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标准化》2009,(13):61-63
32万富人资产9万亿由招行和贝恩管理顾问公司联合发布的《2009中国私人财富报告》,对中国私人财富总量、中国高端富裕人士分布等,进行了详细分析。根据报告,2008年中国可投资资产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人群高达30万人,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约2900万元人民币,共持有可投资资产8.8万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2.
2008年中国内地个人持有可投资资产超过1000万人民币的高净值人群约30万人.共持有8.8万亿人民币的可投资资产。估计至今年底.中国高净值人群将达到32万人。这相当于中国200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万亿元的29%。  相似文献   

3.
《英才》2013,(6):19-19
《201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可投资资产超过1000万的“千万富豪”超过70万人,他们持有的可投资资产共约22万亿元,而同期全国个人可投资资产为80万亿元。也就是说,千万富豪集中了全国近三成的投资资产。  相似文献   

4.
数字     
《英才》2013,(6):19
70万千万富豪《201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可投资资产超过1000万的"千万富豪"超过70万人,他们持有的可投资资产共约22万亿元,而同期全国个人可投资资产为80万亿元。也就是说,千万富豪集中了全国近三成的投资资产。  相似文献   

5.
峻岭 《上海企业》2011,(9):100-101
前不久,招商银行和贝恩管理顾问联合发布了《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个人总体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达到62万亿元人民币,较2009年末同比增加约19%,可投资资产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中国高净值人士数量已达50万人。62万亿的钱袋子如何打理?作为全球私人财富增长最为迅速的国家,百姓对于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2011,(11)
中国银行私人银行与胡润研究院近日联合发布《2011中国私人财富管理白皮书》。报告显示,中国高净值人群(可投资资产超过1000万元)中拥有海外资产的已经达到三分之一,其中接近三分之一海外投资是为了移民。目前,中国六成千万富豪已移民或拟移民。  相似文献   

7.
2011年4月20日,招商银行与贝恩管理顾问公司联合发布《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报告指出,在蕴含巨大价值的私人财富市场中,个人可投资资产1千万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管理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对私人银行业特别是中资私人银行的认知度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8.
从投行视角对财富管理业务的理解与认识财富管理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根据招行与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2021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2020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达241万亿人民币,2018-202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13%。其中高净值人群可投资资产总额84万亿人民币,占比34.9%,2018-202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15%,保持快速稳健增长。  相似文献   

9.
2011年4月20日,招商银行与贝恩管理顾问公司联合发布《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报告指出,在蕴含巨大价值的私人财富市场中,个人可投资资产1千万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管理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对私人银行业特别是中资私人银行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报告基于大量一手调研和严谨测算模型,对私人财富市场、高净值人士投资态度和行为特点以及中国私人银行业竞争态势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亿万富翁27%已投资移民 招商银行发布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称中国有50万人的资产超过千万元,富翁们的投资移民意愿十分强烈,在千万富翁级别,将近60%受访者已经完成投资移民或有相关考虑.在亿万富翁(可投资资产规模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级别,约27%已经完成了投资移民. 近年中国向境外投资移民人数出现快速增长,招行的报告称,以美国为例,中国累计投资移民的人数最近5年的复合增长率高达73%.所谓复合增长率是以长时间(例如5年)为度量,它较少受到年度波动影响而比较稳定.5年累计增长75%,这增长速度直追房地产市场的涨幅.  相似文献   

11.
《上海企业》2011,(8):91-91
中国银行发布报告称,基于近年经济持续强劲增长,中国持有可投资资产超过1,000万人民币的高净值人群不断壮大,中国的私人银行财富管理市场可望继续稳步增长,有机会成为全球最大,或者最大市场之一。目前中国高净值人群对私人银行服务缺乏较高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如何提升行业影响力,尤其是在目标人群中的影响力,仍是全行业面临的挑战之一。  相似文献   

12.
日前,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中国最富裕的一批国民当中,接近一半的人考虑过投资移民。当前,中国有50万人投资资产超过千万,投资移民意愿强烈,该报告受访者的亿万富翁中,约27%已经完成了投资移民。而且千万富翁投资国内房地产的热情下降。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中国银行发布的(2011年中国私人财富管理白皮书》显示,在中国高净值人群(定义为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人口)中,14%的入已经移民海外,另有46%的富人正在计划或者办理移民的过程中。等到后者也完成移民手续,那么,每5个有钱的中国人中,将有3个是外国国籍。  相似文献   

14.
2015年,别忘了在草根之外,还有一群"任性"的有钱人近几年来,移动互联网都扎堆做屌丝生意。高端人群成为被遗忘的一群人,他们的需求在互联网时代被漠视。而这群人,正在苦苦寻觅那些类似1年只有50个名额的PIAGET伯爵晚宴,或者在全中国只有30个私人试驾阿斯顿马丁的机会。事实上,中国富裕阶层的人数正在急速攀升。在《福布斯》发布的《2014中国大众富裕阶层财富白皮书》中提到:中国的大众富裕阶层(个人可投资资产在10  相似文献   

15.
一、现今我国高端客户的规模与标准 至今为止,我国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在经济腾飞和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家庭资产规模也伴随着国家财富的增长而扩大.据相关资料统计,在我国,个人金融资产总量已达20万亿元人民币,但其中近一半是被20%的少数高收入阶层占有.当前我国持有流动性资产(现金、有价证券、非自住住宅等)超过100万美元以上的人群约30万人,家庭中金融资产在10万美元以上的家庭已达300万户.预计到2009年,中国富裕家庭流动资产总额将从2004年的8250亿美元增至10606亿美元,增幅将近一倍!  相似文献   

16.
移民潮带动房产热《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显示,个人资产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超高净值企业主中,有27%已经移民,47%正在考虑移民。招商银行-贝恩公司高净值人群调研分析表明,30%的高净值人士已经进行了跨境资产配置,在境外投资中,有30%表示会投资房地产。据英媒报道,总部基地(中国)控股集团计划为英国皇家码头投资10亿英镑(约合人民币94亿元)打造名为"中国城"的地产开发项目。该项目可能是中资企业在英国最大规模的投资之一。这再次引爆中国房企投资海外的话题。公开资料显示,万科、保利、万达等十几家房企拟投向海外房地产的项目规划已经接近百亿美元。不过,如总部基地这类主打"中国式地产概念"的  相似文献   

17.
2008年走运者     
凄惨的故事听多了,现在讲几个有关好运气的。 2008年成了一个福建男人的“聚金之年”,他旗下的紫金矿业(02899.HK,601899.SH)2003年在香港上市,2008年4月回归A股,当年不到5000万的投资翻到了上百亿。7月31日,他名下的新华都(002264.SZ)也登陆中小板,个人财富又增加超过8亿元。  相似文献   

18.
富人阶层,将是基数最大,消费力总量最多的一群,也是积极消费各类产品的主力。研究家庭资产在120万以上,年家庭收入超过30万元的富裕人群,这将是在中国把握未来经济增长的公司和商人共同面临的非常现实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据载,中国金融资产在10万美元以上的家庭大约有300万户,持有流动性资产(现金、有价证券、非自住住宅等)超过100万美元以上的人群约为30万人,预计到2009年中国富裕家庭的流动资产总额将从2004年的8250亿美元增至1.606万亿美元,增幅将近一倍.这部分中产阶层的出现是我国经济金融发展格局的一个深刻变化,理财业务正是适应这一格局发展变化的新型金融服务方式.它从居民个人家庭财务需求分析入手,为个人家庭建立应付生活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基金、为未来生活做好保障、建立退休基金、为家庭购买或更新需求进行财务准备、为假期或旅行进行财务准备、为子女或自己建立教育基金、为收入或资产进行合法的税收规避、积累财富等,从深层次全方位解决客户财务需求,实现客户家庭财产安全、保值增值的目的.理财在西方商业银行属于私人银行业,服务范围是高端客户,而私人银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极高.所以,人力资源的创新发展是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贝恩咨询"与招商银行共同公布的《2015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全中国个人财富达到千万元的高净值人群约126万人。同时,随着大资管时代的来临,我国政府对金融服务行业的大力扶持,逐步放开银行业涉及其他行业的限制,为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我国私人银行业务从最初简单的财富管理发展到了集专业性、私人性、财富保值与传承于一体,将客户价值深度挖掘的高端私人银行业务体系。文章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在当前大资管时代下,私人银行业务所面临的机会与挑战,并对私人银行业务在当前形势下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