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民营企业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已经完成或成在经历从第一代企业家向第二代企业家传承的阶段。部分企业在传承过程中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无论是家族人员之间的世袭还是引进职业经理人的禅让都有着较多失败的案例。  相似文献   

2.
单东 《浙江经济》2007,(11):22-25
民营企业的传承是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一个棘手问题。民营企业的代际传承不仅是企业资产所有权和控制权的传接,而且也是能否实现民营企业家的社会文化资本的有效传承。民营企业传承问题涉及企业所有权的分配、股东所有权的转移、企业财产的保护、家族成员矛盾的解决、家族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等种种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梅新育 《浙江经济》2012,(12):32-33
民营企业富二代接班的挑战在于"上不通天,下不着地",要解决好这一问题,顺理成章地就需要"接地气"与"通天"30多年过去,改革开放初期意气风发的新生第一代企业家群体已经必须直面企业经营管理权传承问题,民营企业交接班问题尤其突出。倘若仅仅是工薪阶层人家,其财产跨代传承与管理不过是单纯的家庭私事,民营企业交  相似文献   

4.
王建东 《中国高新区》2010,(11):126-129
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人们最感兴趣的莫过于民营企业的传承问题。这一方面源于民营企业鲜明的个性容易吸引公众和媒体的视线;另一方面也源于民营企业固有缺陷所造成的短命现象。  相似文献   

5.
自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家族企业作为中国社会民营企业重要的经济组织形式之一,在本世纪将进入权杖交接的重要阶段,家族企业的发展有着自身的生命周期,其中代际传承是这一生命周期中的重要一环。如何顺利完成交接,实现代际传承成为管理学界理论及实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突破以往对传承过程的研究,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探讨家族企业传承问题,以期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家族企业领导权成功交替的新路。  相似文献   

6.
民营企业传承是民营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本文认为就中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应该秉承“子承父业”的模式。笔者运用管理学、制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对“子承父业”模式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成功实现“子承父业”传承模式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一偶 《浙江经济》2007,(18):4-4
近来,媒体争相报道“宁波家业长青民企接班人专修学校”第二期家族企业接班人专修班开班的消息。民营企业的接班人培养、企业的顺利传承等问题一时间成为社会的焦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根据传承异质性水平不同将家族传承模式分为父子共同创业继承和内部培养继承,从企业创新角度理解“代际传承之困”。研究结果表明,与培养继承的接班二代相比,父子共同创业的二代接班后企业的研发投入水平更高、创新绩效更好。进一步研究发现,家族持股比例提高、一代创始人在企业“垂帘听政”缩小了两类传承方式下家族企业创新的差异,此外二代性别和受教育水平对传承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父子共同创业二代继承的家族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更高,并且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从而促进企业创新。本文以新型加转轨经济背景下中国家族企业发展历史为依据,考察不同传承异质性水平下企业创新行为,对家族企业顺利完成代际传承、实现“基业长青”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王扬眉  叶仕峰 《南方经济》2018,37(10):49-68
家族企业的跨代持续成长是其获取长效竞争优势的关键,以创业作为传承路径逐步获得认可,然而创业对家族企业传承的系统机制分析尚未形成。基于此,本研究从关注家族企业传承什么和如何传承转向创业对家族性资源战略传承以及对家族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微观作用机制的研究。文章基于资源观视角,以兼具创业和传承特征的宁波夏厦齿轮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单案例纵向研究,剖析在不同组合创业阶段家族性资源的代际传递和生成机制以及相关传承的策略性要素。研究发现:组合创业是家族性资源传承的有效途径,初次的适应性组合创业具有实验性质,是家族提供给继承者特有的试错和经验积累的过程,与后续的选择性组合创业形成一个创业深化体系;一代家族性资源为二代组合创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传承的策略性要素(家族信任、战略性教育和家族愿景认同)推动二代从适应性组合创业到选择性组合创业到一代+二代选择性组合创业的转化,促使二代家族性资源不断生成和内化并进一步驱动家族代际资源的融合和升华;最后文章构建了基于家族性资源传承的跨代组合创业理论模型。为家族企业传承和跨代持续成长提供启迪和借鉴,为后续创业行为研究和传承战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应具有文化内涵、人文精神,而不是单纯追求空间扩展、规模扩大。城镇化进程中,尤其应该注重城镇的文化传承功能。由于功利主义思想驱动、文化保护意识淡薄、城市建设认识单一的因素,导致我国城镇化建设存在以城代乡、拆迁破坏、千城一面等问题。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目前房地产企业项目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影响房地产企业项目成功开发因素的剖析,提出了相关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James VI (1567–1625) was chronically indebted, and this caused him frequent problems. This article presents two series of systematic data that together indicate the main contours of his indebtedness: (1) end‐of‐year deficits, and (2) hived‐off debts which the Crown left unpaid for long periods (sometimes permanently). The hived‐off debts, reconstructed individually, constitute a narrative of fiscal policy‐making. Instead of a large and catastrophic bankruptcy, James in effect had numerous small bankruptcies. He benefited from an emerging structure of Scottish domestic credit. He eventually repaid many of his debts after succeeding to the English throne in 1603.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家族企业继承人培养计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家族企业面临着经营者交接班的巨大挑战;结合中国家族企业实际、未来发展战略及中国传统文化,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在于培养胜任的家族企业继承人。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继承人培养计划,是中国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文章分析了中国家族企业交接班四大困境,并提  相似文献   

14.
我国垃圾发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垃圾发电是解决城市生活垃圾十分有效的手段,但是却在投资机制、上网电价、二次污染等方面存在问题。本文在分析垃圾发电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第二代农民工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海 《特区经济》2009,(10):229-231
1984年,中央出台"1号文件",允许农民进城务工。转眼20多年过去了,民工潮依旧汹涌,变化却悄然产生。20多年间,农民工群体悄然"更新换代",第二代农民工作为一个群体,已赫然出现在身边。这个群体被称为"无根"的第二代农民工,他们所存在的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对第二代农民工当前所存在的自身问题及社会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赵然芬 《特区经济》2009,(12):181-182
农村大额消费刚性强,额度大,单靠农民自身积累很难实现,农村大额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不仅能把农村潜在的大额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刺激农村消费,而且为农村信用社巨大的存储差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但由于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农信社拥有大量闲置资金却很难开展该项业务,而民间金融依托信息优势和乡土文化因素开办该项业务却很成功。农村信用社和乡村中介的金融联结(转贷、雇用、合作、担保四种联结模式)可以实现两者的优势合作,从而化解农村大额消费信贷难题。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prospects of the financial systems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finance to ensure sustainable access to financial services for microentrepreneurs. It discusses three prerequisites for the success of this approach: the continued application of financial liberalisation policies; the delivery of financial services on a commercially viable basis by emulating the successes of informal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in solving the problems normally experienced by the formal financial sector when serving microentrepreneurs; and the continued appropriate support from governments and the donor community. It is postulated that these prerequisites will be fulfilled, making the author cautiously optimistic that the financial systems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finance will succeed in securing sustainable access to financial services for microentrepreneurs in the 21st century.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石油产业安全战略分析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石油产业安全面临资源接替矛盾突出、对外依存度高、运输风险大等严峻挑战,本文应用SWOT方法,对我国石油产业安全进行了战略分析,提出了资源接替、国际化、可持续、多元化等实现产业安全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e persistence of poverty in sub-saharan Africa constitutes a distressing paradox given the region's rich natural resources. To alleviate this endemic poverty and improve the well-being of the inhabitants on a sustainable basis, require the promotion of integrated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plans with prioritised objectives based primarily upon basic needs, namely improved food supply, better environment, and improved health, shelter and fuel energy supply through enhanced manpower. Prioritisation of the policy objectives appears necessary to optimise the limited investment resources. Severe financial limitations, weak job incentives, mismanagement, intersectoral rivalry, political-economic disunity, and a general lack of an enabling environment loom as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ch S & T plans. But these problems could be surmounted by imaginative financial mobilisation arrangements, rational resource management, appropriate incentives and education, co-operation, and a will to succeed.  相似文献   

20.
张乐明 《中国经贸》2008,(18):82-84
求生存,求发展,是每所学校都面临的现实问题。无论是基础较好的重点学校,还是基础较差的一般学校,都需要在竞争中巩固发扬自身优势,形成自己特色,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都要思考在社会、公众中如何树立良好形象、最佳形象的问题。塑造学校形象.是推动学校自主发展的重要策略,它是用提升师生员工的整体素质来提升学校形象,用学校整体形象来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实力。良好的学校形象不仅可以为学校创造发展的契机,而且,还可以为学校增强教育质量,为学校改革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