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八大中被重申的宏伟目标,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人口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渠道和扩大内需的主要载体。在论述人口城镇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甘肃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人口城镇化现状及特征。结果表明,目前甘肃省人口城镇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与全国和西部的差距却在逐年拉大,且呈现出区域内的不平衡,认为甘肃省应从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发挥中心经济区"增长极"作用、进一步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注重城镇化"质"的内涵、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加强城市化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等几个方面切实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促进全面小康实现。  相似文献   

2.
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本质要求。本文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石家庄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呈现出的新趋势和新特征出发,深入分析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面临的困难与问题,进而从强化产业支撑、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善社保制度、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以及积极发挥城市社区和志愿者作用等方面提出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吉林省为例,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脱钩模型,分析2003年以来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的关系。结果表明:1吉林省人口城镇化发展呈现空间非均衡性和时间稳定性状态,高值分布于东部沿边地区和中部核心城市,低值分布于西部内陆地区和资源枯竭型城市;2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呈现递增态势(吉林市和四平市除外),基本教育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的地域分异明显,医疗卫生服务和市政设施服务的地域差异不大,文化体育服务的极化特征突出;3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始终处于拮抗耦合阶段,协调度较差,人口城镇化与文化体育服务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均呈下降趋势;4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呈现以强脱钩、弱脱钩、强负脱钩和弱负脱钩为主的脱钩状态。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工业化国家发展历程的剖析,得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人口城镇化伴随发生、二者应当协调发展的规律;根据这一规律,以山西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状况,并研究了二者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从而探索能够使区域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人口城镇化和谐发展的政策.  相似文献   

5.
崔龙建 《当代经济》2018,(1):122-123
毫无疑问,城镇化必然会对城镇的居民生活消费情况带来影响.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过程对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对消费结构和消费数量关系作了初步的分析,通过构建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随着甘肃省人口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和各项消费支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通过分析各项消费的权重,解释消费结构变化的原因,为甘肃省城镇化建设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深入,我国城镇化体系的协调发展状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学者们普遍认为健康的城镇化应该做到人口、土地和经济城镇化的协调融合.本文在梳理近年来诸多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多维度阐述了城镇化的内涵及特征,总结分析了学者们对人口、土地及经济城镇化之间协调关系的不同的研究角度、模型构建以及研究方法,剖析了三者不协调的原因,最后分别从多角度提出了促进三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定量评价是发现和解决旅游地旅游系统整体运行中复杂问题的一个有效手段.文章构建了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尝试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做了层次总排序,并对青岛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得出,旅游业的发展绝不能以破坏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为代价;考虑社区因素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旅游业应与其他产业形成良好的产业联动;教育先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积极挖掘旅游可持续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人口城镇化和跟上土地城镇化的步伐,优化我国城镇化政策,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评估土地城镇化相对于人口城镇化的效率。结果表明:2006~2012年,全国平均土地城镇化效率为0.851;全国人口城镇化速度明显滞后于土地城镇化速度,全国城区总人口应增加14.9%,现有的城市建设用地效率才能达到最高。西部地区平均土地城镇化效率最高,东北第二,中部第三,东部最低。如果土地城镇化效率达到最高水平,全国可以节约19.217%的居住用地、19.510%的公共设施用地、21.733%的工业用地、24.490%的物流仓储用地、17.097%的道路交通用地、22.083%的市政公用用地和21.933%的绿地广场用地,且保持现有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不变,就可基本容纳2020年60%的城镇人口。如果全国土地城镇化效率保持现有水平不变,承载2020年60%的城镇人口,需新增7128.3 km2的城市建设用地。应将东部地区作为2020年前我国人口城镇化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9.
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区的金融发展对城镇化的作用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水平对城镇化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但是这种推动具有滞后性.因此,本文提出通过大力发展金融业、改革金融体系、完善资本市场、发展直接融资来提高金融发展对城镇化的推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中央集权的体制下,财政分权使地方政府之间进行着激烈的经济竞争。在此形势下,地方政府实行了工业用地优惠出让和压低劳动力价格等措施;同时,为弥补财力不足,地方政府又大量依赖土地财政,这些都使得人口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不协调。2000-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和分位数回归分析证实了财政分权对人口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不协调的显著影响。因此,要想协调推进城市化进程,必须对财政体制和地方官员的绩效考核机制进行相应改革。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细分来说包括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空间城镇化.城镇化能够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工作上不遗余力,积极探索新的道路,追求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式.高密市作为山东省的一个普通县级市,近年在城镇化道路的探索上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效,走出了一条有地方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但目前,高密市仍然存在城镇化水平整体偏低,城镇化各方面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本文将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空间城镇化三个方面以及三者的相关关系,分析高密市城镇化发展的进程和现状,并给出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政策对于人口城镇化过程具有主导性作用,无论是计划经济时代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政策与城镇化发展的矛盾都十分尖锐。通过对现行起作用的政策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从中发现问题的实质和要害,试图说明这些政策对人口城镇化产生何种影响及影响的路径或机制如何,并对其进行政策效果评析。  相似文献   

13.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和新常态,我国城镇化发展亟需转变理念,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从而促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根据国内外的经验,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具有速度适中、水平适当、布局合理、城乡协调、发展可持续等五个基本要求。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2011年的数据,对我国35个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的城镇化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这些城市的城镇化健康状况整体水平不高,且在城市之间的差异不大,不同行政级别、不同地区、不同城市规模、不同人口密度的城市城镇化健康状况分布不均衡。这一结果与我国城镇化健康状况的总体情况是一致的,因而具有较强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扬 《经贸实践》2016,(2):349-35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就业机会,纷纷涌入城市,成为了新市民.城市人口的扩张与城市规模的扩大,就是典型的城市化过程.本文以思南县作为研究对象以便更加深入地、具体地研究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人口市民化行为,针对思南县出现的问题,本文从微观层次和宏观层次两个方面分析其制约因素,并从多个个方面提出了加快农村人口市民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人口从乡村向城镇转移,在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影响着城镇化质量。在此背景下,本文测度、分析我国及各省市的流动人口规模及其对城镇化的影响,并基于城镇化率和非农户籍人口比重的比较探讨我国及各地区的城镇化质量,结果发现:一是我国正经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主要是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中西部地区流向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但人口由中部向东部流动比由西部向东部地区流动更为明显。二是人口流动使得流入省和流出省的城镇化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在人口流出大省和流入大省表现尤为突出。三是随着人口流动规模的迅速增长,各地普遍存在着城镇化率高于其非农户籍人口比重的状况,且有持续增长趋势,即各地存在许多没有非农户籍的人口,这部分人无法享受城镇化福利和待遇,这与城镇化的实质相悖,我国城镇化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的发展决定了黑龙江省全面发展的速度,也是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与其他省份相比,黑龙江省的人口城镇化发展进程比较缓慢,人口城镇化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例如,产业结构对人口城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城市群发展不完善、小城镇的人口聚集能力低、社会就业问题等一通过对黑龙江省人口城镇化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黑龙江省人口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对黑龙江省人口城镇化发展的政策进行分析,以政策创新作为人口城镇化发展的另一突破口,在政策方面为黑龙江省人口城镇化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并为黑龙江省人口城镇化发展提出新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政治集权-经济分权的府际关系格局下,上级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往往通过下级政府逐级"加码"的方式来实现。基于"十三五"规划文本中关于人口城镇化率目标数据,从省级政府、地级市政府两个层面,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目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目标以及缩小二者差距目标三个角度,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在推进人口城镇化进程中的逐级"加码"行为。具体表现为:(1)在省级政府层面,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累计增加目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累计增加目标都显著高于中央政府目标。(2)地级市政府行为具有策略性,具体分为两种情况,当本地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基期值低于上级政府目标值时,地级市政府会选择较高的"加码"幅度;当本地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基期值已经高于上级政府目标值时,地级市政府会选择较低的"加码"幅度。(3)不论是在省级政府层面还是在地级市政府层面,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目标的"加码"程度都要显著高于对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目标的"加码"程度。地方政府的这种"加码"行为有利于实现中央政府提出的加快户籍人口城镇化进程、缩小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的政策目标,但也可能导致地方政府的"城镇化率崇拜"。  相似文献   

18.
位欣 《当代经济》2016,(15):15-16
分析了当前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人口城镇化统计、计算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针对人口城镇化统计的目的分别提出了修正思路.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1年~2012年河南省1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基于PVAR的GMM估计、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面板脉冲响应分析和面板方差分解等诸多实证方法,笔者考察了金融发展对就业城镇化、生活方式城镇化、城市建设城镇化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对河南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影响,金融发展显著抑制了就业城镇化的推进,但是短期内显著促进户籍人口城镇化进程,对生活方式城镇化和城区建设城镇化的支持则很不明显。格兰杰因果检验和方差分解分析表明:金融发展对城镇化的影响主要通过就业城镇化、户籍人口城镇化渠道产生。研究对河南省乃至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推进中配套金融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河南省人口流动规模、方向出现了新的特点。从人口流动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河南人口流动现状的梳理和对未来演化趋势的预测,发现河南人口流动存在着由外围向核心聚集、城镇人口向中心城市流动的趋势,其中人口向着以郑州为中心的核心城市圈流动趋势尤为明显。在此基础上,判定河南城镇规模结构朝着中心城市比重日趋增大的方向演化,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朝着以郑州为中心的核心圈规模和密度越来越大的方向演化。未来河南新型城镇化应重点放在省辖中心城市以上大中城市,并着重培育以郑州为中心的核心城市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