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继铭  吴华 《金融博览》2006,(12):15-15
中国人民银行11月3日宣布,从2006年11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在短短的半年之内,连续第3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相似文献   

2.
3.
鞭打慢牛——评央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04年4月25日起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  相似文献   

4.
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从1984年建立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到2003年的近20年里,我国仅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过6次调整。但从去年8月到目前不足8个月的时间里,人民银行就连续3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后两次仅间隔18天(分别为3月24日、4月11日),政策实施时间为同一天(4月25日)。人民银行如此频频出招,与近一年来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以及当前宏观经济运行形势的大背景密切相关。分析最近这3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其政策力度和着力点各有不同,从中不难看出这一政策连续调整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郭子初 《中国金融家》2010,(11):120-121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上调之后,主要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8%高点。此番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已是央行在今年内的第六次上调,而在近1个多月里,央行已经连续4次出手:  相似文献   

6.
赵耀 《中国金融》2004,(8):64-64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4月25日起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确定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依据。包括: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率,金融机构内控机制状况和发生重大违规及风险情况,金融机构支付能力明显恶化及发生可能危害支付系统安全的风险情况。二是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实施对象。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采取统一框架设计和分类标准,实施对象为存款类金融机构。三是确定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方法。根据资本充足率等4项指标对金融机构质量状况进行分类。根据宏观调…  相似文献   

7.
8.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4月25日起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其主要内容是金融机构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与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状况等指标挂钩。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越低、不良贷款比率越高,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就越高;反之,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越高、不良贷款比率越低,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宣布,从2010年11月29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已是存款准备金率年内的第五次上调,而且距前一次宣布上调相隔不到10天时间。经过两次上调后,部分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将达到18.5%甚至19%的水平,刷新近年来的历史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外资》2011,(11):8-8
距离上一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不到一个月时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5月18日起.再度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差别准备金率制度作为一项制度创新,已经移植到国内。这一措施对于调整我国的准备金制度及其与国际社会接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同时差别准备金率制度植入后,也面临着“本土化”,即与正式制度及非正式制度的兼容问题。本文拟对该问题作出解答。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博览》2008,(5):8-8
4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调整后的存款准备金率水平为16%。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三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也是我国自1984年设立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的最高水平。根据商业银行的存款数据估算,此次调整后可以一次性冻结资金2000亿元左右。  相似文献   

14.
差别准备金率制度作为一项制度创新,已经移植到国内.这一措施对于调整我国的准备金制度及其与国际社会接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同时差别准备金率制度植入后,也面临着"本土化",即与正式制度及非正式制度的兼容问题.本文拟对该问题作出解答.  相似文献   

15.
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一项侧重机制效应的举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是一项国外中央银行未实行过的货币制度。在部分国家中央银行业已实行零准备金率制度而主要依靠公开市场业务和基准利率变动来调节货币政策的今天,我国中央银行推出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在一些人看来似乎有些不合时宜。但仔细分析中央银行的这项政策,可以发现它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它是吸纳发达国家货币当局的“及时校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的介绍,分析了在我国实施该项制度的效应和历史地位,得出以下结论:(1)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总量的工具,也是促进金融机构稳健运行、防范支付风险的有效手段;(2)该项制度是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协调配合的尝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的配合机制将会受到考验;(3)该项制度的近期效应影响有限,重在对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中长期效应,特别是对商业银行无理性放贷行为进行有效约束;(4)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是基于中国经济金融环境的一项制度创新.属于一种过渡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我国金融宏观调控中的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款准备金率是货币政策的三大传统法宝之一,由于其政策效果过于猛烈,随着各国中央银行调控方式的多样化,它已经逐步退出了日常操作的货币政策工具范畴,存款准备金制度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发展演变过程也证实了这一点。但是,为什么我国近期要频频动用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而较少使用其他政策工具呢?笔者从金融调控和金融监管两个层面入手,立足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试图剖析央行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政策实施金融调控的深层原因;并从金融监管的角度,简要分析了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所代表的正向激励和激励相容的监管理念在我国金融监管中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8.
对央行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存在明显的通货膨胀压力,表现在货币供应量强劲增长,信贷大规模扩张;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进出口的高速增长以及CPI的增长等。2003年全国GDP增长9.1%,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2003年的M1增长了18.7%,M2则增长了19.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7%,投资额占GDP的比重上升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4年6月16日起,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杨婕 《时代金融》2014,(8):71+75
本文从物价水平不断上涨的角度,运用货币的国际收支理论框架,通过我国以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为手段的货币政策进行分析,得出该货币政策难以实现应对通胀的货币政策目标,且会给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造成一定的困难,并给实体经济带来负面影响的结论。针对该结论,本文将在文章后部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