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沿运河城市应借助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的机遇,借助和依托运河文化资源,积极发展运河文化创意产业。有"运河之都"称号的江苏省淮安市,是沿运城市中颇具代表性的城市,文化产业开发应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坚持创新性、整合性、市场性、精品性原则,选择"点线结合、分类开发、品牌扩张"模式,做足水文章,实施精品战略、协作战略、营销战略;弘扬淮扬美食文化。通过有效实施,推动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提高淮安在沿运城市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扬州水文化产业规划及其产业形态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州的水文化资源优势十分明显,加快建设水文化产业有利于主动策应运河"申遗"、上海世博会,形成文化产业高地。扬州水文化产业的主要定位:水景观和水工建筑物以及河道岸线景观相结合、水景观和历史文化景观相结合、水文化和古城文化相结合、水文化和文化产业相结合;具有扬州风格、扬州气派,具有国内领先地位、国际重要影响的水文化产业。水文化产业规划"T"型模式,即轴圈片组合模式。水文化产业形态创新:水城主导型、运河影视演艺基地型、生态湿地休闲度假型、动漫创意文化产业型等。  相似文献   

3.
江苏运河承担了水上运输、南水北调、旅游观光等诸多功能,为世界运河所仅见。中国大运河申遗进入了冲刺阶段,其发展面临两难选择:运河保护与开发;运河保护与水上运输以及南水北调的矛盾。在后运河申遗时代,亟须调整和优化大运河功能,充分发挥加减乘除效应,即加强运河保护,减少交通流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去除浓重商业气息,使大运河成为造福当代、恩泽子孙的智慧之河、幸福之河。  相似文献   

4.
淮扬运河由2500多年前古邗沟演变而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明确记载的运河。淮扬运河文化遗产主要特点:"柔性"文化线路、多元遗产和活态遗产。目前,淮扬运河历史风貌清晰可见,基本功能延续至今,遗产本体保存较为完整。淮扬运河可持续发展模式:"保护-利用-保护";发展定位:淮扬运河文化带;发展特色:中国活态水利博物馆。  相似文献   

5.
基于产业经济学视角,结合文化产业的特点,本文得出了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实证研究,探寻江苏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根据实证分析的结论和对文化产业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提升江苏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江苏文化产业结构分析,发现江苏省文化产业总量水平不高,对国民经济贡献份额偏少,区域间发展水平不均衡;产业集群化、国际化水平相对较低。影响和制约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来自于产业结构方面。其原因主要是产业规划不科学、产业层次不合理、产业集聚和产业"走出去"的动力不足。江苏省突破文化产业结构障碍,尽快提高江苏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必须完善文化产业政策;确立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促进文化产业融合;培育文化产业集群;推动文化产业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7.
目前,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优势突出:文化资源和科教资源丰富、地理区位条件优越;劣势明显存在: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文化资源浪费、闲置和不足并存,文化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缺少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文化市场发育程度低,中介组织机构尚不健全;具备良好机遇:国家和升级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经济持续增长、文化产业市场潜在需求巨大、文化与科技加速融合;面临严峻挑战:国内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文化产业的研究相对欠缺。黑龙江省应加快构建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包括空间推进布局模式、政府主导发展模式、传统与新兴产业二者并举发展模式。应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实现资源整合,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中介组织为补充,依托现代技术促进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和扩大新兴文化产业规模,为传统文化产业增添新活力,提升新兴文化产业影响力,增强其竞争力和影响力,从而带动黑龙江省文化产业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运河流淌了千百年,不但实现了南北货物的运输,更实现了南北文化的交流。有"运河之都"称号的淮安在大运河发展史中的历史地位显著,它的兴盛与运河有直接的关系。淮安拥有众多与运河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重视淮安的运河文化旅游开发,可以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运河历史文化资源,推进区域文化产业开发。  相似文献   

9.
运河既要以可持续发展思想建立健全运河保护机制,又要以科学发展观思想充分开发、利用大运河为社会发展服务。借鉴运用运河历史经验,善用运河铸造江苏新的发展力需要拓展运河航运物流业,为其提供服务延伸源;打造运河经济带为其提供经济动力源;需要整合、开发运河文化带为其提供文化凝聚源;需要规划运河绿色风景带为其提供环境保障源。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产业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升级的朝阳产业,黄冈地区发展文化产业具备一定的优势条件,面临着良好的机遇。文化产业园区是培育文化产业迅速成长的重要载体。结合黄冈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本文重点探索了三种适合黄冈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模式:特色文化资源带动模式、重点企业主导型模式以及区域优势带动模式,这三种模式为黄冈地区开发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提供了理论分析与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城市的重要标识,而文化产业也正日益成为现代化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长沙市,其文化产业发展有起步早、影响大、发展快和活力强等优势,但在新形势下也存在制约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根据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并结合长沙实际,可通过构建资源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传媒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和制造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等三种文化发展模式,并根据不同模式特,最采取不同的实施策略。以此推动长沙市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品牌》2015,(4)
"校院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江苏护理职业学院多年来坚持"校院合作、工学结合"育人并在运行机制上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3.
区域文化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以徐州市文化产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日益突显,随着国家开启通向文化产业诸领域的政策通道,越来越多的区域被吸引到文化产业之中。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和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契机,区域文化在产业化过程中如何科学地选择自己的发展模式,这是理论界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徐州这个古老的城市有着辉煌的两汉文化遗存,为了使徐州这个城市在文化产业化过程中更具竞争力,就需要政府对两汉文化遗址加强宏观管理,坚持政府的宏观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塑造城市精神、提高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4.
中国幅员辽阔,山河相间.凭借着独特的地理优势,运河经济也已经成为了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篇论文在分析中国发展运河经济的环境基础上,系统的论述了目前运河船闸投融资的模式,并对在运河发展模式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结合运河船闸投融资模式的实际运营情况,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从客观意义上而言,具有针对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6.
韩国文化产业以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迅速成为世界文化产业强国。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带来了优质的文化产品、制作模式和成功经验,但对中国的文化建设和发展也会产生一系列无法估量的冲击。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当代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和启发意义,但要结合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进行有效比较、合理选择及综合创新。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8.
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江苏省产业转型与升级的重点。基于国外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文章阐述了江苏文化创意产业交互式全产业链发展的思路与模式,剖析江苏文化创意产业链的区域特色与功能结构,指出了全产业链发展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19.
巫国义 《商场现代化》2014,(25):136-137
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重庆作为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相应党和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结合重庆自身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本文通过对重庆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入手,结合当前文化产业常见的发展模式,提出重庆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利用好重庆城乡统筹实验区的政策优先,以政府文化产业政策为导向,以促进重庆文化产业有序、高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继红 《现代商业》2011,(27):267+266
安徽"十二五"规划纲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为加快安徽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进一步发展繁荣安徽文化产业,需要主动适应文化产业发展新趋势,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以内容、模式的创新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竞争力,以文化传播的创新扩大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力,以文化业态的创新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后劲,以发展环境的创新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