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雨丝 《乡镇论坛》2014,(18):22-23
发自内心地赞赏老人是一种感恩的表现。要知道,对老人适时有度的赞赏,对缓和代际关系、创建和谐家庭、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提高赡养老人的质量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学会赞赏老人,不仅是晚辈尽孝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生活艺术和敬老技巧。  相似文献   

2.
袁芳 《乡镇论坛》2014,(14):29-29
不少老人视力都大不如前,尤其是患有老年黄斑变性、青光眼、白内障等眼疾的老人。尽管老人对色彩的辨别能力下降,但老人对红色等鲜艳的颜色还是比较敏感的。因此,不妨把老人最常用到的东西换上或者增加一些红色等鲜艳颜色的装饰。比如,给老人的手机增加—个红色或者粉红色的手机套,把老人的杯子换成大红色的陶瓷杯,把老人常用的钥匙上加一些橙色的挂件等,方便老人找到。  相似文献   

3.
笑口常开     
《乡镇论坛》2010,(13):48-48
敬老院登记处 敬老院登记处传来阵阵争执声,原来是登记员和两位老人在争吵。其中一位老人指着旁边一位老人对登记员说:“他都可以进敬老院了,我为什么不能进?”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老人的居住问题,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而越来越突出。老年人退休后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自己的住房及周围的环境中度过;因此,对于老人来讲,住房本身和户外环境都很重要。  相似文献   

5.
吉林 《乡镇论坛》2014,(17):26-27
笔者在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张村镇窑头“老年灶”见到两位老人正在开心地说笑,年长的老人叫赵晚晚,今年已经89岁了,已患老年痴呆症多年。另一位老人叫张更端,是老人的女婿,已经70岁了,他们一家三口入伙“老年灶”都两年了。  相似文献   

6.
九月的一天下午,某物业管理处王小姐正在办公室忙着核对代收三费的帐目,突然走进一位白发长者,小王忙起身为老人让座,并递上一杯水。她热情地询问老人,家住哪里,有何事需要帮忙。老人说他是慕名远道而来,专门向管理处经理请教几个问题的。小王说小区经理不在,她让老人把问题和电话号码都留下来,等经理回来一定会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  相似文献   

7.
张晓东 《乡镇论坛》2014,(23):24-25
7月5日,四川省阆中市飞凤镇三家塘村互助养老中心的20多位留守老人正在苟国俊的带领下排演文艺节目。今年75岁苟国俊,因为擅长拉二胡、唱歌,被老人们推举为互助养老中心的“文化部长”,在他的组织下,每周大家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三家塘村互助养老中心,老人们推选出的“部长们”将老人们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老人们在这里吃穿有保障、娱乐有人管、看病有医生。  相似文献   

8.
人生九件事     
人生有三件事不能等 一、孝老。就老人的恩情和寿数而言,熬一碗粥跑过去端给老人都不为过。当年父母哺儿是春蚕抽丝.侍奉双亲却应斩钉截铁。  相似文献   

9.
必记真言     
人生有三件事不能等 一、孝老。就老人的恩情和寿数而言。熬一碗粥跑过去端给老人都不为过。当年父母哺儿是春蚕抽丝,侍奉双亲却应斩钉截铁。别的事可以不急,这个事要急。  相似文献   

10.
《经营者》2010,(16):16-17
这些老人们真够让人钦佩的。 2010年7月23日,20辆挂着欧盟车牌的房车开进了北京。不要以为司机都是秃头加纹身的猛男硬汉,事实上驾驶它们的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其中年龄最大的超过了75岁。  相似文献   

11.
孝顺     
周文智 《乡镇论坛》2009,(14):35-35
赵老汉早年丧妻,既当爹又当娘,苦苦把三个儿子拉扯大,都已娶妻生子,成家立业。按理说,赵老汉已儿孙满堂,应享天伦之乐。俗话说:“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爹娘。”三个儿子媳妇都不孝顺,视老人为累赘,巴不得他早死,老人连吃饭都成了问题。  相似文献   

12.
家住在山东菏泽曹县的绝症老人王美容的生活情形着实让人震惊。老人家有两排房,前排两间砖房中有一间没了顶,房内一片狼藉,几件破旧家具横七竖八地摆在屋内,破旧的衣物和垃圾遍地都是,让人很难相信这里能住人。不但老人自家一贫如洗,而且老人身边的3个子女的家庭也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13.
田家炳卖掉了上亿的豪宅捐资办学,他自己却成了没有住宅、没有私车、每天乘坐公车的老人。黄昏时分,田家炳站在华南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门口拍照,老人似乎还不太习惯媒体的聚焦,在摄影师的摆布下,他的身体和笑容显得有些僵硬拘谨。从他身旁经过的学生们都投来好奇的目光,他们不知道这位老人是谁。估计现在到某个有田家炳大楼的学校里去问...  相似文献   

14.
杨利生 《乡镇论坛》2013,(29):36-36
中秋节期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县委组织部组织17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的大学生村官带着食用油、水果、月饼和营养保健品等来到敬老院看望五保老人.大学生村官在敬老院里帮老人铺床、剪指甲,与老人一起拉家常。老人们都夸赞说:“这群年轻人真不错.很有孝心.不仅经常来关心俺们.还不怕脏不怕累地为俺们打扫卫生.”  相似文献   

15.
刘建明 《秘书》2014,(4):15-15
《说苑·敬慎》中记载:孙叔敖担任楚国宰相,全国的官吏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位老人,却穿着麻布衣服,戴着白色帽子,前来吊唁。孙叔敖整理好农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知道我没有贤德,让我当了宰相,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前来吊唁,莫非有什么见教吗?”  相似文献   

16.
江维 《乡镇论坛》2009,(26):10-10
日前.浙江省诸暨市宣何村73岁的何花波老太坐在村托老室里看电视。她说:“这里有电扇,很凉快,还有人给我们烧饭、打扫卫生。我们可以看看电视、聊聊天,边上还有麻将室、活动室,大家在一起打打牌、搞搞活动.感到都很开心。”宣何村老年协会共有老人498人,70岁以上的老人有300多人,许多子女在外工作,不能在老人身边照料。  相似文献   

17.
由华东 《英才》2010,(3):117-118
86岁的老父亲现在是家里唯一健在的老人了,他让我时刻牵挂。每次出差回来,我都要回家看望他,不出差则每周都去。老人年纪越大,心理关怀对他越重要,老父亲恨不得小辈们天天守在身边才好。他跟我妹妹住的比较近,  相似文献   

18.
《山东企业管理》2012,(8):65-65
在这个国度里,衰老注定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因为所有老人应该享受的.几乎都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才能获得,比如实惠的医疗费用、安全的食品和保健品、受到尊重与关心的权利:而那些老人们本不该得到的却始终紧紧追随着他们,比如来自他人的忽略、傲慢、轻视和生活的窘迫。  相似文献   

19.
一直记得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个大雨倾盆的黄昏,一位毫不起眼的老妇人走进了一家超市,由于大雨的缘故,超市很冷清,服务员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聊天,看着老妇人进来,还带着一把正在滴水的伞,把地面弄湿了一大片,顿时都厌恶地把头扭到了一边,开始议论纷纷。这时,一个男服务员微笑着迎了上去,热情地接待了这位行动不便的老人,陪她去找需要的东西,一个小时过去了,老人什么都没买成,但是男服务员没有抱怨,仍旧微笑着把老人送出了超市。一个月后,这个男服务员接到了一份聘任书,聘任他为某公司的经理,这一奇遇令所有同事都大…  相似文献   

20.
《上海企业》2013,(10):45-46
能过上体面退休生活的是三类老人,一是年轻时积攒了大量财富的老人,二是子女拥有一定财富较为孝顺的老人,三是体制内退休的公务员与事业单位员工。第一类属于特例,在任何社会富裕群体都没有养老障碍,第三类是要改革的目标,只有第二类在中国有推广价值。年轻人越是有创业空间,越是能够积累可靠的财富,也就越能够善尽赡养之职,等到自己老年人,对于社会的依赖也就越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