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湖北省襄樊市积极探索和发展订单农业,取得了明显效果。2000年全市订单农业面积达到336万亩,合同金额16亿元,占全市耕地面积和农产品总量一半左右。对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收农民收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有利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发展订单农业,可以将市场需求的多样性表现为农产品品种、价格、质量、数量、规格等具体要求,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市场信息和导向。使农民减少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和价格波动的不利影响,合理有效地配置农业资源,获得较好的收…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传统农业的积极转型与创新,为确保农业经济增长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便需要推动农业信息化,运用信息技术来制定农业发展策略。必须加速推动农村经济机械化发展,掌握各种信息技术,将各类资源转换成农业资源,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主要分析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推动农村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农业部门的资金需求和农业机械需求日益扩大,由此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于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发展的作用逐渐突出,但数字普惠金融、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发展水平的内在联系和作用规律尚不明确。因此,基于2011-2020年30个省域面板数据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发展水平三者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农业机械化都是促进农业发展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数字普惠金融还以农业机械化作为中介变量促进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为此,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应充分使用数字普惠金融带来的机遇,加快农业机械化和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农业资源丰富,但农业龙头企业对农业发展的拉动作用不明显。农业产业集群能够降低交易费用,实现规模经济,提高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的创新效率。要促进黑龙江省农业龙头企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实行在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下的集群式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我国一直以来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而经济转型期的农业资源与环境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经济的发展需要农业的支持,因此需要重视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通过社会人力、技术资源促进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保护农村的环境,同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农业科技化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动力,农业标准化是将农业科技中成熟的成果固定下来,转化成标准,推广使用并监督实施的过程。要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农业产业化、科技化和标准化,本文阐述了三者间的交互关系,以及它们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发展循环农业的财政金融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循环农业以资源循环利用为途径,能产生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促进循环农业技术、循环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政府要有效利用财政资金、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8.
龚旭 《消费导刊》2013,(4):44-44
农业循环经济就是在农业生产中贯彻执行循环经济理念,转变农业发展模式,开拓可以利用的资源范围,寻找新的资源,推进生物资源的循环利用。这样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与生态环保的融合,优化农业生态环境,真正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从农业循环经济理论出发,探讨其作用,并根据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农业资源的动态比较优势,加快创汇农业进程,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外向化、区域化、国际化,走高产、高质、高效、高创汇之路,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过渡的战略选择,也是“大开放促大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值得各地认真探讨和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十八大报告提出"新四化"的概念,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新四化"的重要内容。随着通信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农业现代化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即以"互联网+农业"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即实现农业生产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11.
促进农业发展,必须充分合理的利用农业资源,本文以影响农业发展的模型为基础,分析了影响农业资源整合的各个因素,并提出了解决对策,进而通过实例分析,验证其对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孙敬闵 《现代商业》2012,(23):35-36
在现代经贸社会中,金融好比经济系统的中枢神经系统,在配置有限资源,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起着第一推动力的作用。在我国,农业金融和农村借贷由国家专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民间借贷所组成。  相似文献   

13.
郭影帆  林红斌 《商业研究》2004,(15):175-176
随着传统农业一现代农业一信息农业发展模式的演变。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经济的发展方向。在农业增长方式从劳动密集型转化过程中,信息技术对农业增长的贡献愈显重要。如何高效而合理地利用农业信息资源,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是值得探析的。  相似文献   

14.
农业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春晓 《商业研究》2007,(11):131-134
农业信息化发展在其农村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落后、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成熟和服务机制不健全、农民素质和信息意识差是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农业信息化建设投融资机制,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和开发成熟的农业信息技术,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的信息化;加强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大力推进农产品流通和农村社会服务信息化是促进我国农业业信息化建设之良策。  相似文献   

15.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显著标志,具有生产集约化程度高、技术密集、商品率高等特点。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对于提高土地出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对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到人们生活,农业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具有基础性作用。现代农业必须与"智慧化相关产业"相互接轨、联系和作用并融合发展,以智慧农业为引领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可助推现代化大农业的进程。黑龙江省推进以智慧农业为引领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于带动全省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智慧农业的实施有利于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利于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增收、致富;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进步。是黑龙江省应采取"政府+市场"的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建立全产业体系平台,打造黑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创新商业模式,推进智慧农业向深层次高水平发展,培育智慧农业专业人才,努力构建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利用大数据积极促进智慧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应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思考四个原则.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重视政府的作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遵循四方面的基本思路.循环经济是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为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是新的生产方式.它强调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它用发展的思路解决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的矛盾,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循环经济在工业方面强调得比较多,而农业方面则有所不足.树立资源忧患意识,科学利用有限资源,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不仅事关农业的长远发展,也是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一个战略性课题.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具有开发有机食品的内外部有利条件,同时开发有机食品可以保护农业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保证食品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优化衣业产业结构,促进黑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业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其在促进新农村建设、城乡经济一体化及“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广西作为旅游大省,如何对农业旅游资源进行保护及开发,发挥农业旅游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将会对广西的旅游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文章以广西区内国家级及自治区级的农业旅游示范点位研究对象,通过对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探索农业旅游及其客源市场的联系状况,指出广西农业旅游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广西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从内容、类型等几方面进行分析,为更好的促进广西农业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应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思考四个原则.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重视政府的作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遵循四方面的基本思路.循环经济是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为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是新的生产方式.它强调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它用发展的思路解决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的矛盾,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循环经济在工业方面强调得比较多,而农业方面则有所不足.树立资源忧患意识,科学利用有限资源,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不仅事关农业的长远发展,也是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一个战略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