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 破除“三铁”不能图形式、走过场,必须从各自的实际出发,认真扎实地进行。具体讲要做到五个结合: 一是破除“三铁”要与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相结合。长期以来,由于企业存在“一大三铁”的弊端和承包经营中的短期行为,企业的经济效益不高,活力不强。破除“三铁”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企业内部责任不清、压力不大、风险弱化、竞争力差的问题,是企业经营承包的继续和深化。因此,要教育干部职工端正思想,充分认识破除  相似文献   

2.
<正> 打破“三铁”,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是当前搞活企业的中心议题,也是企业走出维谷的关键步骤。但是,在打破“三铁”的过程中,人们的认识不尽一致,特别是由于“三铁”以牢不可破的姿态跟社会主义伴随了四十年,现在要打破,不仅许多人不易接受,而且议论颇多,有的人认为打破“三铁”是对社会主义的抵毁,有的人认为打破“三铁”损害了职工主人翁地位,更有人认为打破“三铁”会造成社会经济秩序的不稳定,等等。因此,有必要在思想上从四个方面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3.
风风雨雨,改革已走过十三个年头,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我国的经济发展仍然步履维艰,体制尚未理顺,特别是国营企业效益下滑,效率低下,缺乏生机与活力,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不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不彻底打破“三铁”,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不能更好地发挥。力破“三铁”、转换机制、深化改革已成大势。但是破“三铁”,牵一发而动全身,特别是触发了一部分人的即得利益,权乎?钱乎?乌纱帽子?于是,破“三铁”希望与困难并存,动力与阻力同在……“三铁”如何破,需要哪些配套措施?《破‘三铁’需要注意解决那些问题?企业破“三铁”转换经营机制,对政府职能的转变提出哪些要求?再度流产?希望有识之士参加我们的“破三铁”大讨论》。  相似文献   

4.
<正> 我们认为企业破“三铁”应建立四个机制。 ——任人唯贤的择优用人机制 企业要发展,要有一大批懂生产、会管理、善经营的人才。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用人是否妥当,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但是,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骏马能历险,为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求短,智者难为谋”。因此,用人必须坚持因才适用原则,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破“三铁”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发挥人的最大潜能,实现生产力中劳动者、  相似文献   

5.
打破“三铁”,是实现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然趋势。打破“三铁”,不但企业自身要勇于改革、善于改革,而且需要社会各方面予以紧密配合,才能富有成效,达到预期目的。财政,作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手段,作为掌握资金收入与分配的主管部门,更应从改革的大局出发,实施一系列相应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力度的加大,企业破“三铁”、转换经营机制已是紧锣密鼓。企业破“三铁”,机关怎么办?这是摆在我们政府机关面前的一个紧迫的课题。现在政府还对企业担负着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正> 打破“三铁”作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重头“戏”,已在全国陆续展开,成为搞活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解课题。 “三块铁”如何打,企业经营机制怎样转,这是摆在每个企业面前必答的一份考卷。而政府机关职能的转变是解答好这份考卷的先决条件和关键所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改革事实证明,政府机关职能不转变,企业经营机制难转换。 企业的发展要走向市场,达到优胜劣汰,就必须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1992,(4)
<正> 以破“三铁”为开端的轰轰烈烈的深度改革,使我们仿佛听到咚咚的战鼓已从遥远的布满成功喜悦的农村,界临一幢幢威严的都市,共和国的巨手缓缓而又坚定地挥了下来……从街谈巷议到茶余饭后,“破‘三铁’之后我们怎么办”成为今年全民共同关注的头等大事。真正关注民族兴亡的仁人志士扼腕赞叹:这着棋早该走了! “三铁”之破,能够使竞争的主体真正置身于机会、条件均平等的外部环境,体现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生态自然平衡规律。“三铁”形为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实则是封建制几千年沿袭不绝的官本位所引申开来的巨大阻力。文明的进化,历史的嬗变,从来是以革旧布新为己任的,其势磅礴,不可阻遏“三铁”既破,体现在我们每一位公民身上的特质,就是两个字:真干。  相似文献   

9.
“企业转制了,政府做什么?”,要回答这一热点问题,首先要分析这一问题的两点实质。 问题的根本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是什么?企业转制后,政府工作如何体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过去,我们在执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中存在一些误差,以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政府要直接抓企业、抓项目、抓投入,政府在很大程度上离开了自己的职能岗位,充当了企业的总公司,干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其结果是造成“政府乱管、企业乱亏”的被动局面。 实际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所以“企业转制了,政府做什么?”的问题可演绎成这样:  相似文献   

10.
应用《商业银行法》是扭转“两乱”的有效途径熊开国,刘望勤银行素有铁帐、铁款、铁算盘的"三铁"美称。但近些年来,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日趋恶化,资产沉淀、流失日渐严重。这个问题,既是中国这块大地上所有国有银行(也含部分近些年组建的其他形式的所有制银行)的一大...  相似文献   

11.
<正> 打破“三铁”,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势在必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开始惊醒了,人们第一次在过惯了四平八稳的生活后开始对手中的“饭碗”产生了忧患。人们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社会主义只能提供给人们以吃饭的机会 但不能让人人端着“铁饭碗”,个个吃着“大锅饭”。  相似文献   

12.
以打破“三铁”为主要内容的深化企业改革,正在神州大地逐步引深,优化劳动组合作为企业改革的一种基本形式,正以其本身具有的特点被许多企业所采用。不言而喻,这项改革涉及企业的每个干部、工人的切身利益,有部分人员要被优化下来,因此,解决好优化下来人员的转化工作是当前企业改革过程中应该考虑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申文昌 《经济师》2002,(2):121-121
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新发展 ,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性文件 ,也是我们做好各项金融工作的行动指南。作为基层中央银行 ,要落实好“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就必须大力弘扬“三铁”精神 ,从每个人、每件事做起 ,扎扎实实履行好各项职责 ,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每个员工 ,真正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实到当前开展的弘扬“三铁”精神的实际行动中去 ,唯此 ,我们的金融服务水平才能有一个新的提高。一、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就必须坚持“铁账本”…  相似文献   

14.
<正> 在我国经济管理中,存在着“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一管就死”是易于理解的,因为如果计划机关把企业的一切活动都纳入必须严格遵守的计划之中,那末企业便很难以主动的方式从事经营,从而会失掉活力,停滞不前。然而,怎样会“一放就乱”呢?所谓“一放就乱”是说,当计划机关放宽计划约束,仅仅控制几个宏观指标,而在微观层  相似文献   

15.
<正> 众所周知,“铁帐、铁款、铁算盘”是银行久已形成的职业作风,曾被誉为“三铁”。然而,“三铁”还能继续“铁”下去吗? 近日笔者借参加一次储蓄业务稽核的机会了解到,在使用计息机具的一些储蓄所,业务人员由于不重视算盘作用,在计息机具发生故障的情况下,若使用算盘进行手工计息,计算速度及计算准确程度都不能使人满意,差错率相当大。如某县工商银行有一个储蓄所,由于调整存款利率,上级行对储蓄所的计  相似文献   

16.
<正> 目前,在深化企业改革,打破“一大三铁”,转换经营机制,搞好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应在效益观念上实现五个转变: 一是应由分散效益向规模效益转变。当今世界经济,随着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过去那种搞大而全、小而全的做法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看上去生产经营项目多,但往往缺乏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企业的产品效益分散,难以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因此,必须转变生产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认为,要实行有效的宏观控制,必须对我国现行的控制机制中的硬件(地方政府、银行、企业)进行改组,进行利益分解——分解地方政府和企业在扩张投资方面的联盟,把地方政府从扩大再生产活动中分离出去;分解企业和企业职工在扩大消费基金方面的合力,使企业具有独立的利益和“人格”——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利益结构,这样才能根治“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顽症。  相似文献   

18.
随着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对银行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三化三铁”是农行提高自身基础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文中主要就基层网点开展“三化三铁”创建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改善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所谓“三个一”现象,就是“一哄而上”、“一刀切”、“一个怪圈”(即“一放就活、一活就乱、一乱就管,一管就死”),这是我国证券市场上的一个痼疾。“一哄而上”,首先体现在股票发行上。股票发行的审批缺乏一个严格的标准,因此一些不合乎要求的企业千方百计地混进股票发行的队伍。如一家经营汽车的企业,获得发行股票的批准后,毫无节制  相似文献   

20.
林荫 《发展研究》1996,(3):21-22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从福建五十五位厂长、经理呼吁松绑放权,到企业承包、租赁、破“三铁”、企业经营机制转换、股份制企业试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历了一段较长时间的艰难曲折过程。如今,国有企业改革被认为已经处于关键性的攻坚阶段,加大国有企业的改革力度,对部分长期没有活力的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