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作为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推出以来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通过比较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与信用违约掉期的区别,研究了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定价问题,针对境内金融市场的现状讨论了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在经济下行期面临诸多挑战,利用信用衍生工具可以有效减缓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承担,降低中国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累积,有效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中国金融市场快速深化,法规逐步健全,为发展信用衍生工具提供了有利条件,立足现实,审慎稳妥发展信用衍生品,是中国当前纾解金融体系信用风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信用衍生产品拥有高收益性和难以避免的高风险性。中国的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处在起步阶段,银行关于信用衍生产品的信用风险信息披露还存在许多问题,以信用违约互换的信用风险管理政策披露为对象,借鉴美国银行相关信息披露的经验,探讨完善中国信用违约互换的信用风险管理政策披露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已经不足以降低信用风险。通过对信用衍生品的使用,确实在改变、分散和转移信用风险方面起到了无可置疑的作用。随着我国金融业改革的逐步深化,信用衍生产品作为金融衍生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会被逐步纳入中国金融业改革中。文章中,笔者着重研究信用衍生品的作用以及在我国现阶段,推进信用衍生产品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希望能够为我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5.
汪梦迪 《经济师》2012,(7):258-259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能够转移和分散信贷风险,从而成为金融机构专门管理信用的工具。目前,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主要有信用风险缓释条约和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两种形式。我国的融资机构一直都是以间接融资为主,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分散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缓解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失调的状况,防范系统性风险等。  相似文献   

6.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末,我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推出了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开启了银行风险管理的信用衍生工具时代。近年来,为了降低银行信用风险,盘活信贷资金存量,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再次被监管部门提及,更强化了对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前期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我国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可提高我国银行风险承担能力,但考虑到外部经济影响因素时,其作用是不显著的。这说明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还仅仅是银行风险管理的辅助手段,其风险转移功能有待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7.
与市场规模迅速扩容相比,我国债券市场对于信用风险管控能力的提升方面相对滞后,这直接导致了债券市场违约风险急剧上升。而违约所具有的连锁性、规模性和危害性,使得我们必须对信用风险管理给予高度重视。本文在对目前债券市场信用风险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提出从完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和营造信用风险管理环境两个维度来提升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管控能力。  相似文献   

8.
抵押担保是银行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之一。本文从抵押担保的生成机制、作用机制和研究新进展等几个方面,封抵押担保和信用风险缓释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梳理,为深入研究抵押担保信用风险缓释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与风险缓释绩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蕾  仝宜  苏振锋 《生产力研究》2006,(1):75-76,87
文章从市场结构、规模、参与机构等方面介绍了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概况,分析了信用衍生产品对银行信用风险缓释的计量。同时,结合我国银行业改革的实践和国际银行业发展的现状,讨论了我国银行业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汇总分析了我国信用风险结构模型方面的最新进展,以期为后继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企业债券信用风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娟 《经济师》2005,(1):136-137
文章对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状况进行分析,就学者对国内企业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定量分析作了评析,并且对我国企业债券信用风险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申韬 《当代经济》2008,(4):110-111
文章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信用风险成因的深入探讨,提出了如何借鉴日本经验,加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信用风险度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加强信用风险的度量和管理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对金融业的稳定也意义重大。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局限性较大,而信用缓释工具有把信用风险从基础资产和市场风险中分离出来、并提供转移机制的独特优势,理应成为商业银行首选。文章首先分析了国际信用违约互换在违约事件中的表现,分析了信用缓释工具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利用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有效管理信用风险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Leland-Toft模型的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华  邵斌 《财经研究》2005,31(8):38-47,58
文章首次运用Leland-Toft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该模型得到的预期违约率能够较好地描述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不同信用级别上市公司的预期违约率有明显的不同,因而该模型在识别我国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时显示出一定的有效性.根据新华远东的信用评级体系,我们从Leland-Toft模型计算结果中发现:二A级以上公司、三B级以上公司和三B级以下公司分别在三年、一年和半年内的预期违约率接近为零,而我国上市公司长期的预期违约率则普遍偏高.  相似文献   

15.
金志博  王红娟 《当代经济》2009,(20):142-143
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正式实施,为银行业进行信用风险管理提出新的挑战.本文对国际上信用风险管理实践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应用信用风险模型中的问题,并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周萍  毛加强 《经济师》2005,(2):49-49,51
信用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文章首先定义了信用风险计量的基本概念 ,接着从分析信用风险计量的原理模型入手 ,指出了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信用风险计量模型并不适用于我国 ,最后对我国商业银行开发信用风险计量模型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刘新  祁源  喻靖 《经济师》2010,(1):9-11
基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形势严峻,我国银行业也应再次审视潜在的金融风险,以确保我国经济在经济危机的蔓延中减少波及。文章研究了我国银行业如何运用信用衍生品防范和规避风险,涉及信用衍生品的涵义、特点及作用等内容,着重分析我国创造信用的过程及潜在信用风险损失,并举例解析了控制信用风险的信用衍生品对冲策略,借以分析信用衍生品在我国银行业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王海燕 《经济师》2010,(9):203-204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还相对较低,与外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在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成因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的商业银行在进行自身的风险管理时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外部监管,完善信用评级等措施来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体系范围内所存在的风险管理相对落后的问题,力图在风险管理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9.
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角,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同时信用风险一直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信用风险的管理水平决定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乃至社会的安定与和谐.本文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现状进行分析后,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及其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丽瑞 《经济问题》2008,(11):97-99
信用风险是银行业面对的主要风险之一,如何有效地度量和管理信用风险是银行风险管理者尤为关注的问题。介绍了传统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和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新巴塞尔协议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和基于信用衍生产品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法,以期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