬超的《对翻唱作品合法性的几点研究》,刘润涛的《对歌曲著作权保护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从“好声音”事件看我国对音乐版权保护的现状,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对我国著作权法有关音乐版权的规定及2012年修改草案的研析,对比国外相关法律及实践经验,界定音乐人在操作中的重要角色,分析出现阶段我国对音乐版权保护工作的缺点,并在借鉴国外相关法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有建设性的策略,重新激起大众对音乐作品著作权的保护意识、维护好著作人的权利和促进音乐产业市场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好声音》的出现重新燃起了大众对于国内选秀节目的热捧,也引起不少人对传媒业竞争的关注。然而,节目爆红的背后却难掩中国传媒企业发展处于颓势的事实。以上市传媒企业的财务报告数据为依据,借助因子分析法,可以看到:中国传媒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竞争实力有待提升。有鉴于此,传媒企业可以借助“优秀的创意+优势的传媒平台”模式共同打造优秀的本土节目,实现传媒企业自身的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朱晓姝 《中国广告》2013,(7):148-150
在第二季《中国好声音》即将拉开帷幕之际,笔者试图以第一季《中国好声音》,尤其是其总决赛场的整合植入状况及上海地区的受众效果反馈为例,聊聊中国这个风生水起的整合植入营销业态的状况及营销效果。  相似文献   

5.
国内真人秀节目刍议——《中国好声音》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莹莹 《品牌》2015,(1):38-39
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中国好声音》的问世,带领中国真人秀节目走出了低谷。高水准的节目制作、创新的节目形式、完美的营销理念都是它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国内真人秀节目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介绍真人秀特征及内涵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中国好声音》成功的原因,找到我国真人秀节目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及应对之策,以便为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刘璐 《商业科技》2013,(29):101-102
自2005年“超级女声”的泡沫逐渐消去,我国综艺娱乐选秀节目一直“萎靡不振”。2012年夏天,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闪亮登场,创下了建台以来同时段收视率新高,它的出现,不仅为受众带来了一场饕餮的视听盛宴,更谱写了一篇商界的营销神话。借《中国好声音》之东风,众多企业通过赞助、冠名、造势等方式,销量大增,知名度提升。其中加多宝即是明显的例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从“一个都不能少”到“一个都没少”——〈马燕日记〉和“马燕们”传奇的背后》切入,围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铺陈国际传播实践、新时代“马燕故事”成为国际话语检验中国的“试金石”、中国故事是构建对外传播体系“高地”三个方面,深刻解读诠释能引人入胜、达到良好传播效果的中国故事,回应国际读者对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切。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也越来越突出。基于此,我国电视人也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从2003年开始我国逐渐涌现出电视选秀类这种崭新的节目形式,之后便以迅捷之速占领了全国各大频道,且主要集中在周末的黄金时段,成为当今最为流行的电视娱乐节目形态。其中首屈一指的当属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本节目自开播以来,已走过三个年头,均取得收视高峰,且具备强大的市场影响力。本文将从《中国好声音》的传播特点入手,分析以此节目为代表的娱乐节目成功的原因及未来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9.
何倩倩 《商》2012,(4):98-98
《荷马史诗》是希腊早期最重要的作品,它包括《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二部,荷马站在西方文学长河的源头上,以神喻般的灵感鬼斧神工的语言编制的宏伟、壮丽和含带浓烈悲剧色彩的史诗,是一顶诗歌中的桂冠、一卷哲学的传世经典、一支悲壮的语言学交响乐、一朵绚丽的历史学奇葩、一座伟岸的战争学丰碑,是一部古代的百科全书。《荷马史诗》不仅仅是诗篇和故事,他更是一部因历史原因而旋律失传的音乐巨著。然而,就是这个被人遗忘的著作的古希腊的音乐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古希腊的音乐千变万化,涉及到各个音乐领域,更是为后来西方音乐的发展开启了更美丽的诗篇。本文就通过对《荷马史诗》的分析,更透彻的了解一下古希腊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10.
郑同波  何云景 《消费导刊》2012,(12):126-127,130
在选秀节目泛滥的今天,《中国好声音》一枝独秀,创造了一个电视节目的神话。它的成功是选秀节目新的商业模式的成功。解析《中国好声音》的商业模式,可以为文化产业提供发展的新思路。商业模式的创新不仅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企业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商》2015,(28)
文章通过分析《中国好声音》的竞争环境与市场需求,阐述《中国好声音》的电视营销管理策略,对从《中国好声音》电视营销管理所得出的建议展开探讨研究,旨在为相关人员基于《中国好声音》的竞争环境与市场需求、《中国好声音》的电视营销管理策略的电视营销管理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2.
刘伟 《商》2013,(8):215-215
《中国好声音——The Voice of China》(以下简称《好声音》),是由浙江"中国蓝"卫视联合灿星制作打造的大型励志音乐选秀节目,该版本源于荷兰节目《The Voice of Holland》,于2012年7月登陆中国。《好声音》作为中国近几年来从外国引进的最成功的节目之一,更是中国电视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首次制播分离。此文旨在从创新机制、营销模式、产业链建设等多方面挖掘该节目深度价值,并从一个普通民众的角度视角分析,《好声音》带给中国选秀节目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张默闻 《中国广告》2010,(1):111-112
这个消息最早是麦肯光明的莫康孙老师在一次谈话中滑出的。我应该是知道得比较早的人。但是很奇怪我一点也不快乐,也没有那种尖叫的快感。中国人弄一条广告片在别人的家门口播播就那样值得我们自己欢呼和闹腾,我觉得不开心,我觉得有点晚,我觉得有点伤感。  相似文献   

14.
《华商》2014,(21):58-61
一家公司,成立一年多,估值21亿,这在中国文化传媒界或许史无前例。这家公司名叫梦响强音,核心业务是“中国好声音”节目的品牌管理、艺人经纪和互联网衍生业务。  相似文献   

15.
相比第一季作为创意选秀版演唱会的《中国好声音》,今年的《中国好声音》(以下简称“好声音”),是一场融合了娱乐、内容以及商业的狂欢。复盘”好声音”,有四个重要角色不容忽视:制作方灿星、浙江卫视、搜狐视频以及加多宝。其中作为”好声音”的独家网络播放平台——搜狐视频,成为第二季“好声音”商业生态的最新变量,  相似文献   

16.
17.
余迎 《消费导刊》2011,(8):16-16
从两年前的《功夫熊猫》到今年的《功夫熊猫2》,熊猫狂潮席卷中国大陆票房。《功夫熊猫》电影老少皆宜,大人小孩都能从中得到快乐的观影享受。聚焦影片的媒体评论屡屡见报,特别是围绕片中的中国元素,也引起舆论的讨论和学者思考。某些艺术家和学者甚至对之冠以“文化侵略”之罪名,  相似文献   

18.
刘山玉 《中国报业》2014,(22):81-82
作为一个体育类平面媒体的典型代表,《体坛周报》发展壮大与其成功经营是分不开的。本文主要从分析《体坛周报》发展的成功因素入手,总结出其对我国体育媒体发展的启示作用,以促进我国体育媒体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电影《何以为家》是一部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半纪录式电影,因此,其需要在保持戏剧性的同时,尽可能营造真实的视听空间,从而强化现实冲击力与感召力。因此,在电影声音层面,影片通过噪音等环境音响元素的保留与再创作、长线条管弦乐的运用和声音剪辑的巧妙使用,协同电影叙事,强化人物性格,彰显了声音元素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表意意义。  相似文献   

20.
珍德 《农机市场》2008,(11):18-20
中国农机化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农机化前进过程中将要着力解决哪些问题?未来农机化道路应该如何持续向前推进?所有这些问题都将成为我国农机化前进过程中所必需破解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