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4万亿投资的强力作用下,中国经济较快地走出了低谷。并出现了强劲复苏的良好局面。但是,种种迹象表明,由于民间投资跟进缓熳,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很牢固。如果今年上半年民间投资仍然不能有效启动、快速跟进,仍然依靠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不仅政府投资的作用将大打折扣,中国经济出现二次探底的现象也不是危言耸听。  相似文献   

2.
贾晓松 《河北企业》2013,(11):41-41
<正>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很早就被人们所认同,数据表明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所做的贡献是很大的。自1980年开始统计固定资产投资以来,1980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20%,经过约30年的快速增长时期,到2009年已上升至65.4%,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也呈上升之势。在2008年遇到了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我国政府为保经济继续增长共投资了4万亿资金,其中2万亿投资铁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固定资产投资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由此可以看出,投资是影响一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投资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经营者》2012,(20):44-45
对中国来说,经济增速放缓是对经济转型的反映,中国经济以前的增长动力——出口和投资已达到极限,中国迎来增速稳定在7%左右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4.
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效率之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轨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高储蓄、高投资与高增长的发展历程。这种高储蓄一高投资的模式已经支撑了中国经济30年的高速增长,这是国内外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学者得出的一个共识。然而,已有的多数研究文献表明,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以来的经济运行中,与高投资相伴随的是投资的低效率。这种投资的低效率经常性地以“过度投资“、重复建设以及大量的投资浪费等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为破解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困境,本文聚焦人力资本,突破就中国而中国的研究视角,选取65个国家1995-2013年的大样本面板数据,研究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投资效应,且分地区、分类型测算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确未来中国人力资本优先投资次序,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可借鉴的国际经验.结果表明,对于现阶段中国,首要投资的是健康人力资本,在满足人力资本健康需求之后,加大教育投资,促进人力资本发展,保障人力资本投资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日前在“2009平安财富·中国经济投资高峰论坛”上表示,虽然2010年政府政策支持经济增长的效果会衰退,但三方面的投资仍会恢复并且得到持续增长,2010年中国经济将会恢复到一个比较正常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通过回归分析和因果关系检验,分析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变动与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和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并深入剖析其内在机制,得出外商直接投资资本产业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变量,与中国经济增长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通过回归分析和因果关系检验,分析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变动与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和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并深入剖析其内在机制,得出外商直接投资资本产业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变量,与中国经济增长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模型是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定量研究”课题研制的,它是一种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方程估计所采取的方法是计量经济学方法。模型结合中国的经济发展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实践,力图反映公共教育投资,例如国家教育经费支出以及个人教育投资,例如居民文化消费支出等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0.
媒体关注     
《经营者》2007,(6):14-14
<正>2006年中国经济实际增长率是7.36%报告显示,2006年中国经济继续高速运行,10.7%的增长率扣除过度投资转换形成的GDP后,实际增长率是7.36%。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是在强大的工业经济、开放结构、政策治驱动、投资驱动下形成的,距离“好的增长”——经济增长与消费增长同步、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同步、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同步、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改善同步四个标准存在相当的距离。  相似文献   

11.
《财务与会计》2010,(4):7-7
世界银行17日发布的最新《中国经济季报》预测,今年中国仍将保持强劲增长,全年GDP增速为9.5%,但经济增长结构会有明显变化。其中,出口很可能随着全球经济回暖而继续回升,净贸易将对经济增长有少许正贡献;房地产业投资对经济的贡献将远远高于去年,而政府主导的投资肯定会放慢速度;消费会保持稳固。对于物价水平,世行认为,  相似文献   

12.
张延陶 《英才》2013,(9):40-41
学者大讨论,思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投资与消费,谁才是中国经济再启程的引擎?围绕着吴敬琏与林毅夫关于投资驱动与消费拉动中国经济的争论,这一命题在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甚至被认为将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林毅夫认为,当前经济放缓的原因是周期性的,而不是体制性的。因此,在新一轮宏观调控中,应  相似文献   

13.
《英才》2011,(5):39-40
关于业绩回升《英才》:中国远洋2010年年报业绩有很大幅度的提升,究竟哪些因素促成了公司业绩迅速扭亏为盈?魏家福:全球经济和航运大市场的回暖当然是很重要的因素,另外,中国的经济政策也很关键。国家刺激经济的三驾马车一直是出口、投资和内需。过去,出口和投资这两条腿很长,但内需这条腿较短。而现在,我们要加强内需,就要快速增加进口。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我们的政府  相似文献   

14.
过去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得益于改革开放发起的市场化改革和增加投资力度.在东南沿海地区,政府成功主导市场经济发展与效益,让经济实现了飞速发展.但同时中国经济也出现了问题:长期产业结构价值链的低端化,地方政府为增加投资而债台高筑,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地区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化等等.虽然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很大,但这远不是经济危机与经济崩溃,相反,正确处理好中国经济结构再平衡问题.将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有利于未来经济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导刊》2012,(12):125
(本刊讯)10月27日,由合富辉煌集团和香港《经济一周》主办、保利理财和房王网承办的"2013年经济趋势与投资策略研讨会"在广州合富房地产交易中心举行,粤港两地投资金融专家把脉中国经济形势,求解2013年发展趋势和投资策略。实德期货及外汇有限公司总裁李慧芬表示,中国"火车头"拉动世界经济但需警惕经济"假复苏"。在全球经济遭遇60年来最严重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经济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作为世界新兴大市场,中国去年进口增量  相似文献   

16.
赵晓 《房地产导刊》2012,(9):108-108
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主要有:避免经济硬着陆,实现经济结构再平衡以及弥补中国的体制漏洞。在过去一年中国未能免于西方问题的影响,经济增长出现降温。但导致经济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是政府为遏制通货膨胀而主动采取并取得成效的措施。如今物价涨幅已经降至一个较低水平,中国政府开始放松政策以避免硬着陆风险。第二大风险是中国不平衡的经济增长结构。目前投资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比重高达48%,  相似文献   

17.
经济结构失衡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客观因子分析法与主观打分法相结合,测度了1978-2010年中国经济结构和各要素之间的失衡程度,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产业结构、投资消费结构、金融结构、区域经济结构与国际收支结构的失衡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经济结构整体失衡水平呈U型变化趋势,五大结构的失衡水平不断恶化。产业结构、投资消费结构、金融结构的失衡程度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了负效应,区域经济结构与国际收支结构对于经济增长质量产生正效应。在未来发展中,通过产业结构与投资消费结构、金融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国际收支结构的协调、有序、均衡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质量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能否推动企业攀升全球价值链(GVC)中高端,是开放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亟需破解的问题。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不确定性的冲击深刻影响着企业对外投资的战略和决策。本文基于2007—2019年中国行业层面的对外直接投资和投入产出表数据,引入国内国际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变量,综合考察经济政策不确定冲击下,对外直接投资是否促进中国企业实现全球价值链升级。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产生了显著的GVC降级效应,世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强化了这一负效应。分行业看,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显著拖累了中国全球价值链升级,且中国经济政策的调整波动对制造业攀升GVC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应当提升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质量和绩效,完善对外投资的经济宏观调控政策工具,积极布局自主安全可控的区域价值链,构筑促进和提升国内大循环的缓冲地带和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9.
观点     
《财务与会计》2011,(10):7-7
国土建设应取代房地产投资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点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表示,未来两到三年中国地产市场增长可能放缓,国土建设应取代房地产投资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点。本轮经济调整的好处是在中国“积攒十几年的房地产问题正在逐步解决”。他说,由于“钱来得快”,过去中国地方政府长期依赖土地财政,但这一状况现在必须要改变了,“这一关很痛苦,但必须过。”  相似文献   

20.
运用中国和日本上市公司2012~2017年的季度数据,实证检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日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日本企业投资行为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中国企业.进一步研究发现,日本企业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的抑制作用越强,这一现象在中国企业中并不显著;中国企业的融资能力并不会增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的抑制作用,但是在日本企业中这一情况正好相反.比较研究旨在为提升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