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刘婧 《经济师》2013,(11):44-45,47
随着服务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顾客参与服务创新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关注。文章旨在探讨顾客的心理机制对顾客个人创新行为的影响。文章在文献回顾和综述的基础上,界定了顾客心理契约,顾客满意以及顾客个人创新行为的内涵,并构建了服务企业中顾客心理契约,顾客满意与顾客个人创新行为的关系模型,进一步从顾客层面上探索参与活动中顾客心理契约对顾客个人创新行为影响的内在机制。最后总结了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为下一步进行顾客心理契约与顾客个人创新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人”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思想发展史上,“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以追求私利最大化为目标的市场经济活动主体。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确立与发展,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人”也出现在各种经济活动中。在承认西方“经济人”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必须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人”范式:既要追求物质上的利己。更要追求精神上的利己。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决定经济人表现为物质上的利己为主、精神上的利己为辅;当生产力发展到较高阶段,物质上的利己将退居为次要地位,精神上的利己将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经济人”的道德三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古典经济学认为经济人的利己行为可以转化为道德行为,但现实经济生活中它并未真正实现,根源在于未能理解经济人的道德问题。分析经济人的道德之源和道德缺失,加强经济人的道德建设,既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也有利于构成功利性的道德系统。  相似文献   

4.
陈德华 《经济纵横》2000,(12):26-27
经济关系是经济学、经济伦理学的一个基本范畴。经济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利益,要承认个人的经济利益在经济利益关系中的重要位置,具有追求自身利益的利己动机的所谓“经济人”是经济学方法论的基本出发点,它也应成为经济伦理学所面对的一个基本前提。“利己”与“利人”的关系集中表现了市场经济的各种错综复杂关系,经济伦理学的任务是要解决市场经济中的思想道德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5.
经济学最基本的假设之一是经济人的假设,它是对现实生活中人的抽象。经济学家认为利己性是经济人的本性,利己心是每个人经济行为的动机。首先,经济人是自利的,即每个人在做出经济行为选择时,主要考虑自我的利益,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同时,经济人的利益是多元的,既包括经济利益,也包括非经济利益。非经济利益,通常表现为追求个人名誉、地位等。其次,经济人的利己主义会产生  相似文献   

6.
商业道德行为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企业角度研究商业道德行为选择问题。商业道德行为的经济本质是成本与收益博弈间对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追求的结果,而消费者反映、公司治理结构、管理者道德素质、制度环境是影响企业商业道德行为的重要因素。企业的经济行为必须具有最基本的商业道德。商业道德行为不仅是利他行为,也是利己行为。现代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就是要在道德完善和市场经济发展中寻找一种可以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对于利他行为,许多学者往往将它与利己行为分割开来进行分析,而且很少引入成本收益分析.事实上,利他行为和利己行为都是内部动机的一种偏好体现.本文通过引入利他主义参数和成本收益,提出了一个关于理性经济人的利他行为经济模型,并借助该模型对利他行为进行了符合理性的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在我国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它不仅要求政府、企业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而且也要求广大居民打破原有行为模式,努力适应市场经济,革新观念,调整行为,特别是要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居民经济生活中无足轻重的储蓄活动,现已成为居民最重要的经济行为,成为居民经济活动的基础和核心,也是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方面。一、市场经济中的居民收入与消费趋势1.居民收入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国民收入分配流程发生了显著变化。总的分配趋势是,政府向企业倾斜,企业向个人倾斜,…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分为三个层次:宏观层次上指政府;中观层次上指企业与中介组织,微观层次上指居民。市场经济条件下和谐社会的构建主体很大程度上就是市场主体。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这些市场主体。在所有活动过程中,市场主体各自严格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对构建和谐社会显得尤为重要。政府、企业、个人三大经济主体的行为,对经济活动是否承担社会责任是保持整个社会和谐的重要餐件。这些主体的基本活动就是经济活动,他们的经济行为是其他任何行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郭学斌 《发展研究》2005,(12):61-62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正加快由过去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市场经济的蓬勃生机在推动国民经济巨大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企业和个人在经济活动中唯利是图、有意识地实施败德行为的现象,直接影响到社会的有效运行。对经济败德行为进行剖析,找出根源和解决途径,有助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大大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经济分析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分析经济运行的效率,进行经济机制设计。由于“新经济人”需要有良好经济运行机制的支撑,所以,不能作为经济分析的前提假设。面对当前我国大量存在市场机会主义行为的现实,以“存在‘经济人”’假设替代“经济人”假设和“新经济人”假设,可以既与“人都是自私的、利己的”资产阶级观念划清界限,又避免“新经济人”需要有良好经济运行机制支撑而不能作为经济分析前提假设的困境,并且可以为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效防范参与者机会主义行为的市场运行机制提供逻辑起点。“效率不减原理”指出,满足“经济人”真实显示偏好的经济机制并不妨碍“利己利他经济人”,即“新经济人”利己利他偏好的真实显示,保证了“存在‘经济人…假设下所得的机制应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实践中效率不减,从而进一步讨论了“存在‘经济人'”假设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理论创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经济行为进行道德评价,是实现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根本目的的思想保证。人的对象化活动背后的利益关系,使得经济活动同时具有道德属性,并可以对之进行道德评价。对市场经济活动中形成的伦理关系和经济行为作道德性质的评判必须坚持道德历史主义的评价方法。对经济行为进行道德评价时,应具有社会主义功利意识,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注意经济效率和社会整体效率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影响会计行为的内在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耿建敏  李丽 《经济论坛》2003,(10):79-80
影响会计行为的内在因素又可称为主体因素或主观因素,主要是指会计行为主体的心理因素,包括会计行为个体的心理因素和会计群体的心理因素。一、会计行为个体心理因素会计行为个体心理可分为会计心理过程与会计个性心理。(一)会计心理过程会计心理过程包括会计认识过程、会计情感过程和会计意志过程。1.会计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活动中表现出的各种心理现象。会计认识过程是会计个体在会计活动中对经济活动感觉、知觉、思维、想念、记忆的过程,是会计行为个体对经济活动的现象进行反映、监督、分析、判断,并在此基础上施…  相似文献   

14.
不同的经济学理论研究了政府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关系,相应地,也假定选择了政府在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时的不同的行为角色,它逐步促成了保障政府经济管理行为实现有效性的两个最基本的理论命题,主导着政府经济干预或管理行为向适度化、科学化、系统化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上市公司在经济资源配置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会计信息作为资本市场各种融资管制的重要铱据,对资源配置具有直接的经济后果,因而导致了上市公司愈演愈烈的会计寻租活动,本文在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寻租行为主要表现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预防会计信息寻租行为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谋南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或利己主义,几科成为西方经济学和中国改革中的经济学的具有公理性的基本假定之一。人的利己趋向源于生物学意义上的存在,然而,现实中的人活动本质上是由一定制度的社会关系决定的。在一定制度框架内,如果没有基于一定竞争与合作关系对自然的共同占有,就谈不上个人利益,因此,现实中作为经济主体的人,并不总是利己的或个人最大化利益的追求。本就此展开论证。  相似文献   

17.
牛习昌  于清华 《经济与管理》2003,19(4):13-14,22
按劳分配是以活动为尺度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有着本质区别。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特有实现形式,表征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借助市场竞争实现,以所有实现社会劳动为首要的劳动评价标准,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有效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8.
亚当.斯密完整地提出了"经济人"思想,强调在市场经济中个人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动机是谋求私利,并且个人谋求私利的活动将自动地增进社会福利。斯密以来的经济学家根据新的经济条件不断丰富和完善"经济人"思想,构成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分析的基础。马克思则提出了不同于西方经济学的"经济人"思想,并体现于其经济学著作中。本文对西方经济学"经济人"假设与马克思"经济人"的思想做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9.
企业中的人性假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志扬 《经济管理》2002,(20):22-27
本文对经济学理论和管理学理论关于人性假设的理论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两门科学因为研究的目的不同,因此对人的本性就有不同的假设。论文比较分析了管理学中不同的假设的异同点,提出了西蒙等人提出“有限理性人”认识是“客观有限理性”、而人由于情感与心理方面的原因而表现出来的非理性行为是“主观有限理性”的观点,在此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应在企业中形成这样一种机制:它能激发每个企业成员的工作积极性-识别和满足企业成员的各种不同需要,使个人的目标能得到实现;又能约束和规范每个成员的行为-使个人的行为在满足个人目标实现的同时,有利于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唐卓瑶 《经济师》2012,(6):57-58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信用的好坏是衡量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发达的市场经济,必然有健全的信用制度作为基石。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信用问题也日益突出,信用缺失将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了经济活动的效率,造成社会资源浪费,严重阻碍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传统经济学在分析问题时都是以"经济人是理性的"、"市场信息是对称的"等假设为基础。但现实经济活动中,交易主体的信用行为并非完全理性,文章运用新兴的行为经济学理论来解释,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失信行为的各种现象,并提出了相关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