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怡璇 《上海国资》2016,(4):101-103
按照耶伦一贯的主张,为了提振就业和通胀率,加息可能未到最合适的时机自2015年12月17日美联储在近10年来首次上调了基准利率,在随后的几周里,信心十足的美联储官员告诉市场,预计2016年还有四次加息。现在看来,这种导向明显太过乐观了。经济学家已经下调了增长预期。2016年美国东部时间3月16日FOMC议息会议上,美联储用行动证实了这一预期。原本预计于3月加息的美联储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0.25%至0.5%水平不变。这一猝不及防的鸽派决议,直接造成隔夜非美货币普遍强势上涨,也使  相似文献   

2.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通过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促进了经济逐步复苏。然而全球经济的复苏并未皆如美国经济一样的靓丽。而在当前世界经济仍然不景气,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特别是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条件下,美联储忽而热议近期可能加息,忽而又议可能推迟加息,而无论如何美联储加息都将会对中国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如何应对,更好地适应新常态,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3.
1加息掩盖美国经济疲软
  2015年12月2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以下简称“美联储”)主席珍妮特·耶伦发表讲话,认为美国就业市场疲软,但在未来几年可通过温和的经济增长予以消除。对于美联储九年来的首次加息,耶伦警告说将对经济和金融市场造成一定风险。  相似文献   

4.
【摩根大通4月24日】美国加息时间决定于美联储注重哪些指标 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曾表示,将“长时间”保持低利率。而今,鉴于美国经济已由直线下滑转变为受控的下降状态,那么美联储所谓“长时间”的确切含义就更加令人关注了。目前,这个问题的答案决定于联储认为货币政策应该对经济活动的哪项指标做出反应——是经济活动的绝对水平,还是经济活动的增长率。当然,通胀前景同样至关重要。众所周知,货币政策对通胀的反应比其对实体经济活动指标的反应更积极。  相似文献   

5.
全世界对于信用货币的信任若集体崩溃,失控的通胀将可能迫使美联储提早启动加息的周期。  相似文献   

6.
君都 《沪港经济》2014,(5):32-33
正香港股票市场的业绩发布期刚刚过去。与往年有所不同的是不少蓝筹股在发布业绩时,亦宣布了各种集资计划,向市场"抽水"。"抽水"本身并不是新鲜事,但这些企业均采取了股权集资的方法。市场分析认为,蓝筹之所以如此赶着"抽水",是因为企业意识到加息潮即将重临,故而未雨绸缪。耶伦首秀言论升加息预期相信没有人会天真地认为市场一直会维持低息的环境,随着美联储去年开始启动退市的程序,削减买债规模,市场便对利息水平恢复正常化有  相似文献   

7.
国际     
《天津经济》2016,(4):80
美通胀和贸易数据逊于预期审慎加息基调均未改2016年3月28日美国商务部发布的通胀和贸易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增长仍挑战重重。分析人士认为,尽管全球经济今年年初以来走势不稳,但美国在全球表现已属上佳,为经济全面复苏和美联储年内加息打下好的基础。数据显示,美国2月份个人消费支出(PCE)物价指数较前月增加0.1%,家庭减少购买商品,1月数据被向下修正至增长0.1%,前值为增长0.5%。美国消费者支出在美国经济活动中的占比接近70%。通胀  相似文献   

8.
《北方经济》2011,(13):51-52
国家信息中心:通胀预期仍强应进一步加息国家发改委下属的国家信息中心发布最新报告称,中国通胀预期仍然较为强烈,对消费增长的负面影响较多,央行应进一步加息以扭转"负利  相似文献   

9.
蔡恩泽 《产权导刊》2015,(11):10-11
美联储加息预期牵动全球神经,在人们屏住呼吸、紧张地等待9月17日美联储加息的棒槌敲响之时,戏剧性的结果发生了,美联储宣布,考虑到全球经济疲弱以及美国持续的低通胀,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现有水平,暂不加息。这让在焦急等待中度过一个不眠之夜的世界又松了一口气。  相似文献   

10.
受俄乌冲突爆发并持续、全球通胀率破纪录攀升、美联储高频幅加息等因素的共同影响,2022年世界经济的疫后复苏进程被打断,增长势头明显下滑。展望2023年,随着通胀高位运行、俄乌冲突的长期化及全球产业链的加速重构,美欧等主要经济体面临衰退风险,世界经济面临多重挑战。与此同时,随着亚洲新兴经济体制造业的快速恢复,世界经济“东升西降”的趋势更为明显。高通胀、高利率与低增长的前景对全球贸易与投资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但全球金融环境可能因边际影响弱化而有所修复,高科技行业和绿色低碳领域可能重新成为增长亮点。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中国经济有望实现反弹,在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同时,将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复苏的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11.
国际     
《天津经济》2015,(11):79-79
美联储近日表示.美联储货币政策决策机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发表声明.维持0。0.25%基准利率不变:未来决定加息时,将综合考虑一系列因素,其中包括劳动力市场状况指标、通胀压力和预期指标及金融市场和国际局势的发展。美联储的最新经济评估如下:9月份会议以来的资讯表明,经济保持温和增长:近几个月来的家庭开支和企业固定投资显著增长.房地产领域进一步改善。但净出口依然疲软;就业的增长速度放缓.而失业率保持稳定:一系列劳动力市场的指标整体表明.年初以来劳动力资源利用度不够的问题已减轻。  相似文献   

12.
债务风险、量化宽松与中国通胀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美、英、日等主要发达国家的财政状况迅速恶化、公共债务急剧增加。而美联储和其他主要央行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更可能直接增加流向中国的热钱。另外还有三大因素将直接抬高中国的通胀压力:第一是粮食及大宗商品价格直线上升;第二是工资水平急剧上涨;第三是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所有这些表明通货膨胀可能是2011年中国最大的宏观经济风险,央行需要采取包括加息、升值等的全面性的货币政策紧缩来控制通胀风险。  相似文献   

13.
国际扫描     
《中国经贸》2014,(3):6-6
美联储主席耶伦强调继续实行低利率政策 北京时间2月11日消息,新任美联储主席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近日称,市场应预期美联储将继续遵循上任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所出台的低利率政策。  相似文献   

14.
程实 《西部论丛》2008,(7):53-55
在通胀压力加大、国际货币体系紊乱和局部金融动荡的背景下,全球货币政策正由宽松向紧缩转变。2008年6月,各国央行一系列紧缩性货币政策举措和言论初步确定了这一转变趋势:6月1日,特里谢在欧洲央行成立十周年之际再次重申稳定物价是核心目标:6月3目,伯南克表示对通胀上行、美元超跌感到不安,暗示美联储将暂停降息并择机加息;6月5日,特里谢在政策会议后发表言论称,欧洲央行正以高度的警惕性监控物价水平,不排除7月加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美联储加息、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4年6月30日,美联储决定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值由1%提高25个基点,至1.25%。这是美联储自2000年5月以来第一次调高利率。截止到2004年12月份,美联储已经加息四次,联邦基金利率达2%。考虑到美联储在2004年下半年的加息举措是在美国经济从强劲增长到有所回落之际发生的,因此我们倾向于认为,美联储加息的用意在于吸引国际资本向美国回流,而不是维持美元汇率,美元步入加息周期,将对人民币利率和汇率政策构成压力。一美联储加息的经验公式和历史周期第一,从联邦基金利率的经验决定公式观察联储加息。在当前的国际金融架构安排下,美元作为最…  相似文献   

16.
对抗美联储     
美联储正在就一项法律提案与国会议员进行交锋,该法案名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问责制和透明度法案,要求美联储使用正式的规则来指导货币政策。美联储担心法律会限制其独立性,而该法案的支持者认为,这将产生更多可预测的低通胀经济增长。谁才是正确的呢?  相似文献   

17.
王庆 《环球财经》2008,(5):59-59
加息和大幅度汇率调整成为化解现今中国通胀最为热门的政策工具,特别是2007年的数次加息以及一季度人民币加速升值的现实,昭示着货币当局试图通过货币政策解决通胀问题。  相似文献   

18.
胡小文 《世界经济研究》2023,(5):76-90+136-137
在当前美联储加息周期冲击下,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和汇率波动不确定性明显增强,亟需加强政策监管。文章构建一个包含跨境资本流动审慎监管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系统研究美联储加息造成的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并深入分析跨境资本流动的“双支柱”政策应对效果。结果显示:第一,美联储加息产生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导致汇率和资产价格波动加剧,造成经济下行。第二,面对美联储加息,小幅跟进式加息能缓解产出波动,但不能缓解汇率、跨境资本和资产价格等波动,而大幅加息对经济和金融风险的负面影响都较大;“双支柱”政策相比加息政策有明显优势,既能抑制跨境资本流出,又能降低经济波动与金融风险。第三,社会福利损失分析表明,最优的双支柱政策组合是货币政策钉住产出、通胀和汇率波动,宏观审慎政策钉住跨境资本波动;随着宏观审慎政策力度增大,社会福利损失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9.
通胀预期主体的分层性、通胀预期基础的混沌性、通胀预期过程的持续性、通胀预期强度的波动性是当前我国通胀预期的基本特征。近期国内通胀压力日益加大,强化通胀预期的因素不断涌现。为了防止严重通货膨胀局面的出现,短期内应坚决运用包含加息手段在内的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收缩流动性.长期内则必须摆脱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政府投资驱动的模式,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型。  相似文献   

20.
柳钧腾 《环球财经》2010,(12):74-75
美联储不抽紧银根,中国想仪仅通过加息来控制通胀很难,如果控制不好,反而会吸引更多的热钱进来套利,放高利贷,推高资产价格。中国此时的着眼点应该是在保护实体经济,让生产要素价格逐步上涨至合理位置,增加劳动者收入,大幅度提高劳动者福利与保障,这样大众对通胀的忍耐能力才会提高,并且伴随生产要素成本劳动力成本的提升,通胀会有步骤地传导回美国,反而能够制约美联储滥发货币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