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施建伟 《秘书》2013,(9):44-46
1970年7—8月间,国际笔会第三十七届大会在汉城(今首尔)召开,会议的中心议题之一是"幽默"(Humour)。美国小说家厄普戴克、法国批评家梅雅、韩国诗人李殷相等著名作家,先后以"幽默"为题作了发言。他们的发言都有相当的学术水平,但听众们却觉得这些发言学术性有余,而文艺性不足,结果使讨论"幽默"问题的会场里缺少了最重要的东西:幽默。然而,一位中国作家的精彩发言,令人耳目一新,改变了会场的气氛。  相似文献   

2.
鲁迅给小费     
《财会月刊》2014,(8):I0006-I0006
他满意为止。理发师心理盘算着,只要把这位“大爷”伺候好,肯定能收不少小费。不料付钱时,鲁迅没有再显豪爽,而是非常认真地把钱掏。出来数了又数,一个一个地数给理发师,一个铜板也没多给。顿时,理发师心里一通火,板着脸问:“先生,今天您咋变抠门了,给这么点儿?您上回……”鲁迅笑着说:”先生,上回你胡乱地给我理发,我就胡乱地付钱给你。这次你很认真地给我理发,所以我就很认真地付给你钱!”理发师听了,一脸的尴尬。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一生中写过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文,融讽刺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尤其是他的打油诗辛辣有加,妙趣横生,且入木三分。如鲁迅先生曾写的《南京民谣》打油诗:“大家去谒陵,强盗装正经:静默十分钟,各自想拳经。”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一生中写过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文,融讽刺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尤其是他的打油诗辛辣有加,妙趣横生,且入木三分。如鲁迅先生曾写的《南京民谣》打油诗:“大家去谒陵,强盗装正经:静默十分钟,各自想拳经。”  相似文献   

5.
生计鲁迅     
余世存 《英才》2014,(9):112-113
鲁迅只到生前最后十年,收入才算可观。就是说,直到此十年,鲁迅才算有了“财务自由”。  相似文献   

6.
陈晋 《秘书工作》2014,(3):63-65
正毛泽东最为心仪的现代中国文学家和思想家是鲁迅,罕见地称他为现代中国的圣人。鲁迅1936年10月辞世时,我党对他的评价即已达到很高的位置。党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发布的《为追悼鲁迅先生告全国同胞和全世界人士书》提出:鲁迅先生一生的光荣战斗事业,做了中华民族一切忠实儿女的模范,做了一个为民族解放、社会解放、为世界和平而  相似文献   

7.
汤雄 《秘书工作》2009,(5):16-18
前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一生中共有十多位秘书。其中,列在编制内的文字秘书只有两名。一个是早在一·八.事变后由何香凝推荐的秘书黎沛华,另一个就是1963年4月来到宋庆龄身边,并一直跟随她在北京工作,被宋庆龄称为“北京的秘书”的张珏。张珏是在宋庆龄身边工作时间最长的文字秘书。在前后长达15年的时间里,从辈分上说,  相似文献   

8.
时光回到上世纪60年代的一个春天,李如成白天去上学,晚上坐在油灯前读书,眼睛盯着书本,手里编着草帽。父亲已被划成右派,母亲疯了,到处哭着喊冤。他听弟弟说放牛每天能挣两角钱,也去牛场,争着放牛的孩子多,他被人挤倒在地,又被牛踩了一蹄子,一只脚化了脓。  相似文献   

9.
读瞿秋白(出版时的署名为何凝)作的<鲁迅杂文选集·序言>(下文简称<序言>,既让我感到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又感觉是一种文学美的享受.对瞿秋白如此鲜明的文学立场、如此犀利的批评思路及如此酣畅淋漓的批评笔触表示佩服.因此,我们不能不反思,现在的文学批评为何如此絮絮叨叨不指要害,且文辞艰涩不堪逐读.仔细分析瞿秋白的<序言>,我想对我今后从事文学的批评是极有意义的.本文从三方面进行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0.
阎晶明 《乡镇论坛》2011,(18):45-46
盛夏的一个炎热的下午,我行走在故宫里,看游人如织,更党故宫对中国人、外国人所拥有的巨大吸引力。热闹与热浪中,我却又产生另—个奇想,在北京生活了十四年的鲁迅,似乎极少在他的文字里提及故宫,如果这基本上是个事实,那又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朱彤楠 《活力》2012,(8):252-252
正如对中国翻译史论意义的认识和研究的不够一样,对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杰出翻译家地位,论界认识上也有许多不足甚至误区。鲁迅一生的译著甚丰,实际上比他的创作还要多。共翻译了14个国家100多位作家的200多种作品,出版了33部单行本,达300余万字。有人认为,鲁迅翻译的成果从质量上看力作不是很多,“宁信而不顺”的译文从读者的接受效果上看也差强人意。在翻译思想上更以偏带全,用“硬译”来概括鲁迅的翻译观。  相似文献   

12.
孙静文 《中外企业家》2009,(24):177-178
对本国传统文化进行革新,对外国先进文化积极引用,是鲁迅先生社会思想体系的重中之重,笔者且引用个当代的时髦词,名之为"改革开放"。这一思想是鲁迅先生心目中实现民族自立自强的根本途径,也反驳了当时社会上错误的救国路线。概述了先生对于本国传统文化及外国先进文化的态度,以及吸取外国精华的方法和原则。借鉴外国先进文化,要全方位,立体化地吸收,包括技术、文字、思想各个方面,其中改造思想是最关键的。鲁迅先生的这一思想,不仅指出了当时中国崛起的正确途径,而且对今天的改革开放事业也会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鲁迅创作的第一人称叙事的部分小说里,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即"我"由于某种原因或在记忆中或在现实中会对故乡进行一番思念、亲历,并以此来展开叙述,讲述故乡的人、事、景。这些小说有个共同点,叙述者所讲述的故乡里的人、事、景是美好的,这只能存在于"我"的记忆中,"我"对故乡的情感也是随着这脑海与眼前的人、事、景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4.
有一家广告公司承接了H公司一批商场海报的设计和印刷任务.在设计稿设计完毕准备输入写真的时候,突然设计师小王发现海报上的E-mail有一个字母不对。在准备打电话通知暂缓写真的时候。身后的广告公司经理说:“不用了,那样要耽搁时间,这个稿子上的文字我们是依据H公司提供的文字设计的,而且他们也已经签过了字认可。”“可是,这的确...  相似文献   

15.
王祖远 《上海企业》2011,(10):96-97
鲁迅一生用了140多个笔名。他的每一个笔名,大都经过深思熟虑,记录了他思想变迁的历程,表现了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韧性战斗的精神和灵活巧妙的斗争艺术。细说起来,其所取笔名的由来有11种。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野草》是鲁迅文学观从片面夸大文艺社会作用转向文艺为人生所致,其中大量运用象征主义手法。作品反映了鲁迅内心深处的渴望与理想,表达了他在黑暗世界压力下的苦闷、孤独、失望、求索、彷徨和希望的情感。而象征主义的基本情绪是对生活的绝望与悲观,但是《野草》是闪烁着理想的光芒的。鲁迅最终从彷徨与苦闷中挣脱出来,走向了新的旅途。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主要是散文随笔、杂文和短篇小说。不过,这位中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巨匠,生前也一直想涉足“大部头”的作品,他曾计划写六部长篇(其中三部是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18.
戴国庆 《活力》2005,(6):292-293
自鲁迅先生惟一的爱情小说《伤逝》诞生起,其广泛关注和热评纷纷而至,论者角度不同,新见迭出,各有优长。黑格尔说,爱情描写的美学价值,在于它具有广泛的内容和反映世界的可能性。毫无疑问,写爱情题材的小说都或多或少含有作家的婚恋观。《伤逝》其“广泛的内容”自然应包括鲁迅先生对于婚恋的看法和态度。  相似文献   

19.
于艳秋 《活力》2005,(10):167-167
鲁迅先生曾说:“所谓的中国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孔丘先生是深通事故的老先生……犯不上来做明目张胆的破坏者,所以只是不谈,而决不骂,于是乎俨然成为中国的圣人,道大.无所不包故也。”这些话在五四时期掀起了批判儒家及孔子文化的狂潮,比这更直接更彻底的批判还有很多。那么在今天孔子和他的思想到底还有没有意义了,更是值得我们思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说过:如果天堂里没有烟斗,我宁愿选择地狱。这世上能令男人为之沉醉痴迷的小物件实在不多,烟斗便算是其中之一,许多大师都痴迷于此。在他们心中,烟斗成了智慧和品位的象征。散文大家林语堂爱烟斗,说尽烟斗的好处,在当今文学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林语堂嗜好收藏烟斗,所藏烟斗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这些烟斗除少数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