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一、前言在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目标的指导下,地方政府应以国家高新区建设为重点,围绕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探讨创新型产业集群对高新区产业综合发展能力的影响状况,构建起高新区产业综合发展能力评价体系结构,进行产业结构、科技创新、资源利用率、经济效益等指标的评估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政策与财政支持、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提升产业集群集聚效应、盈利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四川经济研究》2006,(11):10-11
产业集群是指市场化、工业化的过程中,大量相关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也包括一些大企业和跨国公司)和中介机构、公共服务基于分工协作在一定区域内聚集。产生产业规模效应,形成有较强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一小时经济圈是我市实施“一圈两翼”战略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核心区域,在国际及沿海新一轮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之时,如何谋划好该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布局,对全市按照“314”战略部署,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至为关键。[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加深加快的趋势下。国家以及区域之间竞争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产业和大型企业群之间展开的竞争。很多国家的地方政府通过区域治理。取得了培育地方企业群的成功。结合我们的国情和不同地区的优势,创造性地借鉴国际经验。营造各自独具活力的产业群发展氛围。加快培育地方产业集群并促使其升级。是我们融入世界经济循环。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推进福建省产业升级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飞文 《开放潮》2002,(2):41-42
福建省七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福建省经济发展后劲在于产业升级。这是福建省委根据当前福建省产业现状及制约福建省产业升级的主要原因和存在差距,敏锐地把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与时俱进,从福建省实际出发,提出增强发展后劲的一个重大决策。如何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推进产业升级?福建省委明确提出,要加速结构调整,积极扶持三个农业特色产业,培育壮大三大工业主导产业,加快发展以旅游业、信息和金融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改革开放20年来福建省产业调整是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利用福建省的优势因素,积极参与国内外产业分工合…  相似文献   

8.
韩钧 《特区经济》2005,(8):141-142
<正>一、问题的提出福建省是我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两个省份之一。改革开放后,福建省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对外贸易总额由1981年的10.83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3932.39亿元,增长了约33.1倍,其中出口由1981年的7.14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2431.13亿元,增长了约340.5倍,逐步形成了包括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台商投资区、保税区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利用台、港、澳、侨、外资的优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开放模式。福建省出口的快速增长也成为了福建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此间GDP也由1981年的105.62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6053.14亿元,平均增长约为20.31%。但是,相比与广东、江苏、浙江、山东这样的沿海出口大省,福建经济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例如工业化基础较为薄弱,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科技研发能力弱,受自然条件影响,产业集群规模小、分布零散等。由于这些不利条件,福建出口产业的结构优化和科技升级也相对滞后,在此情况下,出口部门以何种方式,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福建经济的增长,就成为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培育开发区产业集群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我国的各种产业开发区蓬勃发展,对促进区域发展、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开发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创新能力不强、资源消耗大、生产效率低、结构趋同等。基于产业开发区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各级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需要慎重对待,从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找到一种有效的战略理念引导开发区建设。在我国逐步走向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时代背景下,产业集群无疑是最具竞争优势的区位发展因素,把创建产业集群作为开发区建设的目标,以产业集群战略引导开发区建设有着重要现实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机制缺失与高新区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产业集群机制的缺失导致了我国大部分高新区区内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和竞争力不强。产业集群的专业分工互补机制、交易费用机制和知识外部性机制能够提升高新区以及区内企业的竞争力。结合现实情况,本文提出了构建高新区产业集群,以促进高新区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问题的提出不论是看经济史的书籍还是观赏现在的电视画面,我们常常为一些工业化的成就而感慨。面对这些成就,有时我们不仅会问:为什么资源欠缺之地可以崛起新兴产业?为什么这一新兴产业常常伴随集群现象?这个现象不仅伴随一、二次工业革命显现于发达国家的某个地区,也出现在日本、韩国、新加坡这样新兴的追赶型工业化国家,而且在发展中国家的某些地区也会奇迹般地涌现,如印度的班加罗尔的软件业,在我国如台湾电脑OEM产品、广东的电子制造业、配件业、纺织业、玩具业等、浙江的纺织、小五金、机械配件、家用生活器具等行业,在内地我们…  相似文献   

12.
刘轩 《首都经济》2004,(8):10-11
当今世界,全球化的经济活动和本地化的产业集群相辅相成,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城市参与区域乃至全球竞争的重要力量,它构成了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构架。作为我国的首都和重要的经济中心,北京产业集群的发展将成为未来提升北京整体竞争力.促进北京向国际性现代化城市迈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是产业组织的新发展和地区经济的新现象,国际竞争实质上是产业集群的竞争,产业集群的发展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也发展成区域经济增长的源动力。本文是根据北部湾的产业条件,提出了产业集群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环渤海地区发展创意产业集群的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炜  陈景新 《特区经济》2008,(11):61-63
20世纪90年代以后,创意产业迅速崛起,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创意产业作为文化、经济、科技高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需要形成集群化的外部发展环境,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对环渤海经济区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解决复合型环境问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产业集群的构建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一梅 《发展》2004,(5):6-7
在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中,关于产业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问题,中央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新概念和提法,这就是产业集群概念.这个新概念的核心意思是: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一定要有利于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有利于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实.从理论上来说,所谓产业集群实质上是指产业经济的现代化规模经营,是国际竞争力的要素之一.国际上往往把产业集群作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综合经济竞争力、国际经济竞争力和经济提升速度等问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凭借纺织业多年的生产优势积淀,形成了以"出口"为主的中小企业服装产业集群,然而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伴随着汇率上调,人民币增值,原材料上涨,人力资源成本优势下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出口主导型服装产业集群的发展遭遇了"瓶颈"。但面对纺织品出口限制配额的取消以及国家"十二五"规划将纺织业作为扶持产业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出口导向主导型区域服装产业集群依然可以在政府"推手"的推动下,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构建区域品牌,重铸国际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群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在推动区域创新、提升区域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和有效途径;产业集群的多样性和特色正是区域创新体系的活力所在。文章对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的内涵和关联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8.
梁佳  李乃文 《科技和产业》2007,7(3):71-74,78
通过对资源枯竭城市产业集群发展中人才资源现状的研究,分析了资源枯竭地区的人才资源的特点及其成因,运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思路与对策,实施合理的人才培训机制,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营造起一个良好的人才资源环境。  相似文献   

19.
正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生物产业已经由最开始的个别企业涉足,发展到全球大规模的集群化生产阶段(见表1)。美国是第一个开展生物技术产业活动的国家,其五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占据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拥有很强的集群竞争力。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20.
《当代陕西》2005,(5):28-28
所谓产业集群,是围绕同一产业或产品的相关企业和配套服务机构在其一地区集聚而形成的群落。尽管学者专家们的表述各有不同,但对其基本特点的认识却相近。产业集群的特点:1,企业在某一区域聚集、没有集聚就没有集群.2.集聚在一起的是围绕同一产业或同一产品的同行企业及相关服务机构。3、集聚的企业之间存在着分工协作和同行之间的竞争关系。4,集群产业和集群企业的萌芽,发展,壮大和衰落,消亡的生长过程,由市场机制起决定性的优胜劣汰作用,而非由行政力量代替市场规律来择优汰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