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问题."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入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目的就在于解决农民最重视的土地问题.本文是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回顾四十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农村土地改革的历程,得出以下几点启示:既要坚持土地公有制,又要坚持家庭经营的基本制度;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要切实符合国情;要充分发挥农民创造力;要坚持政府在土地制度变革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土地整治是当前改变土地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最为有效的手段。土地整治促进了土地流转使得耕地集中连片,提高了耕种的机械化水平。该文以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为例,对土地整治促进农村土地整治作用进行了分析;依据农村土地整治现状,分析了当地土地整治工作的困难和问题,并就土地整治策略提出方法和建议,希望能促进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3.
土地整治是提高耕地利用率,发展现代农业,缓解建设用地需求与保护耕地红线矛盾的一种有效措施。全椒县通过大力开展农村土地整治,保护和增加了耕地资源,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居住环境,促进了土地流转经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在土地整治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农村保障制度不完善、农民参与监督土地整治的意识不强等都影响着农民权益的实现。建议各级地方政府科学推进土地整理和考核,加大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创新,通过让农民分享土地置换后增值收益,建立并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加大项目后期管理等措施来更有效地保护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4.
正土地整治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田块合并重划,以及因修路挖渠等工程挤占耕地等情况,必须进行土地权属调整。这项工作直接涉及农民切身利益,也一直是土地整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处理不好则容易造成矛盾。通过对湖北省安陆市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深入调研发现,该市在长期土地整治实践中探索出一种  相似文献   

5.
统筹城乡发展情势下重庆土地储备整治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越  母小曼 《乡镇经济》2010,1(2):68-72
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统筹城乡改革将为重庆市的土地储备整治提供新的发展机遇,而通过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则搭建了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平台。文章提出了统筹城乡背景下土地储备整治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总方针,并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土地储备整治战略的实施策略:建立政府主导的管理体制,运用多种手段积极参与宏观调控;坚持市场运作的利益机制;坚持不断创新土地储备整治管理体制;积极推动土地整理产业化,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积极推进土地整理评价工作;加强土地整理立法研究,进一步健全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6.
<正>湖北省荆门市在全面开展土地整治之初,不少乡镇干部以及农民抱有相当高的期待。他们认为,在土地整治过程中,许多相连的小田被改为了大田,从工程技术上讲,这为"地块"的重新调整和配置提供了契机,完全可以借助土地整治的契机推行土地连片。然而土地整治的实际效果,却受到了多种现实因素的制约。在笔者调研的一个村,完成土地整治之后,村干部最初的想法  相似文献   

7.
结合土地工程项目后期管护现状,对土地整治项目管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总结,结合实际情况对如何落实管护责任,管理好、利用好土地整治项目提出一些建议,期望土地整治项目建成后能让社会满意、群众受益,更好地发挥土地整治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8.
对农村土地整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全国范围内正在进行土地整治专项规划编制的试点,也有一些地区正在开展具体的土地整治项目,在规划设计及实施方面总结了经验,整治的效果比较明显,当地农民着实尝到了国家政策的甜头,无论是田间基础设施,还是村庄内部整治,都有较好的改善。但土地整治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文章从土地整治的基本概念、原则、存在的问题及保障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地处陇东黄土高原东部的革命老区合水县,也没有摆脱生态环境恶化的困扰。我们经过反思,把实施生态环境整治作为富民兴县的战略工程常抓不懈,取得了初步成就,对生态环境建设也多了一些思考。生态环境建设要坚持一个原则坚持一个原则,就是要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原则。目前,最迫切的是要解决好林粮矛盾和林牧矛盾。首先要治理荒山,着力发展生态林。合水县荒山荒坡面积很大,除国营林场外,就有100多万亩,其中宜林荒山荒坡达75.4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17%。从荒山地理条件看,绝大部分是土层深厚的黄绵土,有利于植被生长,但坡度大,保水能力差。针对这一现状,1997年合水县委、县政府通过认真研究论证,提出并实施生态整治战略,将荒山荒坡作为生态林建设的重点,坚持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并举,建立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农业还是现代化建设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靠深化改革。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最大的政策,就是必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要抓紧落实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真正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的颁布实施,各省级、地市级、区县级土地整治规划也陆续于2013年编制完成并发布,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坚持土地整治与生态保护相统一,实现耕地保护要落实数量管控、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三位一体"的目标。而目前的土地整理工作多以增加耕地面积为主要目标,忽视土地整理活动对耕地及其所在区域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文章从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出发,结合项目实际探讨土地整理项目中融入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技术路线及设计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宁波通讯》2013,(12):99
宁波市国土资源系统自2008年起通过围涂造地、低丘缓坡开发、标准农田建设等累计实施土地整治新增拼地面积15. 9万亩,超额完成省政府‘百万"造地任务。宁波市政府慈澳币政府、余姚市政府被省政府评为"百万"造地保障工程建设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的演变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过程:实行土地改革,把封建土地制度改变力“耕者有其田”的农民所有私营制;土地改革基础上实行以土地、牲畜、农具等生产资料入股分红的互助合作形式的农民私有合营;经过高级农业合作社和农村人民公社化实现了集体公有公营;  相似文献   

14.
闻着稻谷的飘香,望着那一片片绿油油的瓜菜,农民们的脸上总是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他们说:“感谢县委县政府几年来大力抓好农业综合开发,使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大大改善,农业明显增效,咱们农民得到增收,致富奔小康更有信心。”近几年来,澄迈县坚持以开发利用土地水资源为中心,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对全县大田洋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机械化程度,提高抗御自然风险能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并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应用步伐,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生态、社…  相似文献   

15.
杨荣利  张佳 《辽宁经济》2010,(12):89-89
土地开发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采用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手段,对田、水、路、林、村等进行综合整治,调整土地关系,改善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生活条件,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为目标的国家措施。鞍山市从2002年开始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截至2009年底,  相似文献   

16.
开展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评价,可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土地整治工作提供参考。文章以甘肃省华池县2014年土地整治项目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和综合指数法评价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从整治前的11.3提高到15.94,提高了4.64,土地整治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环境效果;在未来土地整治中,应强化居民点整治提高绿化率,加大田间道路路面硬化及其两侧的农田防护林建设力度,切实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7.
清代族田经营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族田,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一种重要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它牵涉的方面很广,特别是与中国封建社会束缚农民的四条绳索之一——族权有着直接关系。近年来,史学界对族田问题已开始关注。但有关族田经营的具体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作为族田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对于族田的管理、田产、地租的经营、土地的增殖、租入的分配等具体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希望得到同志们的指正。  相似文献   

18.
正严清华十多年来带领黄金村村两委一班人,白手起家,因地制宜,艰苦创业,先后创办了金土地农地、农机和有机稻米专业合作社,硬是将一个地处偏僻的省级贫困村,建设成国家级生态村、全国人口计生工作先进村、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江苏省卫生村、生态村、文明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常州市、金坛市小康家园示范村。2012年,金坛市黄金村集体固定资产达1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8000元,村集体收入突破300万元,其中经营收入160万元。黄金村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荣誉数十项。村党总支书记严清华先后获得了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江苏省劳动模范、优秀党务工作者,  相似文献   

19.
清代之前,广西土司地区的土地、村落权属依靠历史、神话进行宣称,并且只是在土司阶层内部进行流动。进入清代,土地权属发生分化:土民掌握私造之田的土地权;膳田("膳村")的土地权仍然跟居住、耕种其上的民众没有关系,这种土地的交易意味着居住其上民众依附对象的转移。民国初年,当地民众运用订立契约、购买土地权的方式,在掌握土地权的同时建立国家层面认可的户籍与身份;役田的土地权性质介于造田、膳田之间,土民掌握"残缺的"土地权。有清一代,土民通过改变役田性质减轻劳役,逐渐掌握了役田的完整产权。清末民初,役田的劳役解除最终完成。土地权与人身权相辅相成的现象可以丰富中国契约、地权研究的总体理论。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白银市2011~2015年土地整治为研究目标,根据分析白银市土地整治规划目标完成情况、各县区整治规划完成的情况、规划项目实施分布情况、土地整治项目安排执行情况以及土地整治项目资金投入情况5个方面对白银市2011~2015年土地整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