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1 毫秒
1.
张智渊 《东南置业》2004,(80):96-98
生态、人文、环保、健康,是21世纪人类的永恒主题:结合2008年绿色奥运主题.人类的居住也提高到了人文的高度,出则繁华,入则自然,是都市人永恒的追求。当“花园无花”恣意泛滥的时候,我们就彻底忘记了花园的本来面目:当竹笋一样的建筑日复一日地蹂躏我们的时候,我们只能忍受。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众多的科学技术成果中,有一些成果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它们有的是人类对世界认识的重大突破,有的是一系列重要科技成就的先导和基础环节。它们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远远超出一般科技成果,已经深入到社会、经济、政治、化等多个层面,在20世纪刚刚结束,人类正跨进充满希望的21世纪的时候,我们重温这些成果、怀念那些为取得这些成果而付出艰苦科技未来的发展应该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3.
今天,当我们讲生态城市、绿色建筑,很多人都以为是一种新潮事物。殊不知,城市和建筑的生态属性,早在它们诞生之时就有了。在几百年前的那些欧洲小镇中,人与自然、建筑与城市和谐相处。当今城市,却远远抛离了这种天人合一的整合形态。是时候用另一种城市和建筑理念把生态和社会张力重新整合在一起。因此,理查德·瑞吉斯特努力探索一种可行的方法,使得由城镇、村庄组成的人类生态系统朝着好的方向演化;来自南非、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香港、荷兰和北美的六位《绿色建筑》撰稿人,则以全球化和地域性并存的各种观点,带给读者关于绿色建筑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我们看见了新世纪姗姗而来的脚步。是的,新的千年已朝我们走来。当新的世纪之钟轰然敲响的时候,人类和我们共和国的历史,已然翻开了全新的一页。上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那长河中印满了祖先们的智慧与辉煌,也流淌着祖先们的光荣与梦想,但我们却惊讶地发现,那五千年五百年五十年的历史,竟然无法与刚刚过去的二十年同日而语,因为这短短的二十年是如此的惊天动地、波澜壮阔,因为这短短的二十年竟锻造了过去五千年也未曾有过的智慧与辉煌和光荣与梦想、更是因为在这短短的二十年中,有近十亿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父老兄弟变成了…  相似文献   

5.
建筑,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和最古老的艺术之一。适用、坚固和美观是古罗马的建筑理论学家维特鲁威对建筑的三个基本要求。从维特鲁威时代到我们现在,尽管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侧重,但这三个因素依然是优秀建筑的至关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在现在经济迅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情况下,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建筑不仅仅具有功能性,更重要的是具有艺术审美性。在此,本文仅从建筑美观的角度来阐述现代建筑应该追求怎样的美观理念,以求达到较好的欣赏效果。建筑的美观即建筑的绘画美、自然美、形式美等。  相似文献   

6.
舒正 《新远见》2010,(10):124-128
它们被人类说成是朋友,同时又被人类杀死和吃掉。只有到最后一棵树被砍倒的时候,最后一条河中毒的时候,最后一条鱼被你抓住的时候,你才会明白,在什么都没有的时候,钱才是不能吃得。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当代社会,自称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凭借自己的心  相似文献   

7.
建筑,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和最古老的艺术之一.适用、坚固和美观是古罗马的建筑理论学家维特鲁威对建筑的三个基本要求.从维特鲁威时代到我们现在,尽管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侧重,但这三个因素依然是优秀建筑的至关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在现在经济迅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情况下,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建筑不仅仅具有功能性,更重要的是具有艺术审美性.在此,本文仅从建筑美观的角度来阐述现代建筑应该追求怎样的美观理念,以求达到较好的欣赏效果.建筑的美观即建筑的绘画美、自然美、形式美等.  相似文献   

8.
环境是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我们都不愿意生活在有污染的环境中。环境污染对房地产价值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处于恶劣环境中的房地产与处于优美环境中的房地产有不等同的价值,即使它们的建筑标准、建筑质量、建  相似文献   

9.
人类需要自然的沐浴,自然需要人类的欣赏,无论自然怎样繁华多彩,没有人类的存在,它几乎毫无意义;无论人类多么伟大,没有自然的营养,人类肯定很快消亡,因此,我们从自然那里获取生存的条件和思维的精神,自然从人类这里得到存在的意义和理由。  相似文献   

10.
上海的历史建筑,主要指上海开埠以来到新中国成立前(约1840—1949年)建造的,有半殖民地背景的近现代建筑。它们见证了我们民族近代的屈辱史,同时也是西方建筑文化在上海的移植与交流,形成上海独特的近代城市格局和风貌特色。  相似文献   

11.
别墅新风:人与自然的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克 《房地产导刊》2007,(19):86-88
当设计师使建筑真正依托于自然,从其中"生长"出来的时候,钢筋水泥构造的建筑便有了生命。人类与自然存在某种天生密不可分的联系,对  相似文献   

12.
叫声师母     
那年秋天,枫叶铺满了进村的小路,师母就是踩着厚厚的枫叶进村的。师母进村之前我们就认识她了——是在韦老师桌上的镜框里。韦老师说,你们的师——不,是未来的师母就要来了!韦老师说这话的时候,眼睛里闪着星星一样明亮的光彩。我们仔细打量镜框里未来的师母,披肩的长发,高高的鼻梁,白白的皮肤——师母是城里人呢,城里人才这样漂亮。师母终于来了,跟照片上一样漂亮的师母踏着枫叶终于来了。我们从山上采来大堆大堆的野菊花装饰韦老师那间原本是寺庙厢房的寝室,三柱从家里背来了土豆,棉花从家里背来了玉米,石头使劲地用一把湿柴生火,脸黑得就…  相似文献   

13.
我们要如何才能拥有神奇的创新思维技巧与方法呢?在长期的思维实践中,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所惯用的、格式化的思考模型,当面临外界事物或现实问题的时候,我们能够不假思索地把它们纳入特定的思维框架,并沿着特定的思维路径对它们进行思考和处理。这就是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14.
张倩竹  叶回苏 《活力》2010,(2):118-119
在我国古代文化中,色彩与光影不仅仅是绘画的专利,它们被广泛地运用于歌舞,建筑,诗文等各个领域。赏阅唐诗佳句。我们会常常发觉诗人们对色彩和光影元素亦多有偏爱。用它们渲染环境,抒发情致,亦或是塑造清虚神韵,空灵幽远的禅境  相似文献   

15.
生气的时候,我们是什么样的?你想过这个问题吗?拿出镜子,看一看,没有可爱、快乐、祥和,有的只是一张紧绷、变形、看起来令人憎恶的脸。当看见他全身紧绷时,你会开始害怕,因为他内心的炸弹好像随时都会被引爆似的。  相似文献   

16.
因舍而得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很喜欢一句话:不是我们得到的太少,而是我们计较的太多。曾经只是欣赏而已,而现在已经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人生百年,又有多少时间容我们去计较呢,也只不过是一舍一得的过程,更多时候,我们必须舍得放弃。  相似文献   

17.
《楼市》2005,(4)
从德国柏林的波茨坦广场,西班牙巴塞罗那的“高迪建筑”、格拉纳达的白色村落,瑞士的风情小镇,到美国洛杉矶、华盛顿的公共建筑,日本东京的都市文化中心、老年住宅,再到南半球澳大利亚悉尼、墨尔本的街头小景,跟随着业内人士的足迹,我们有了这样一次游历世界、 欣赏各地建筑的特殊旅行。欣赏之中,想起了雨果曾对那些不朽建筑的一句精辟概括:用石头写成的 “史书。”的确,我们在很多世界知名建筑身上看到的不仅是一副俊俏的躯体,更读到了蕴藏在其深处的灵魂与精神。尽管近来对建筑西化的质疑越来越充斥着我们的耳朵,尽管我们有着…  相似文献   

18.
韦钟展 《民营科技》2009,(9):214-214
建筑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因为人类大部分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离不开建筑,所以,建筑的发展——建筑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完全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互相对应。人类在发展的同时,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进入以保护自身生态环境,维持生态系统和资源平衡为目标的生态时代。  相似文献   

19.
草木先知春     
人类自诩万物之灵,总以为自己先知先觉,能够最先获取大自然传递的各种信息。其实,就在我们站在季节的路口翘首探寻春天踪迹的时候,草木已经早早感知到春之讯息,它们以最灵敏的反应给了我们一个小小的讽剌一原来,真正敏锐和智慧的是亲爱的草木们!  相似文献   

20.
空间、环境与人这三个词的概念是很宽泛的,但是从建筑的角度可以把它们结合在一起研究。作为建筑师,建筑的创作过程,实际上就是限定空间、营造环境、服务于人、并使其融为一体的过程。因此,这三个词在建筑领域里并不显得空洞,它们共同支撑了建筑领域而且有着客观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