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管理方面的课程,一直是企业与营销人员比较关心的话题。笔者也断断续续的听过一些所谓管理专家的课程,从中亦受益匪浅。但听多了,也发现不同课程间相互不一致甚至矛盾的地方。言“人性管理”者有之,言“中国式管理”者有之,言“快乐管理”者有之,言“文化管理”者有之,言“制度管理”者有之。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我国加入WTO后,乡镇企业面对机遇和挑战。这是每个乡镇企业家所关心的问题。清醒的企业家已经悟出,在这个现实面前,要取得成功其关健就是稳扎稳打地办好企业;其要领就是科学创新,搞好企业管理;其核心就是生产质量好的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在国内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谈论企业管理已经多年,但时至今日,对企业管理问题的理解和把握模糊者有之,偏颇者有之,曲解者有之,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干扰了我们正确地从事企业管理实践活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时不我待!要尽快摆脱企业管理“花架子”的迷惑。有出息的乡镇企业家要励志图强,从中国国情出发,结合乡镇企业的特点,要走出一条成功的企业管理之路。本文在论述中,谈及正泰集团公司、联想集团、海尔集团、科龙集团等管理经验,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的企业管理,行之有道。读者阅后,会有启发。  相似文献   

3.
企业经营中,管理者无不希望通过科学管理以克服对人的监督的麻烦,以提高效率和效益。精细化管理、绩效考核、流程再造等管理工具的应运而生,使我们看到了希望,但在实践中效果并不理想。国外有绩效主义毁了索尼之憾,国内有精细化管理水土不服之叹。如要问“为什么”,一则“煮鸡蛋”的故事有助于我们解开其中困惑一——仅有精确管理的高端工具是不行的,还是要有“治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成功的企业背后有什么-也许我们什么也看不见,但只要我们深入其中,就能看见那只管理之手。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生活中各类物资招标采购工作的逐步开展和深入,我们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体会和认识。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招标采购实践,加强制度规范化和决策科学化之建设,我们拟订了本文,试图从强化企业内控制度建设这一主线出发,结合基础数据库管理、供应商管理以及专家库管理等基础工作的开展,参考有关经济学理论的分析工具,探讨利用信息技术,开发软件平台,对物资招标采购的每一环节进行计算机系统管理,从而使得企业在物资采购环节中有规可循、有据可考、有法可算、有量可化,构建物资招标采购的闭环管理。  相似文献   

6.
胡卫鹏 《英才》2006,(1):74-78
时间像一位匀速奔跑的战士,把一切都变成了历史,回顾刚刚过去的五年征程,作为一名冷静的观察者,我们,目睹了中国式管理的转型,见证了国际化管理的蠢动;因为,我们在与时间一起奔跑,管理像一块小孩手中的橡皮泥,被企业家们捏出风格各异的形状,回顾五年来企业管理所走过的路径,作为一名客观的记录者,我们,描绘了非制度化生存状况下的挣扎,记录了理性管理与感性而治的碰撞,所以,我们与管理一起成长。[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生存环境有了重大变化。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中,企业面对来自国内外巨大的竞争压力,生存和发展需要正确而果断的决策。随着经营范围的拓宽和新的竞争因素的出现,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的经营模式形成之初的优势已不再具备。我们应以战略的眼光去思考管理会计的前景,战略管理会计模型的构建正是基于这一需要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8.
企业危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经常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各种各样的压力。我们发现,有好多企业对危机的管理总是被禁锢在几个特有的坚圈之中,现象之奇令人称道。  相似文献   

9.
在管理界,国学正热。然而,对国学文化的保护与挖掘之混乱,却反衬出了我们管理的荒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按照现代营销理论,在市场竞争中,根据竞争力的强弱和优势资源的强弱地位不同,有市场领导者、市场挑战者、市场追随者和拾遗补缺者之分。在实施战略管理过程中,作为市场挑战者、市场追随者和拾遗补缺者,总希望通过对市场领导者战略和策略的模仿,达到实现自身赶超战略的目标。然而,实践表明,复制成功的企图往往是不可行的,而通过战略替代和技术颠覆才能取得赶超战略的成功。我们可以从成功企业的成长历程中,发现成功的轨迹。  相似文献   

11.
《中国总会计师》2013,(9):148-149
作为我国古代最主要的钱庄支系之一,江浙钱庄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也享有极高的声望。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江浙钱庄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独特的资金管理方法和经验。认真回顾这些资金管理之道,对我们今天的企业管理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12.
<正> 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劳务服务等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从而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实施管理,就有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分,于是就产生了企业管理中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问题。主体与客体是从哲学的角度上来表示认识关系的,主体是认识者,是进行着实践和认识活动的有意识的人。客体是被认识者,是主体去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在企业里,总的讲主体是指管理者,客体则是指管理的对象。这样,我们所讲的企业的主体与客体,从两种看问题的角度,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企业的管理者(主体)与被管理者(客体);二是企业的全体职工(主体)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内外部环境(客体)。我们是从这两种意义上来探讨企业管理中的主体与客体关系的。  相似文献   

13.
自囿     
人类具有追逐时尚与流行的天性。此论是否正确,远古之时笔者无暇考证,近年来的例证却是多不胜数。特别是中国,就连科学也莫能例外。就说企业质量管理吧,本来是一门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科学管理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有自身的原理和方法。可国人在对待质量管理的方法上却与科学管理的原理背道而驰,热衷于追求时髦,而不去掌握核心的原理,不去细细品味其精神实质。让我们一同回顾一下中国的质量管理之路吧。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向日本学习TQM和QCC。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学到了什么?当我们不能遵守TQM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的…  相似文献   

14.
“管理就是领导”即“领导就是管理”为现实中大多数人所认同,在他们看来,无论是管理者还是领导者都是说话顶用,可以命令、指挥、监督别人等等。对此现象较好的解释可引台湾学者比较中外管理哲学时的一句话:中国人常怀有“官大学问大”之观念,体现在中国企业管理现实中就是大量存在领导之位占据者就是当然的高明的管理者的现象。事实上,尽管两者多有共通之处,比如都是组织的核心,甚至有时是重合的,但管理(者)和领导(者)还是有区别的,本文拟在综述国内外研究者对此问题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简要的案例分析,指出明晰两者关系对做好企业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在企业经营中,管理者无不希望通过科学管理以克服对人的监督的麻烦,提高效率或者效益。精细化管理、绩效考核、流程再造等管理工具的应运而生,的确使我们看到了希望,但是在实践中效果并不理想,国外有绩效主义毁了索尼之憾,国内有精细化管理水土不服之叹。究其原因,一则煮鸡蛋的故事有助于我们解开其中的困惑:仅仅有精确管理的高端工具是不行的,还要有“治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站在《土地管理法》颁布20周年这个重要时点上,回顾走过的路程,我们的土地管理事业一直是在与种种违法行为不断斗争、反复较量中前行的。放眼土地管理领域,我们见识了多少种不断作祟的违法行为!它们或是钻政策法律空子,耍弄骗术,只要政策制度有不尽完善、完备之处,尚未明确、清晰之处,或是政策之“空白”区域,便有人乘机打“擦边球”(如在招拍挂和协议出让方面,“公共利益”界定方面,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时代》2010,(11):78-79
中国古代就有丰富的管理心理学思想,春秋末年军事家孙武在《孙子兵法》一书中就曾写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管理越来越被现代企业所重视。为此,本刊培训专栏特聘请嘉宾主持对企业心理管理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一一解答  相似文献   

18.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巨著,其思想之精、影响之广、应用之深,历经千年仍经久不衰,特别是蕴含的各种思想渗透到国民经济的每个角落,对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有积极作用,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本文主要是以企业组织结构中的管理层次和幅度为出发点,探讨兵法中的“分数”思想以及对现代企业进行有效组织管理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关于管理方面的课程,一直是企业与营销人员比较关心的话题.笔者也断断续续的听过一些所谓管理专家的课程,从中亦受益匪浅.但听多了,也发现不同课程间相互不一致甚至矛盾的地方.言"人性管理"者有之,言"中国式管理"者有之,言"快乐管理"者有之,言"文化管理"者有之,言"制度管理"者有之.笔者有次听某"著名"营销实战专家说到管理时,言其行之有效、无往而不利的管理方式乃是"铁腕管理".  相似文献   

20.
夏欢 《经营者》2012,(4):150-151
我们应当相信一家本土公司在汽车设计管理上进行的探索和取得的成果及经验,注意到行业的探索者、原地踏步者、倒退者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历史给它们的结果将会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