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7 毫秒
1.
<正>货币信用是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是指国家或机构统一发行代表一定金属货币的价值符号,用于在流通中发挥等价物作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红色金融实践活动,创设革命根据地金融机构,领导和推进货币信用制度建设,设计和发行了形式多样的货币,建立了独立自主的货币体系。为提高货币信用,稳定币值,以货币发行准备金保证货币发行信用,以十足兑现保障货币兑换,以储备物资调剂货币与市场的供求平衡,从而有效地控制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2.
信用     
信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能够履行与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的信任”,简言之,就是信誉的使用。有信,能让纸变为货币;无信,可令货币变成纸。央行发行货币,就是发行国家信用。百姓手持货币,就是持有对国家、政府的债权;华尔街生产金融衍生品,就是生产虚拟信用。金融产品的交易,也就变成信用财富的交易。  相似文献   

3.
信用     
信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能够履行与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的信任”,简言之,就是信誉的使用。有信,能让纸变为货币;无信,可令货币变成纸。央行发行货币,就是发行国家信用。百姓手持货币,就是持有对国家、政府的债权;华尔街生产金融衍生品,就是生产虚拟信用。金融产品的交易,也就变成信用财富的交易。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一、从铸币税角度看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 (一)国际铸币税的分配与计算 在现代文献中,铸币税被定义为货币发行者凭借其发行货币的特权,所获得的货币面值与货币发行成本之间的差额。本文所提出的铸币税概念是在货币流通超越国界后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形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世界各国陆续脱离了金、银本位,而以信用货币制度取代之。信用货币是本身无内在价值,又不能兑换成金属货币的现代货币形式。马克思指出,信用货币“……直接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的,而由出售商品得到的债券本身又因债权的转移而流通。”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更多的信用货币被创造出来,并取得了它特有的各种存在形式。目前,许多国家的信用货币包括银行券、支票及各种大额存单,商业票据和其他债券等金融资产。由于信用制度发展的不平衡,各国信用货币的种类、流通的方式及流通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货币搜寻模型单纯从市场的角度考虑国际货币的形成,忽略了一国政治影响力的作用,实际上国际货币地位的形成是市场力量与国家政治影响力共同推动的结果。本文结合货币政治逻辑的内涵,对Pittaluga和Seghezza(2012)的货币搜寻模型进行拓展,探讨政治影响力在国际货币的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表明:一国货币要被其他国家接受,需要该国国家权威的支持和提供各种信用机制作为保证;也需要使用国政府的支持;国际货币体现了发行国与使用国之间的一种政治交易。国际货币的这种政治逻辑为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历史经验所证实,对分析国际货币竞争、人民币国际化及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等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罗斯巴德在一篇题为《奥地利学派的货币理论》的论文中,将货币扩张导致经济周期的过程总结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信用扩张带来虚假的繁荣阶段。在这一阶段,由于货币发行者信用扩张的内在动机,导致物价暂时性的上涨,公众期待物价下跌而增加对货币现金余额的需求。结果,价格上涨比例常常低于货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货币比信用货币更有信用,用白条堆砌起来的所谓金融资产、信用货币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以房地产抵押背书发行的货币,至少为国民积累了实物资产,而以信用背书发行的货币,剩下的只是一堆永远无法清偿的白条.  相似文献   

9.
王振栋 《上海金融》2012,(7):3-7,116
纸币本质上是国家与货币持有者之间的契约,纸币持有者的财产权利是一种债权权利,其权利价值取决于国家信用的承诺和保证而不是纸币本身"物"的价值。货币发行垄断地位以及契约双方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特点,诱发政府滥用货币定价权的道德风险,政府货币权力不当运用会引发货币持有主体的各种规避策略,最终损害实体经济的运行。为建立一国政府对货币价值的有效承诺和保证,需要将政府权力运行纳入到法治轨道中来,对政府货币权力运行实施有效约束和规范。  相似文献   

10.
加强信用担保立法 促进信用担保业健康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用担保是指由专门的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提供保证服务.接受担保服务的中小企心向信用担保机构交付一定担保费用的担保方式;当被担保的企业不履行或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信用担保机构对贷款银行代为履行债务。信用担保是保证担保的一种特定形式,但它又与自然人保证和一般法人组织的保证不同。信用担保产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工业化国家。  相似文献   

11.
黄雄 《金融博览》2013,(17):32-33
罗斯巴德在一篇题为《奥地利学派的货币理论》的论文中,将货币扩张导致经济周期的过程总结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信用扩张带来虚假的繁荣阶段。在这一阶段.由于货币发行者信用扩张的内在动机.导致物价暂时性的上涨.  相似文献   

12.
论货币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传统货币理论认为;货币的本质是商品或一般等价物,而西方经济学则认为:货币的本质是任何被普遍接受的东西。本文认为:我国传统货币理论和西方经济学对货币本质的认识都存在偏差,前者的理论只适用于金属货币经济,不适用于信用货币经济;而后者的理论则只是描述了货币的表象,没有涉及货币的本质内容。本文认为:货币的本质是信用,利用这一观念能较好地描述各种货币形式的内在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贵金属纪念币具有法定货币属性?贵金属纪念币一般是由各国中央银行或取得货币发行权的机构依法发行,由指定的造币厂铸造,其发行要素规范,发售行为严肃.具有储备功能和国家信用,货币发行机构对面额负有法偿义务,贵金属纪念币具有法定货币所具有的一切要素,因此具有法定货币属性。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金融》2011,(5):59-59
为什么贵金属纪念币具有法定货币属性? 贵金属纪念币一般是由各国中央银行或取得货币发行权的机构依法发行,由指定的造币厂铸造,其发行要素规范,发售行为严肃.具有储备功能和国家信用,货币发行机构对面额负有法偿义务,贵金属纪念币具有法定货币所具有的一切要素,因此具有法定货币属性。  相似文献   

15.
李世宏  冯郁川 《银行家》2003,(11):120-123
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前弗里德曼就曾主张发展中国家实行货币局制度,避免货币当硒滥用权力过量发行信用货币. 被称为20世纪三大主导货币体系之一的货币局制度(Currency Board System)既是一种货币发行制度,也是一种汇率制度.他兴盛于20世纪40年代的殖民地国家,陨落于民族独立运动风气潮涌的六七十年代.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一些国家或地区又开始恢复货币局制度,例如阿根廷、爱沙尼亚、立陶宛、保加利亚等国家,以及香港地区.2001年末,全球有12个国家和地区实行这种制度,其中比较突出的是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和阿根廷的货币局制度,前者成功渡过亚洲金融危机,后者在实行10年以后于2002年停止使用.  相似文献   

16.
康中和 《时代金融》2013,(16):41-43
在计算机技术高超的"极客"圈子里悄然流转了4年后,一种被称之为"比特币"的货币开始逐渐走入大众的生活。发展至今,比特币在某些领域甚至可以充当取代货币的部分职能,可以买咖啡、在网络上消费,它甚至成为了一种投资品,比特币近3年内市值上涨47000倍。无人发行的货币成为现实2009年,日本人中本聪提出一个想法:世界各国的货币这么多,而每个国家的货币只是一个流通符号,一旦失去了国家的信用保障,它们就是一堆废纸。为什么不发明一套世界通用,  相似文献   

17.
从网络票据托收和清算到网络信用货币的发行,是网络银行业发展演变的过程,以马克思的货币学说为框架,以货币发展历史为思路,分析网络信用货币发展的内在规律以及它对现存银行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一、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金融是指资金的融通。资金融通可分为债权融通和股权融通,前者在资金融通过程中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即使用关系。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理解:1.现代货币都是信用货币。我们目前所使用的货币是现金和存款,它们都是信用货币,现金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它是中央银行的负债,是持有者的资产;存款是商业银行创造的,它是商业银行的负债,持有者的资产。货币是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少的,没有货币,就没有商品经济,经济就会瘫痪。货币多了,就会发生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货币少了,发生通货紧缩,引起经济衰退,所以货币是引起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纸币或钞票连同铸币构成一个国家的现金货币,是该国中央银行所垄断发行的法定货币。在当前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现金货币的发行量常因各种经济需要而具有很大的弹性。随着银行贷款增长、企业投资增长、政府赤字增长,现金货币就通过银行存款的提取而进入社会流通领域。在现代社会里,具有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等主要货币职能的不仅是现金货  相似文献   

20.
美国商业票据大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兴韵  李格平 《银行家》2003,(12):116-118
商业票据市场是一种短期的无担保证券,是由发行者为了筹集短期资金或弥补短期资金缺口在货币市场上向投资者发行、并承诺将来一定时期偿付证券本息的凭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