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秘书》2013,(10):45-46
在三峡。有一户人家“三峡人家”从葛洲大坝到三峡大坝,集大小三峡之美,乃国家五A级风景区。在三峡,有一户人家,这户人家很美很大,有青青的山,连绵起伏,亲吻云崖。  相似文献   

2.
这年头,房子、车子、票子成了检验男人的三项指标。我也想试试达标,结果却是:年过五十,三折腾两折腾地混成了无房户。想想,不甚悲凉。房交会年年开,是人家的房交会。楼盘半年就新出,是人家的新房子。房产热闹了两三年,我也就这么干着急了800多天。  相似文献   

3.
谢芳 《乡镇论坛》2009,(29):28-29
在美国,发生在一户人家自己家中或院子里的事情,只要侵犯了邻居的利益,政府有权接受举报,进行干预。举例说,一户人家的院子里有一条小河流过,这户人家有权利要求上游的人家不将废水排放到这条河中。所以,邻里纠纷小的可以在社区层面解决;大的必须根据州或地方法规解决;再解决不了的,再往上走,联邦最高法院根据《宪法》条文作出裁决。  相似文献   

4.
我是1983年由一名高中回乡知青招干走上乡镇农经工作岗位的,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尽管这期间有被领导抽调干文秘等工作的机会,但我一直深爱着农经事业,始终没有离开农经工作岗位。近期读到《乡镇论坛》2006年6月上半月刊载的《难忘做农经干部的日子》,使我备感亲切,因为该文作者与我曾是同行,所以就对共同热爱的农经工作有了共同的话题。正是这二十多年农经工作实践使我养成了爱岗敬业的精神。记得我当年刚走上乡镇农经工作岗位,也是个一窍不通的毛头小伙子,一开始自己对会计如何做账都不知道,又谈何去指导人家做账、帮人家查账呢…  相似文献   

5.
发现老广州     
木白 《房地产导刊》2005,(21):84-85
最近租房子.在海珠老城区.房改房.一梯三户,我的房子居中.东边住一阿婆,晚上子女轮流跟她一起吃饭,平时两个孙子跟她一起住;西边住着一家三代.这两户人家让我对“老广州”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改变。原来“老广州”也可以这么“八卦”,这么有人情味的。  相似文献   

6.
正十年前,我从军,担任连队指导员,驻扎在大山之中。山上马蜂多,附近的村民和连队的战士经常有人被蜇伤。一次连长不小心捅了马蜂窝,脸被蜇肿了。打了消炎针,还是不见好。到了晚上,连长的脸肿得像个皮球。听说山下有一户人家有一种祖传的药能治马蜂蜇伤,连长决定去试试。第二天早晨,我陪着连长找那户人家讨药。山路口,我们遇到一个面如冰霜的老人,老人说这山里根本没有人懂得如何治疗蜇伤。山里就像迷宫,我和连长又转  相似文献   

7.
农村私人住房附近空地他人能否建房去年,江西农村有一读者给我来信,提出了农村私人住房附近空地,他人能否建住房的问题,现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简单复函如下:郑实同志:来信收悉。信中提到:你在一户人家屋旁空闲地上盖房屋,那户人家称这片空闲地属于他的宅基地,因而...  相似文献   

8.
在北方,山里的每户人家都有铺火炕,以阻挡严冬的风欺雪虐。无论屋里多么寒酸,多么简陋,只要有铺火炕,那就是一户人家。我生活在北方的山窝窝里,从记事起,就与火炕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9.
迎亲鞭炮响子夜杨恒标那一年,我应征赴“辛泰”铁路出工,住在泰安市范镇老乡家里、夜里,突然响起一串鞭炮声,我们甚是惊奇,纷纷爬起来。街上人声鼎沸,鼓乐贯耳,且见一户人家,张灯结彩.喜气盈门。房东说这是娶媳妇的。我们问怎么夜里娶媳妇?他说夜里娶媳妇是这一...  相似文献   

10.
两全其美     
《人力资源》2015,(6):96
古时候,齐国一户人家有个漂亮女儿,同时有两户人家来提亲:东家家境富足,但儿子长得丑;西家儿子长得好看,却家境贫寒。父母不好决断,就让女儿袒露一支胳膊暗示自己的意思。结果女儿把两只胳膊都袒露出来。母亲问女儿:"你这是什么意思?"女儿回答说:"我愿意在东家住宿,在西家吃饭!"启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但两者往往是相辅而生的,人只能根据自己的条件来做判断和选择。就像一个企业,  相似文献   

11.
去年初秋的一天,山东省陵县郑寨乡后李村的群众喜出望外,奔走相告——“我们又有村干部了”后李村有130户人家,497口人,800亩耕地,有党员10人,这10名党员先后都当过村干部,有的甚至干过三遍。是什么原因使后李村七年没村干部呢?新上任的党支部书记李金国说:原来由于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好,有些群众又存有土地到了户,用不着村干部的想法,致使一任任班子都被“踢”散了。1984年29岁的青年李冒厚担任支部书记,本想显显身手,大  相似文献   

12.
说一说这面镜子杨树森某村主任的母亲六十寿辰,全村100多户人家无一例外地都送礼庆贺,衷心祝愿者人家"寿比南山松不老,福如东海水长流"。可过了一年,寿星死了,去吊唁的,除了直系亲属,外人仅有四五个。与前一比,冷冷清清,煞是凄凉。反差何以如此之大?只缘这...  相似文献   

13.
那年,我在德国海德堡参加一次国际会议以后,应邀到一个德国同事家住了两天。 德国人是晨起沐浴的,我当然也入乡随俗。可当我外出归来时,不仅我换下的衬衫,连内衣裤也熨烫得平平整整地放在了我的床上。起先我以为这是对客人的特别照顾,可当我偶尔进入厨房,看到一叠叠整洁挺括、雪白如豆腐般的抹布,以及一排排如化学器具一样标有刻度、贴有标签的食品器皿时,才感悟到日耳曼民族对待生活的认真简直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后来我又跟随主人作客了几户人家,所见所闻都证明并非我的这户女主人有洁癖,而是家家户户都如此。在海德堡,我惊奇地发现,  相似文献   

14.
江南第一家     
潘春华 《乡镇论坛》2014,(24):44-44
相传,浙江省浦江县城东20多里有个无名小村,很早以前住着一户姓郑的人家。这户人家原是浦江的一户望族,战乱的时候郑家后人带了一家妻儿老小从浦江来到钱塘江边的小村庄落户,一家人艰苦创业、勤俭治家,成为方圆几百里最有名气的财主。此事竟传到了乾隆皇帝耳朵里,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杭州时,钦点要去郑家大院看看。  相似文献   

15.
逝者如斯     
听我的祖父陆宗达(字颖明,又字颖民,已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语言学家)说,我家祖籍浙江省慈溪县,但从六七代人以前便定居北京。我小时候,偶然一次听祖父闲谈中提起,我家祖先本不姓陆,不知什么原因,过继给了一户姓陆的人家。后来姓陆的人家到北方来做生意,在京城落下脚,所以祖先几代一直经商。祖父1905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 ,建筑行业一直很红火。城里乡下 ,脚手架随处可见。有建筑业 ,就有靠建筑吃饭的人。除了建筑工人之外 ,还有这么一种吃建筑饭的人。这种人只要听说谁家盖房子或是哪个单位搞建筑 ,就找上门去“帮忙” ,非要给人家拉建房材料不可。不让他干 ,谁也甭想干。如果建筑用地与他有牵连 ,那就更麻烦了。河南有一个县为整顿市容 ,征用了郊区几户农民的耕地 ,并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这些农民进行了适当的安置和补偿。1996年底 ,该县政府决定在这块地上盖一栋楼房 ,这几户农民聚集起来 ,以失去土地没有经济收入为由 ,强行运输沙、石等建筑…  相似文献   

17.
2004年我最难忘的,是如下三句话:“不要地,要地干啥?”2004年11月20日,河北省沙河市白塔镇5个铁矿井下发生特大火灾,这次矿难共造成65人死亡。11月26日《中国青年报》发表记者的采访手记《矿工的故事让人心酸》中写道:这些背井离乡到这里做矿工的人几乎都是农民,问50岁的胡春德为什么不在家种地,他告诉我,他种地赚到的钱交了各种税费后,所剩无几。我问他还要不要地?他说:“不要地,要地干啥?”“我咋看这么多户人家的烟囱还能冒烟呢!”吉林省原省委副秘书长、白山市委书记王纯因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8年。王纯作为市…  相似文献   

18.
披亚斯公寓     
我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生死遗忘》讲述的是发生在普世公寓里一户人家的故事。其实,普世公寓是虚构出来的,它的原型是上海乍浦路上的“浦西公寓”,解放前叫“披亚司公寓”。因为我农场时的闺中密友住在那里,我便时常在披亚斯公寓留住过夜。于是,这座高贵典雅的公寓就与我有了联系,成了我创作《生死遗忘》中的普世公寓。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名会计,已经干了16年. 没有干成娘娘腔,也没有变成絮絮叨叨的唐僧.但是,从年轻小伙,到而立之年,我每一步的成长,确实都留下了会计——这个职业深深的烙印.人家叫我张会计,我会会心一笑;颈椎嘎嘎响的时候,也会呲牙咧嘴皱眉头.老人问,工作怎么样?我会说,会计真不是人干的!学生填志愿问,会计怎么样?我会说,会计,其实挺好的.  相似文献   

20.
"茅草屋,土坯房,补丁衣裳当嫁妆,十户人家九户拉饥荒",这是20年前沙流河村的真实描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